高中阶段不能忽视的亲子关系
2019-09-10郝平平
郝平平
摘 要:“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国家发展,民族进步和社会和谐都始于家庭教育。父母是孩子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老师,影响孩子的一生。高中阶段的亲子关系对高中生的学业及身心发展产生的作用不能忽视。高考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学业压力和青春期相遇的特殊阶段。本文围绕这一时期亲子关系的重要性,分析了影响亲子关系的重要因素,提出了多维度建立积极亲子关系的建议。
关键词:家庭教育;高中生;亲子关系
一、亲子关系是各层次人际关系的基础
亲子关系,原为遗传学中的用语,指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生物血缘关系,在心理学中指的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亲子关系具有极强的情感亲密性,它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并将影响他们以后形成的各层次的人际关系。
亲子关系是一个人一生中最早经历的关系,也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如果这层关系发展良好,它将成为为孩子一生中一连串和他人良好关系的基础。积极亲子关系体现在父母和孩子能够相互理解、相互沟通、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关心(李丹,2002)。
影响积极亲子关系形成的因素是多元的,不良亲子关系会使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因为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爱和支持,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进而出现一些消极的行为。导致青少年在性格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等方面出现问题,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及今后各层次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二、顺应高中阶段身心发展特点迎接美好人生
(一)高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需要不同的心理营养。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经历了青春期的急速发育,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发育成熟和定型阶段。在身体生长上,主要表现在形态发育、体内器官的成熟与技能的发育、尤其是性生理成熟等方面。在心理发展上,主要特点有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很大发展。观察力、有意识记能力、有意想象能力迅速发展,思维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确,认知系统的自我批评和自我控制能力明显分化、对自己形象的关注、自我评价能力进一步提高、自尊心与自卑感并存。在情绪情感上,从外显逐渐向内隐发展,从冲动向自制发展。尤其在性意识方面,身心发展不平衡,对身体发育的关心和烦恼,对异性的兴趣增加等特点,高中阶段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这一时期的特殊性,良好的亲子关系可以帮助他们解除困惑,找出自己适应这个世界的路径。接收自己身体生理上的变化,界定自己对异性的身份,界定自己在同辈的身份,找出开启美好人生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二)父母本身的特质对亲子关系建立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导师,其自身的价值观及道德规范会传递给孩子。父母本身的特质,如生理、心理的健康状态及夫妻关系等,会影响家庭的教养方式,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积极亲子关系的建立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尤其是高中阶段青少年自主意识增强,在沟通中更要注重方式方法,用“心”走近他们,而不是用权威,身教胜于言传,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信念和言行,影响亲子关系的质量。
(三)社会环境对亲子关系建立的影响
社会环境是人类生存于其中的社会性组成,包括家庭、社区、单位、学校、媒体、文化、制度等。每个人都身处这个环境中进行互动,并产生影响。因此影响亲子关系形成效果的因素是多元的,既有个体本身的特质,也有社会环境的影响,并且这个影响是双向的。
其中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它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父母对青少年的期望,以及未來进入成人社会后的角色定位,进而影响青少年对家庭、社会等的看法,对亲子关系建立的质量产生影响。
三、高中阶段多维度建立积极亲子关系的建议
(一)有效沟通促进积极亲子关系的建立
关系大于教育,良好的沟通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沟通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很多时候家长感觉到无法听到孩子的心声,这是表达上出现了问题,有几种情况:无法表达、可以表达却不会表达、会表达却表达的不完全、会表达但是有所隐瞒......这个时候请静静地内视自己,在过去的日子里,有没有在沟通中出现这样的表达方式:说教、比较、命令、威胁、讽刺、贬低。如果有,请从其反义词的角度重新思考,换一种孩子能接受的表达方式,说出你对孩子的期望。
沟通,一定是从心开始!太注重形式和身份的沟通效果不会好。沟通的效果源于两方面:一是讲话者说话的内容和方式;二是语音语调和肢体动作对听者的影响。有研究表明,沟通中听者的感受是多方面的,其中来源于文字意义占7%、语音语调占38%、肢体动作占55%。用孩子听得懂,能够接受的语言、语气、表情和方式,会产生好的沟通效果。
(二)好情绪促进积极亲子关系的建立
正确认识情绪才能够有效进行情绪管理。情绪是复杂的一个问题,关于”情绪”的确切含义,有多种定义。相同点有三个:一是情绪涉及身体的变化,这些变化是情绪的表达形式;二是情绪涉及有意识的体验;三是情绪包含了认知的成分,涉及对外界事物的评价。比较容易理解的一个定义:情绪是内心的感受经由身体表现出来的状态。
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如果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存在久而久之,会引起情绪障碍。情绪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引发人的情绪和行为的不是事件本身,二是人的信念系统,是你对事情的理解。
在亲子互动中,最有利于建立积极亲子关系的做法是高质量陪伴,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在信念系统层面形成一致。当遇到亲子冲突时,孩子会有消极情绪出现,这也是建立更亲密关系的机会,所以一定要先处理好情绪,再处理具体的事情。破坏亲子关系的致命点往往是在没有处理好情绪的情况下,就做出事情的处理或结论。
(三)和谐的家庭氛围促进积极亲子关系的建立
家庭是一个互动的场所,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互动强度,互动的全面性是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弗洛伊德等心理分析学家们都非常强调人类早期经验对后来人生的影响,营造互相尊重、正向心态、支持互爱、喜乐共享、和谐的家庭氛围促进积极亲子关系的建立。《中国家庭教养蓝皮书(2012-2014年》指出:“家庭德育第一要务是教育孩子如何成为家庭人,即处理好家庭关系,履行好家庭责任的人;其次是教育孩子如何成为社会人和国家人,以及处理好作为社会人和国家共鸣的权利、责任和关系。”
(四)提升终身学习能力促进积极亲子关系的建立
现阶段高中学生的学业评价模式从终结性评价转变为更重视过程评价,重视综合素质培养,鼓励学生在特长、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个性发展,为学生在创新、实践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提供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基础。因此,父母要转变传统的人才观,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了解孩子的学习智能和感官类型等影响学习效果的因素,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发展方向,启动学习意愿,改变学习状态,提升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质量。在这个共同成长的过程中,形成积极亲子关系。
(五)正确引导异性交往促进积极亲子关系的建立
高中阶段青少年处于青春期,在生理上的发展速度大大超过了心理和社会的成熟度,因此在异性交往中处于一种尴尬的困境,难以把握合理调控。家长和老师要对这一时期的青少年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首先要让青少年对自己的身体有基本的了解,讲解关于性的科学知识,引导正确的看待态度,不能够以神秘和回避的态度来对待。尤其是在心理、文化、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知识普及,让尚缺少生活阅历的青少年树立更高的人生目标,丰富思想。父母可以选择时机,以适当的方式,可以让父亲对男孩子、母亲对女孩子进行相关知识的讲授,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除了家长和学校,社会也应该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做出努力,通过对媒体的净化,提供有效引导,杜绝不健康的思想传播,合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建有利环境。
(六)弘扬传统文化促进积极亲子关系的建立
中国传统文化中多部经典中都体现对道德教育的重视,教人做人,内容以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为核心。论语中的“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颜氏家训》中的“父母威严而有慧,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等。
孝道是中国传统家庭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传统社会亲子伦理关系以及相关义务关系的精确反应,这种文化传统也会对当代的亲子关系产生重要影响。有研究表明,青少年及父母对传统孝道的正向态度对建立积极亲子关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国家发展,民族进步和社会和谐都始于家庭教育。父母才是孩子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老师,并且影响孩子的一生。创建有利于亲子关系形成的社会氛围,重视和践行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坤,青少年期亲子关系的个点及其与传统孝道态度的关系,山东省团校学报,2006年第4期
[2]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家庭教育蓝皮书(2013-2014)》,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年4月。
[3]李燕,《家庭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