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献疑者

2019-09-10徐晓彬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19年1期
关键词:移山渤海儿孙

献疑者徐晓彬愚公移山,故事短小,意味深长,人物不多,各具性格。而其中蕴含的教育启示,更是大可玩味。

移山之难,盖有六重。一者,两山之高大,方圆七百里,高及万仞;二者,愚公之老迈,年近九十;三者,意见之分歧,“杂然相许”,非异口同声;四者,力量之寡弱,挑担者才三夫,孀妻龀男也算帮工;五者,道路之遥远,去程半年,回程半年;六者,他人之嘲诋,以智叟为代表,乃反对之力量。移山之难,难于上青天。

而山竟移走了,因为“帝感其诚”。什么是“诚”?什么样的“诚”能感动天帝?愚公一家给出的答案是:诚实不欺,尽心尽力,持恒彻底——试想象一下愚公拄杖、儿孙荷担仆仆于渤海之路的情景!

那又是谁激发出了全家人的一念精诚呢?是愚公之妻。

愚公是一家之主,说一不二,他提出移山,儿孙纵有异议,却不敢有异词。然而“指通豫南,达于汉阴”,這样一件震古烁今的大工程,单凭愚公一时脑热和一己之力是无法实现的。首先要整齐人心,凝聚共识。“杂然相许”,只是貌似赞成的口头表态,却未必能转化为直面困难的坚决行动。在众人将信将疑之处生疑,在有言不敢言之时献言的,正是年且九十的愚公的老伴。她不回避困难,不刻意逢迎,提

出了两个尖锐的问题:一是,光靠你老头子怎么行?二是,垃圾如何处理?要使移山不流于孤军奋战,不流于形式主义,不流于烂尾工程,就必须要回答这两个问题。正因此,才逼得模棱两可的家庭成员们背水一战,从含糊的承诺到坚定的决心——“投诸渤海之尾”——唯其如此才能彻底,否则便是以邻为壑。相“反”相成,正是愚公之妻的献疑之功。

尽管哈姆雷特慨叹:“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顾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然而疑自有功,惑可无咎,却是古老的哲学启示。乾卦之九四爻辞曰:“或跃在渊,无咎。”《易·文言》曰:“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这里以“惑”释“或”,那为什么疑惑就可以无咎呢?王弼注曰:“用心存公,进不在私,疑以为虑,不谬于果,故‘无咎’也。”原来,疑以为虑,就不至于犯于己,师心自用、武断莽撞,于人,盲目跟风、一哄而上的错误。孔子提倡再思而后行,良有以也。

献疑是一种清醒的姿态。《一个醒的和八个醉的》是程千帆先生研究杜甫的名篇,献疑者就仿佛是那“一个醒的”。再看另外两个献疑者,无论是祥林嫂临死前的叩问:“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还是窦娥临刑前的质问:“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都是人物身上最闪光的

一笔。她们的疑问照彻了庸众的昏聩和世道的黑暗,也压迫着我们,使我们痛苦、思考。

而今课改主旋律,教坛异旗帜,“一手指天堂,又卖弄着西方”的和尚亦所在多矣,小到课文研读,大到课程改革,用心存公、独具胆识的献疑者正何其可贵也。诗曰:

焉置移山土石何,

论功老妪胜夸娥。

观书得间无他术,

只问献疑谁最多。

猜你喜欢

移山渤海儿孙
渤海大学美术学院2019级学生作品
山里的深秋
嘻哈段子铺
中秋国庆喜相逢
1911年的枪
The Evaluation of Navigate Coursebook (Advanced→C1)
A Survey on Teachers’ Strategies of Lead—in inMiddle School English Class
渤海国文化浅析
爷爷奶奶
愚公为啥移山等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