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模化猪场环境污染现状与治理措施

2019-09-10韩见远

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治理策略环境污染

摘要:该文结合规模化养殖场的实际养殖情况,分析该养殖场的环境污染现状和治理对策,希望通过该次研究对进一步提高规模化养殖场环境治理水平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环境污染;治理策略

中图分类号:X71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2096-3637.2019.10.050

0 引言

目前生猪养殖规模不断增大,但很多养殖户并没有配备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污染物处理设施,每天产生的大量粪便污水不经处理,直接对外排放,对周围的水源土壤空气造成严重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已经成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体,畜禽养殖业已经成为继工业污染后不可忽视的污染源,由此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日益突出,社会大众对畜牧养殖场排污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反应越来越强烈。在全新历史时期就要充分认识到规模化养殖场环境污染存在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将其解决,确保畜牧养殖和生态环保协同发展。

1 污染现状

2017年7月13日,辽宁省锦州动物监督部门在对所在区域内的动物养殖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某乡镇的一个集约化生猪养殖场存在污染环境。该养殖场年出栏生猪3 000头左右,每天产生的粪便不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周围的河流中,使水体遭受到严重污染,水中的大量动物死亡。通过调查,发现养殖场对周围的土地造成严重危害,养殖户每天清理的粪便没有进行妥善的无害化处理,直接堆砌在养殖场周围的农业土地上。进一步对土壤质量进行检查,发现土壤中镉、汞、铅、铜等金属的含量严重超标,粪便堆积超过土地的承载量,粪便堆积区域的土壤耕作层逐渐变浅,土壤中多种有益微生物的含量显著下降,甚至消失。

2 污染原因

2.1 标准化程度不高

通过对该养殖场进行进一步调查得知,尽管该养殖户采用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模式养殖,但是整体的养殖标准化程度较低,猪群养殖密度较大。整个养殖场选址不科学,场址选择在人员较为集中的区域内,每天产生的粪便对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另外,该养殖户每年夏秋季节都会爆发链球菌病,大肠杆菌病等一系列的细菌性疾病,危害猪群的健康生长。通过进一步分析,该养殖场每天会排出粪污达1O t左右,这些未处理的废物不仅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危害,而且还会危害到附近居民的身体健康。

2.2 污染物处理设施不齐全,投入不足

该养殖场在发展规模化生猪养殖中,并没有建设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污染物处理设施。每天产生的粪便露天堆放,没有对粪便进行堆积发酵,产生的污水没有集中收集进行发酵处理,而是直接排放到周围河渠。该养殖场虽然建设了能源环境工程,但因为机械动力运行成本较高,不能正常投入使用,导致很多环境保护没施形同虚设。

2.3 养殖人员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该养殖场的饲养管理人员普遍存在法律观念淡薄的现象,对生态养殖和环境保护之间的联系没有充分的认识。由于很多饲养管理人员文化程度不高,专业素质较差,在进入养殖领域前,没有详细的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了眼前利益盲目扩大养殖规模,不注重污染物的高效处理以及做好养殖区域的环境保护工作。该养殖场每天产生的污染物已经成为该乡镇的主要环境污染源。

3 治理措施

3.1 推广生态养殖模式

针对该养殖场养殖標准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应以当地政府支持为主,逐步引导养殖户转变传统养殖模式,发展生态养殖模式。通过对该乡镇的养殖区域进行科学规划,引导该规模化养殖场进行搬迁。在搬迁中,政府部门给予养殖场一定的财政补贴,用于建设新的养殖场,远离居民区和江河湖海,在养殖区内养殖。同时在养殖场建造中积极推广立体养殖模式,将生猪养殖、沼气发酵、林果种植等能源生态农业养殖模式有效结合,养殖场每天产生的粪便进行沼气发酵,生产出的沼气用于生活照明和生产燃料;剩下的沼液,沼渣直接施人农田和林间,实现污染物处理的零排放。另外为了有效降低该养殖场污染物的产生量,引导养殖户采用漏缝地面免冲洗养殖技术。通过在猪床的地面铺设具有一定宽度的地板,每天产生的粪便直接漏到排污渠中,实现对粪便的免冲洗,减少猪舍的冲洗次数。通过应用该种养殖模式,养殖场每头猪每年可以减少粪尿量2.1 t[l]。也让养殖场每天产生的粪便和尿液实现了固液分离。粪尿水在沟内发酵,产生发酵热,可以有效的杀死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卵,确保整个养殖环境的卫生健康。

3.2 配置完善的污染物处理设施

针对该养殖场养殖规模和污染物处理设施配置不符合标准,县级政府和乡镇政府应该出台扶持政策,对已经修建完善的污染物处理设施进行有效管理,确保各项污染物处理设施能高效运转,并做好资金扶持补贴工作。为有效解决该规模化养殖场污染物处理设施运转费用较高的问题,利用该养殖场养殖规模较大、污染设施较为齐全的特点,加强和周边中小规模养殖场的合作,将中小规模每天产生的粪便集中收集集中处理并收取一定的处理费用,增加养殖场的污染物处理经济收入,这对降低设备运行成本有很大帮助[2]。另外对于规模化养殖场周围土地不足,不能很好的对各种副产物进行有效消纳的局面,在确保为养殖场配置完善污染物处理设施的基础上,乡镇可以集中资金成立有机肥加工厂与规模化养殖场开展合作.养殖场生产出的粪便,经过处理后直接生产有机肥,实现经济效益的有效增长。

3.3 强化宣传与监管

在规模化生猪养殖中,重点做好养殖户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养殖人员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地方畜牧兽医部门、环境部门应强化联合合作,增强畜禽养殖从业人员环境保护意识和管理水平,实行舆论监督和公众参与,防止规模化养殖场随意排污现象发生。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规模化养猪场的规划选址管理。新建养殖场在建造前应该向当地环境部门作出申请,并进行环境评价,符合标准的才能建设养殖场。在新修建的养殖场建造中应该配置完善的排放设施和粪污处理设施。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强化执法力度和监督力度。

3.4 加强废物资源化利用

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的粪污经过加工处理后,制作成适合农作物生产的有机肥,进一步增加生猪养殖产业的附加值。未来生猪规模化养殖产业发展中,应该注重粪便污染物的综合利用和开发,确保生猪养殖场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状态,还能生产出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各种肥料[3]。利用简单的生物处理方式对收集回来的肥料进行发酵处理,并配以功能强大的活性微生物菌种,生产高效有机肥。

4 结束语

目前社会大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规模化生猪养殖中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问题日渐突出,逐步成为社会关心的焦点问题。充分研究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环境污染问题,采用先进的技术科学处理。污染物实现资源高效利用,有助于实现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文怀香.规模化猪场环境污染与病原传播的防治措施[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6):185.

[2] 申静,张素辉,魏巍.规模化猪场的环境污染及综合防治[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0( 21):74-76.

[3]王利民,孙泽威,赵云蛟,等.规模化猪场对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对策[J].家畜生态,2002(3):58-61.

作者简介:韩见远(1987-),男,本科,中级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方面工作。

猜你喜欢

治理策略环境污染
我国环境污染犯罪治理机制中的不足及对策
浅析公路路基边坡病害的防护与治理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治理面临的困难以及应对策略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常规治理策略
低碳环保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分析及阐述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浅析我国绿色会计
网络失范言论的治理策略分析
基于农村低电压现象探究综合治理策略
土壤重金属污染特点及治理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