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就业看卓越班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

2019-09-10邓显奕

教师教育论坛(高教版) 2019年1期
关键词:职业认同感卓越教师就业

邓显奕

摘要:新建地方高师院校卓越教师项目以满足地方基础教育一线需求为主,其毕业生就业反映出卓越班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成效。通过统计分析新建地方高師院校、对比结合其它类型师范院校卓越班师范生毕业去向和就业情况,可以检验其就业情况是否与培养目标一致,摸索出在职业认同感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改进新建地方高师院校卓越教师项目师范生职业认同感培养的建议。

关键词:新建地方高师院校;卓越教师;就业;职业认同感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 (2019) 01-0029-06

2018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5年,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培养造就数以百万计的骨干教师、数以十万计的卓越教师、数以万计的教育家型教师”[1]。而在卓越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师范生本人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是建立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卓越教师计划开展情况概述

在全国开展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高校中,从项目来源来看,主要分为三个类型:教育部项目(如华东师范大学“德业双修的卓越中学教师开放式养成计划”)、省级项目(如湖北师范大学“基于基础教育发展中学化学教师培养研究与实践”)和校级自立项目(如玉林师范学院“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从高校层次来看,也主要分为三个类型:部属重点高校(如北京师范大学)、省属重点院校(如广西师范大学)和其它地方院校(如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作为开展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第三层次高校主要力量,新建地方高师院校具有“地方性”和“应用型”的根本属性。这类高校基于自身发展目标和服务定位,积极参与卓越教师培养,尽力满足地方基础教育需求,但本身发展积淀不足,基本未能得到教育部项目支持,甚至很多院校的卓越教师计划也不是省级项目范围,在支撑政策、保障措施、培养目标和实施方案方面和其它两个层次的老牌师范院校有很大差别。有鉴于此,本研究以新建地方高师院校为主要考察对象,从就业情况分析角度人手,探讨其卓越班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问题。

二、研究背景 (一)各类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

2018年9月17日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O的意见》明确指出,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目标就是“培养造就一批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含幼儿园、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下同)教师”[2]。在开展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院校中,部属重点师范大学借助自身雄厚的实力和丰富的经验,采取海内外培养、本硕贯通等方式,“重点探索本科和教育硕士研究生阶段整体设计、分段考核、有机衔接的培养模式”[2]。依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O的意见》中“分类推进培养模式改革”的指导,新建地方高师院校基于应用转型和服务地方的定位,卓越教师培养的目标更主要是“面向培养专业突出、底蕴深厚的卓越中学教师”以及“面向培养素养全面、专长发展的卓越小学教师”[2]。例如,“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指导意见”提出,“培养一批师德高尚、适教乐教、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基础教育一线教师”。

(二)卓越班师范生职业认同感和就业方向

1.师范生职业认同感

基于王鑫强等对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的相关研究,并结合新建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的特点,我们将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界定为师范生对将要从事的教师职业和目前自身师范生身份的感知与体验[3]。综合现有文献与研究成果的分析和借鉴,目前普遍认可的结构,师范生职业认同感可分为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意志、职业期望、职业价值观、职业行为倾向六个维度,其中职业意志维度指师范生愿意从事教师职业和在教师职业上的坚持性[3][4]。

2014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提出,“遴选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攻读师范专业”,在选拔阶段“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倾向和从教潜质”,也即是考察师范生的职业认知维度(指师范生对教师职业特点及个体自身素质与教师职业的适合性的认知);在培养阶段“引导师范生树立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信念”,也即是培养师范生的职业情感维度(师范生对目前师范生身份和教师这一职业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5]。而2018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O的意见》更是强调“全面开展师德养成教育……切实培养师范生的职业认同和社会责任感”[2]。由此可见,卓越班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培养,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2.师范生职业认同感和就业的关系

教育部2010年开始试点卓越教师培养,2014年正式启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目前大部分开展卓越教师培养的院校都已经完成了至少一个本科培养周期,参与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高师生的毕业去向就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基于各自制定的培养目标,各院校经过四年的培养,取得了丰富的培养成果,而其中学生就业情况无疑是检验是否达到目标的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学校最终考察卓越班师范生职业认同感培养成果以及师范生职业意志维度的主要指标。

(三)本研究主要问题

本研究主要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通过统计分析新建地方高师院校、对比结合其它类型师范院校卓越班师范生毕业去向和就业情况,着重了解以下三个问题:

1.新建地方高师院校卓越班师范生就业情况是否与培养目标一致?

2.从卓越班师范生就业情况中,可以看到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培养存在什么问题?

3.卓越班师范生就业情况可以为我们提供哪些改进师范生职业认同感培养的方向和建议?

三、新建地方高师院校卓越班师范生就业情况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于2013年启动“卓越教师试点班培养计划”,在2013级和2014级相继开设汉语、英语、数学、化学各四个学科试点班,每個班30人,每个年级120人,合计240人。目前,两个年级的卓越教师试点班师范生均已毕业,且绝大部分已经就业。

(一)就业情况

根据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当年九月份上报教育厅的就业统计表,本人对该校2017届和2018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分类统计,具体情况见表1。

表中“就业去向”基本按照教育厅就业统计要求整理归类,其中“中初教育”包括中学、小学和学前教育,“机关单位”包括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 另外,具体到每一个卓越班,就业情况也大有不同。具体情况见表2。

(二)考研情况

升学是毕业生就业的一个类别,而新建地方高师院校更是将考取硕士研究生作为一个重要的就业渠道和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指标。根据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当年九月份的考研奖励统计表和上报教育厅的就业统计表,本人对该校2017届和2018届本科生报考研究生和被录取情况进行了分类统计,整体情况和各卓越班具体情况见表3和表4。

四、新建地方高师院校卓越班师范生就业分析和问题思考

综合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17届和2018届卓越班师范生以及其它高师院校同类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新建地方高师院校卓越班师范生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职业认知不足、职业意志不强等问题。

(一)培养成效

新建地方高师院校进行卓越教师培养已有多年,基本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本身实际情况的培养路径,在培养质量和培养成果方面卓有成效。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两届毕业生选择中初教育岗位的比例分别达到60%和50. 83%,对比普通师范生的40. 15%和38. 93%,有明显的提高;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也分别达到了15%和10%,均优于普通师范生的7. 79%和7.06%。与区内师范院校对比来看,与培养成效和就业水平基本一致。玉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2012级卓越教师班的30名毕业生中,从事教师职业占比67%,考取硕士研究生占比lO%[6];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首届30人的教师教育“独秀试验班”毕业生中,20多人均进入市级以上示范中学任教[7]。

(二)问题和分析

1.卓越班师范生职业认知不足

职业认知落脚点在是否具有相应的职业理想[4]。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17界和2018届就业数据来看,卓越班学生考研比例最高(分别为35%和32. 50%),远高于同专业普通班和其它师范班。考研是一个长期的准备过程,考验学生需要投入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这一情况说明,相当部分学生在培养中期就缺乏投身教师行业的职业理想,也缺乏足够的时间学习教师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难以让他们对教师职业应该具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积累。再加上研究生备考冲刺和考试期间恰逢教育实习阶段,学生往往放弃常规的实习,未能在实践环境中真切地体会到教师职业的酸甜苦辣,使他们对教师职业有一个直观的体验,从而导致这部分学生对师范生职业认同感不足。

2.卓越班师范生职业意志不强

教师职业意志是指主动选择教师职业,忠诚教师职业,并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和在艰苦环境中执着于教育事业的勇气[4]。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两届卓越班师范生毕业从事中初教育比例虽然都比普通师范班高出一截,但分别仍有40%和49.17%的师范生放弃教师职业,2018届“求职中”(未就业)的比例高达9.17%,个别卓越班师范生选择教师职业的比例甚至低至20%。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新建地方高师院校卓越班师范生职业意志不强。究其原因,首先,基础教育教师(特别是西部地区)职业声望一般,打击了师范生的从教意志;其次,目前毕业生择业的开放性也降低了师范生的从教意愿,选择考公务员、选调生、其它事业单位等职业更受青睐,在实际择业中,到企业就业也是师范生的主要选择之一[6];再者,培养过程中管理不到位,淘汰更新体制没有严格执行,也导致部分无志于教师职业的师范生滞留在卓越班,整体拉低了教师行业就业比例。

3.卓越班师范生就业选择和培养目标不一致

新建地方高师院校定位与老牌师范院校不同,培养目标更直接面对地方基础教育一线的需求,对毕业生择业的看法也应该不一样。华中师范大学在“未来教育家培养计划”实施方案提出,“本科阶段主要为国家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具备未来教育家发展潜质的高素质师资”;广西师范学院“陶行知实验班”实施方案指出,培养“科研创新意识和教育实践能力的优秀教师”。而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指导意见中,直接确定目标是培养“基础教育一线教师”。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两届卓越班师范生就业情况来看,实际上没有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

4.卓越班师范生考研对教师职业认同的冲击

在上述第1和3点综合来看,卓越班师范生考研是对实现卓越班培养目标的一个很突出的影响。在案例院校4个卓越班中,化学卓越班考研率最高,2017届为63. 33%,2018届为53. 33%, “中初教育”就业率最低,2017届为46. 67%,2018届甚至低至为20%,并且有26. 67%(8人)未就业。相比而言,2017届英语卓越班“中初教育”就业率最高,为80%,考研率第二低,为26. 67%;2018届数学卓越班“中初教育”就业率最高,为70%,考研率最低,为13. 33%。另外,英语卓越班考研率从2017届的26. 67%突升至2018届的46. 67%,“中初教育”就业率也相应从80%降到53. 33%。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考研率和“中初教育”就业率呈反比,学生立志于升学深造,无疑对教师的职业认知、职业情感和职业意志等方面都造成冲击。

五、新建地方高师院校卓越班师范生职业认同感培养建议

针对新建地方高师院校卓越班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效果欠佳这一问题,其他学者已经做出了相应的研究并提出了很多颇具建设性的措施,加强在政策、G-U-S協作、文化氛围、就业指导、社会激励等方面支持[6][8][9]。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更进一步将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研究成果和培养措施具体细化到我们管理过程,以求卓有成效地提高新建地方高师院校卓越班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

(一)在管理上强化师范生职业认同感

新建地方高师院校开展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应该在以下各个管理环节,结合“四有”好老师标准,加强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

1.在选拔环节引入职业认同测试: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 新建地方高师院校在进行校内二次选拔组建卓越教师班的时候,一般都采用笔试(成绩)+面试(测试)的方式,旨在选拔基础厚实、适教乐教的学生。但在操作上过多考虑成绩的重要性,面试标准过于宽泛。在这个环节,一方面可以借鉴重点大学的成熟经验,比如,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积极探索师范生“适教”潜能的考察方法和标准,面试方案包括专家面谈、讲台体验、团队互动和心理测试等多个环节,效果明显[10];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一些认可度高的职业认同研究成果,比如,王鑫强等学者结合师范生的特点,理论建构与问卷调查相结合探索建构师范大学生职业认同感的维度结构,编制了师范大学生职业认同感量表[3]。新建地方高师院校可以在选拔面试的心理环节,引入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着重考察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价值观等维度,是否有做“好老师”的“理想信念”,并作为准入的重要指标。

2.在培养过程定期考察职业认同感程度:师范生教师职业成熟度

新建地方高师院校师范生在进入卓越班学习后,受到社会、学校和个体的一些因素影响,他们的职业认同感有可能会产生一些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除了加强师范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之外,还应该定期(第二和第三学年,一学期或一学年一次)进行考察,关注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和教师职业成熟度的变化。首先,继续采用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着重测试学生的职业意志、职业期望、职业行为倾向等维度;其次,引入缴润凯等人编制的《师范生教师职业成熟度问卷》,测试师范生在职业态度、职业能力上的成熟程度[11]。通过培养过程的定期测试,可以让我们准确把握师范生思想认识和教师技能上的动态,以便适时做出调整,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做“好老师”的“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

3.在培养后期关注毕业去向意愿:从业意向测试表

卓越班师范生在最后一个学年,同时面临着教育实习实践和毕业择业选择或考研升学选择,心态可能产生很大变化。为了保障卓越班学生的培养效果,我们在这一阶段更应该关注他们的职业认同感。除了继续测试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成熟度之外,还应该联合学生就业部门,进行学生的从业意向测试。

4.淘汰更新机制结合职业认同测试

新建地方高师院校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不同于免费师范生项目,一般都在管理机制中采用“淘汰制”,根据既定的标准定期清退和补充部分卓越班学生。比如,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指导意见提出,“坚持‘优胜劣汰的滚动机制,做到有进有出,保证项目培养成果”。我们应该在卓越班的淘汰和补充标准中,明确引入师范生职业认同感、师范生教师职业成熟度和从业意向测试结果,保证卓越班师范生“适教乐教”,确保卓越教师计划的培养效果。

(二)在课程设置中加入职业认同模块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全过程。为此,新建地方高师院校就需要考虑在卓越班的专业知识、教师技能等模块之外,明确加入培育师德师风的教学内容,积极探索教师职业认同课程模块,加深卓越班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知,树立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意志和情感,引导师范生对教师岗位的期望和价值观,最终在行动上选择到基础教育一线任教,真正实现新建地方高师院校卓越教师项目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EB/OL].中国政府网一中央人民政府门户网.http://www. gov. cn/zhengce/2018 - 01/31/content_ 5262659. htm, 2018-01-31.

[2]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EB/OL].http: //www.moe. gov. cn/srcsite/AlO/s7011/201810/t20181010_350998. html, 2018-10-10.

[3]王鑫强,曾丽红,张大均,李森.师范生职业认同感量表的初步编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52-157.

[4]胡苗锋.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3-17.

[5]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 EB/OL].http://www.moe.gov.

cn/srcsite/AlO/s701 1/201408] t20140819 _174307. html, 2014-8-19.

[6]肖霞,曹迎.地方高师院校“卓越教师”职业认同的培育——以玉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卓越教师班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15,(11):128-131+ 138.

[7]曹霞.地方师范大学卓越教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反思[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7,(3):8-12.

[8]高瑞如,赵瑞华,周艳华,阴环,侯婧,芦荣胜,段江燕.地方高师院校卓越中学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山西师范大学为例[J].教师教育论坛,2018,(24):58-60.

[9]许红霞.“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背景下高师院校教师培养模式的思考与探索——以河南师范大学为例[J].传承,2015,(3):113-115.

[10]王定华.关于深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6,(11):1-3+ 98.

[11]缴润凯.师范生教师职业成熟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92-94.

猜你喜欢

职业认同感卓越教师就业
园校一体,知行合 一
护生实习期间影响职业认同感的因素分析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物理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研究与实践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中专幼师职业价值观调查及职业认同感培养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