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街巷空间价值评估研究
2019-09-10刘钺罗航何志军
刘钺 罗航 何志军
摘要:本文以传统街巷空间保护利用为目标构建了街巷空间价值评估体系,利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山口老街作为实证案例进行研究。首先,对山口老街的历史性保护项目现状进行梳理,提炼本地传统街巷的价值特色,从“历史原真性、生活延续性、风貌完整性、改造合理性”出发,建立价值评估体系;然后,利用德尔斐法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打分,并且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评价矩阵计算权重,最终得到加权总和各个指标层的综合分值,针对分值划分空间价值等级,根据价值等级不同,提出相对应的保护策略。结果表明:增加“改造合理性”指标有别于以往的传统街巷空间价值評估体系,能够进一步分析出改造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空间感知,且为今后传统街巷空间感知的维护和塑造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传统街巷空间;价值评估;保护利用;改造合理性?;山口老街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19.10.012?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章编号:1009-1483(2019)10-0083-07?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Spatial Value Evaluation of Traditional Streets and Alleys: Taking Shankou Old Street in Xiushui County as an Example
LIU Yue, LUO Hang, HE Zhijun
[Abstract] This paper is aiming at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raditional street space,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street space value is constructed, and Shankou Old Street is used as an empirical case to study. The main ideas are as follows: firstly, combing the status quo of historical protection projects of Shankou Old Street, extracting the valu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traditional streets and lanes, starting from "historical authenticity, continuity of life, integrity of style and features, rationality of transformation", establishing a value evaluation system; secondly, using Delphi method to synthetically score various indicators, and using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to structure them. The evaluation matrix is constructed to calculate the weight, and the comprehensive score of each index level is finally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score, the spatial value grade is divid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protection strategy is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value gra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creasing the index of "rationality of transformation"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evaluation system of street space value. It can further analyze that unreasonable transformation can affect spatial perception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point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maintenance and shaping of traditional street space perception in the future.
[Keywords] traditional street and alley space; value evaluation;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rationality of transformation; Shankou Old Street
引言
传统街巷空间由街道、巷道、旁弄、里弄分层构成,是最基本的线性空间[1]。它包含着丰富的物质性要素(铺砖、台阶、材质、色彩、造型、景观小品与设施、排水、比例尺度)和非物质性要素(生活习惯、文化传承、空间氛围)等[2]。传统街巷空间不仅承担着交通功能,也是村民日常活动、生活交流的综合性活动场所。国内学者在传统街巷空间的价值评估方面做过一些实证研究,林祖锐等以太行山22个不同特色的历史文化名村的问卷调查为基础,总结归纳其突出价值特色,在此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通过选取“历史价值、美学价值、功能价值、技术价值”4个价值属性指标构建了评估体系,用以评价街巷的价值程度,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再利用措施[3]。吴欣燕对历史文化街区空间形态价值评估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深入研究,从“本体价值和表征价值”角度出发,筛选了“历史价值、整体形态、街巷系统、公共空间、重要建筑、街区边界”6个指标作为街区形态价值评估体系的构成,并选取广东三个街区进行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4]。顾欣以长沙潮宗街为实证研究案例,将历史文化街区的肌理价值分解为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两个层面,选取了“街区文脉、生活延续、文化空间、地表肌理、院落地块肌理、建筑与外部空间、街道网络、空间界面、街区肌理与材质”9个指标,建立了以街区肌理保护为目标的价值评估体系[5]。
目前,对于传统街巷空间价值评估指标的选取,主要是从能反映“空间形态的原真性、完整性的变化”等动态评价因子着手,选取涵盖物质文化要素和非物质文化要素两方面的评价因子。但是,随着时间的洗礼和城市化进程推进,诸多传统街巷和历史建筑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改造利用问题,这是评估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本文考虑在评估体系中加入“改造合理性”指标,将有助于我们了解不同街巷的空间利用价值程度和空间改造合理程度,以此制定出更加切合实际、更具操作指导性的保护利用建议。
1山口老街传统街巷空间的价值特色
1.1整体风貌
1.1.1整体形态与周边自然环境呼应较好
山口老街是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境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镇,空间尺度宜人,有着不同于现代的传统肌理。因遵循“因水成街、因水成市”的空间组织原则,其整体形态是顺应带状河流特征形成的。古镇四周有农田和水系作为主要的环境要素将其围绕,这样既有利于古镇的生态环境,又增添了古镇的自然韵味(见图1)。
1.1.2主要历史建筑分布在主巷两侧,区域中央形成较好的历史风貌
古镇内的现状建筑风貌按照保留完好状况依次分为三类: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其他建筑(见图2)。可以发现,虽然其他建筑占了一半面积,但大部分的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还是相对集中地保留了下来,且分布在主巷两侧,使区域中央形成了较好的历史风貌区。
1.2街巷系統???
1.2.1形成“主巷—支巷—里弄”的三级路网系统
古镇内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传统街巷有四条。其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主巷由北向南分为8甲(现状只保留1~6甲,长度为500米),街巷的走向和尺度基本保持原样,道路路面沿用传统的铺装材料(麻石条、鹅卵石)及铺砌方式。另外,两条横巷作为支巷垂直于主巷,暗巷作为里弄成为联系河道与主巷的横向通廊。山口老街整体上形成了“主巷—支巷—里弄”的三级路网系统,不同层级的街巷互为联系、互为补充(见图3)。
1.2.2主巷界面呈现出完整、连续、协调的特征
主巷界面主要是街巷两侧砖木结构的店铺,风格相似的建筑紧密排列着,建筑基本以一层为主(含局部两层或带阁楼),形成高低错落的建筑风貌,而面向街道的开间、开窗、檐口高度基本一致,故主巷界面呈现出完整、连续、协调的特征(见图4)。
1.3生活延续
1.3.1村民保留了传统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古镇保留了传统的赶集习惯,于每月2日、16日进行;并且村民传承了地方传统美食客家茶、哨子、清蒸洋鸭等的制作方法。
1.3.2古镇内原住村民人数较多
经实地走访,统计到古镇内原住村民比例达到70%,街巷内依旧保持着原住村民原汁原味的生活场景,这是延续古镇生命活力的重要元素。
2山口老街传统街巷空间的改造利用现状
2.1物质空间
虽然山口老街的传统街巷有着鲜明的价值特色,然而村民为了改善居住生活条件和交通条件以适应发展阶段需求,对现状街巷空间和建筑结构实施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利用。主要的改造形式包括:拆毁、重建、加建或改建居民建筑,拓宽路面、替换路面材质,粉刷店面门板颜色等。
2.2文化空间
古镇内重要的文化空间共有四处(见表1、图5、图6)。但因为没有得到政府和村民足够重视,导致古镇内重要文化空间的缺失,使之既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和维护修复,也没能合理改造发挥出文化的传播教育功能。
3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3.1评价指标选取
通过借鉴国内外历史街巷价值评估的方法和经验,参考世界文化遗产评估标准,对山口老街传统街巷空间的价值特色和改造利用现状进行梳理,然后选取影响传统街巷空间的价值评估指标,再采用德尔斐法,经过多次论证和征求多位专家意见后,相关专家对评价要素进行筛选和增补,最终确定街巷的空间价值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由4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构成。
3.1.1历史原真性
该指标主要是为了判断传统街巷(囊括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产物)遗留价值的真实度和可信性。评估内容涵盖街巷、建筑、环境要素的形态、材料、功能、技术等多方面。
3.1.2生活延续性
该指标主要是为了判断传统街巷文化内涵价值的重要性和传承性。评估内容涵盖传统文化空间、传统生产生活设施等物质形态和隐含的村民传统生活方式、文化民俗等非物质形态。
3.1.3风貌完整性
该指标是为了判断传统街巷的物理构造和重要特征是否保存完好,连续建筑物排列组成空间界面的整体形态是否具有特色鲜明、风格统一的特点,是否具有较强的识别性。
3.1.4改造合理性
该指标是为了判断传统街巷的改造手段是否合理,是否对外部环境产生负作用。改造的方式一般包括肌理织补,老建筑再利用,街巷空间、沿街立面、路面改造,以及一些复原工作等。
3.2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本次研究思路为: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将传统街巷评价指标体系分解为总目标层(A层)、评价项目层(B层)、评价项目因子层(C层)三个层次;其次,采用德尔斐法,经过专家组的反复论证以确定B层指标和C层指标的权重系数[6]。最后,通过专家打分的方式对评价项目因子层的各项评价指标打分,打分采用5分制,最高5分,最低1分。通过加权计算得出山口老街4条传统街巷的最终得分,以此确定4条不同传统街巷的空间价值等级、评价因子的空间价值程度,还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空间改造利用合理程度,以此制定适宜性的保护策略(见表2)。
4评估结论分析
4.1评估指标权重结果
将每个街巷评价项目层的加权计算得分乘以各项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得出价值中各项指标的得分情况。首先,就山口老街指标权重对比分析来看,一级指标中,历史原真性和生活延续性权重最高,说明其在评价中的重要程度最高,而风貌整体性和改造合理性权重略低,说明其重要程度次之;二级指标中,C2、C5、C7、C10权重系数均为0.10,说明其为街巷最主要的价值特色。因为街巷空间格局保留较为完好,主巷的空间界面整体性和连续性较高;街巷内原住村民比例较高,使得原有社会组织形式、生活习惯得以保留,其生活延续性较高,所以这4项得分最高。
4.2实际评估结果
从总体指标得分来看,山口老街四条传统街巷空间的综合价值程度排名为“主巷>四合院前巷>横巷>暗巷”(见图7)。说明主巷在评估中的价值程度为最高,四合院前巷价值程度为较重要,横巷和暗巷价值程度一般。暗巷由于水运的衰落,基本已闲置,不再成为连接街巷与滨河空间的重要通道,应考虑赋予其新的功能。
从单项指标得分来看,C6得分最低,可能不是因为本身价值水平不高,而是现状中与村民传统生产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街景小品和设施缺失,如水井、石磨、室外坐凳、古桥、码头、花坛等,导致其空间价值较低。三项合理性改造指标的分数总和为最低,说明改造的不是很合理,致使街巷空间价值程度较低。C4、C9、C11、C13这些单项指标得分较低,说明其价值程度较低,还间接反映出可能存在不合理的改造利用产生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破坏,导致其价值利用程度降低(见图8)。究其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对小河、水塘、排水沟、古树、石碑、石阶、特色景观节点等历史环境要素的保护和维护不够,尤其是拆除古桥改建水泥桥、部分主巷改建水泥路这些不可逆转的“破坏性”做法,不仅造成历史文物原真度的破坏,还导致与周边环境难以融合和呼应;二是在核心保护区内,村民私自拆毁、重建、加建或改建居民建筑的行为屡禁不止,即街巷的建筑风貌没得到有效控制,导致对街巷原真性的破坏和街巷宽高比尺度的变化,从而对整体风貌的破坏性较大。三是村民对沿街店铺的立面、院墙、门券等随意改造,比如把主巷店面门板粉刷为红色,导致沿街立面建筑色彩、视觉效果等美学价值的破坏,这些都有可能影响到空间感知。
5保护利用建议
根据这个评价结果,可以为后期山口老街保护与利用规划提供前期参考依据。对于权重较高的指标及价值得分较高的评价因子,如C2、C10,说明其是街巷价值特色突出的方面,应成为街巷空间重点保护部分,建议以原真性保护为主。严格保护整个街巷依水而建的空间形态、三级路网系统;严格保护主巷的宽度和两侧建筑物的高度和立面,建议对主巷中已建的现代式居民楼予以拆除,集中安置在南面,以维护主巷传统风貌的连续性和空间感知。
对于价值得分较低的评价因子,如C6、C13,说明其是街巷空间保护和利用规划中的劣势与不足,建议以保护性再利用为主,在保护的前提下结合历史原状或现实需求适度改造利用。比如,在“严格保护古桥、古树等村民交往空间,修复传统街巷的鹅卵石路面,恢复临街店铺的门窗传统构建和传统色彩”的前提下,积极改善步行环境,增设富有乡土特色的街道家具和绿荫等。
6结论
将“改造合理性”指标纳入原有的传统街巷空间价值评估体系,可以分析出改造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空间感知,且为今后传统街巷空间感知的维护和塑造指明了方向,如维护连续建筑的界面形式;控制街巷的尺度和材质色彩、控制街巷两侧建筑的高度和建筑体量;新增建筑或重要节点打造要注意与周边环境原真性的呼应;注意街巷空间乡土植物和街景小品的塑造等。但本研究也存在不足,对于“改造合理性”指标与其他指标的关联性如何,以后还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参考文献:
[1]徐德良.基于空间句法的苏州东、西山古村落街巷空间特征分析[D].苏州:苏州科技学院,2015.
[2]王乃霞.皖南古村落街巷空间评估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8.
[3]林祖锐,理南南,余洋,等.太行山区历史文化名村传统街巷的特色及保护策略研究[J].工業建筑,2015,45(12):74-78,103.
[4]吴欣燕.历史文化街区的形态价值评估体系研究——以广佛肇核心街区为例[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4.
[5]顾欣.历史文化街区中的空间肌理价值评估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7.
[6]王春晖,于冬波,董舫.历史街区的价值评价及旅游开发研究[J].兰台世界,2011(8):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