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包豪斯对当代中国设计教育的影响

2019-09-10胡珊珊

美与时代·上 2019年10期
关键词:设计教育当代中国包豪斯

摘  要:包豪斯的设计教育理念,如使命般影响了社会改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其设计教育理念不仅仅是学科内部的价值,更是对社会责任感的延伸。如何使我国当下的设计教育如包豪斯一样产生廣泛影响,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包豪斯;设计教育;当代中国;教育理念

一、包豪斯设计教育理念的引入

2019年是包豪斯成立100周年,为纪念包豪斯而举行的展览、戏剧等活动,都是回顾这段百年的设计及设计教育的历程。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设计的需求不断扩大,对设计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升,这导致了设计人才培养问题的显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设计已成为提高国家产业经济效益和文化构建的战略决策。英国、韩国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将其置于国家发展政策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足见设计水平发展的重要性。而设计水平的提高,归根结底是设计教育水平的提高。因此,对设计教育的研究不仅仅是学科内部的事情,它关乎着社会的发展与未来。

再读包豪斯宣言(1919年):“……让我们因此而创立一个全新的、没有阶级分别的手工艺行会,解除存在于手工艺师与艺术家之间傲慢自大的壁垒。……让我们共同期望、孕育和创造未来的新建筑……从千万工作者的双手之中,朝天堂的方向升腾而起。”[1]从中我们可以读出理想式的乌托邦,此时包豪斯对设计和理性的工业技术并无兴趣。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时任校长的格罗比乌斯开始调整包豪斯的使命和教学纲领。1923年格罗比乌斯在一场名为《艺术与科技——一个新的组合》讲演中宣布了包豪斯教学定位的转变,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其教学纲领从艺术与手工艺的结合转向机械化大生产,从而实现为大众设计的使命。包豪斯对于手工艺与机械、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的认识,无论是宏观上的思想转变还是微观的课程体系转变,都可以将其看作是对社会转型的适应和调节。当下我国处于由现代工业向信息化转变时期,新兴的以信息化为载体的生活方式将取代以工业为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以本文提出“如何使我国当下的设计教育如包豪斯一样产生广泛影响”。而包豪斯的设计教育理念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对设计教育的发展,对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这不仅仅是设计学科自身的价值,更能深刻地影响社会的发展。当年包豪斯面对困境却仍然站在社会发展、为大众而设计的理想信念下发展改革设计教育理念,这对于当下我国的设计教育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包豪斯宣言,一个憧憬理想型的社会到1923年格罗比乌斯演讲,这是一个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变过程。今天我们对包豪斯的态度,无论赞扬还是争议,都反映了包豪斯的价值所在。1953年密斯·凡·罗在格罗比乌斯七十寿诞纪念上曾这样说:“包豪斯是一种理念。包豪斯给予世界上一切进步学校以惊人影响的原因,在于他们追求一种理念这样一个事实。这些影响不是通过组织和宣传带来的,只是因为这种理念具有强大的延伸能力。”这可能是对包豪斯最准确的解释了[2]。

二、当代中国设计教育的反思

包豪斯的一系列改革,从表面上看是设计风格的转变,实际上是对设计的现实意义的关照,是对设计在德国战后重建以及赢得新的经济竞争力方面所起作用的深入思考[3]。

毋庸置疑,当下我国已成为设计教育大国,这通过历年来艺术类考生逐年攀升的数据就可以直观地看出我国设计教育规模之大、人员之多。自我国1997年高校开始扩招起,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1.55%陡然上升至2002年15%,这也达到了国际上普遍认可的从高等教育精英化进入到大众化阶段的数据标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长范海林表示:“总体而言,我们已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我国即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进入普及化阶段。”[4]教育的大众化及普及化的确对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社会需要生产、管理、服务人才,同时大众化的教育提高了国民素质,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但是,这对于设计教育来说,却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一)生源

由于扩招而带来了“艺考热”。但往往艺考在多数国人心中,是那些文化水平较低同学的考学出路。这就直接影响了生源的文化素养,而设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这恰恰需要学生具有全面的学习能力、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因为“设计师”这个职业是走在行业前端、创造未来的角色。

(二)教师

我国的设计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庞大的生源导致师资力量紧缺。这进一步影响了我国设计教育的水平。师资紧缺、师资水平良莠不齐。笔者所在的高校可以明显地体现出如下问题:教师对整体教学计划不甚了解,只顾眼下自己所教课程,教师间教学难以有效衔接等;师资配比严重超标,面对一个班级三四十名同学,这对需要一对一进行专业指导的设计教育而言不现实;师资混用,往往造成教师备课不充分同时也带来了教学质量下降。笔者相信,这不仅仅是某一所院校的问题,而是我国设计教育停滞不前的普遍问题所在。

(三)学校

世界上几乎没有相同的单一文化,同样也不存在单一的设计。我国设计教育早期是借鉴西方设计教育模式,但是各国家国情不同、国家内部地域不同、院校的办学宗旨不同所产生的教学体系也应是各不相同的。模式化教学和设计教育所提倡的多元化、创新性、个性化发展是存在很大差异的。在当下过于强调形式、造型的环境中,忽略了设计教育对求知、探索、思考的培养。教学中过于强调实践,时下大力倡导校企合作,将企业中的问题带入课堂。我们对于学生的培养是引导教育,使他们能够表现出为企业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为企业培养解决问题的员工。过于强调以企业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将限制我们对教育的理解,设计实践能力提高并不一定代表了设计水平的提高。所以对于思考能力培养的忽视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设计教育大国的名号并没有直接带来设计水平强国的结果。一个世纪前的包豪斯,通过理想主义旗帜的树立,希望可以通过集结建筑、手工艺等艺术门类,实现艺术的大融合。而后随着时代变革,其关注的焦点由手工作坊转向了工业化的机器大生产。包豪斯的重要性不在于其产品造型上所取得的伟大成果,而在于它对设计教育的改革、对设计师的培养以及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提出艺术与生活的统一和对现代主义设计的发展,它具有社会发展的使命感。而这也正启示着我国设计教育的发展。

三、设计教育理念的重塑

包豪斯距今恰好一个世纪。这一个世纪经历了手工业时代向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的转变,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人们对设计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更新。在这样一个供大于求的社会里,设计担任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设计之于企业对于产品销量、升级及企业知名度等,尤其具有重要意义;设计之于社会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教育,使“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助力剂;设计之于人类,是艺术与生活的统一,是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也许包豪斯并没有完全实现其几任校长对未来的预想,但是包豪斯为“设计工业化”和“设计为大众”提供了探索、学习和实施的环境,并且为校内教师提供了有力的教学支持,同时也为在校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创作平台,这是其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为人类美好生活所做出的贡献。而这正是当下我国设计教育所欠缺的部分。人们常说的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严重脱节,正是说明学校设计教育本身产生了问题。针对这一现象很多院校大力提倡校企合作,但是适度原则很难把控,往往本末倒置。

当然,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设计教育也在探索中砥砺前行,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去实时纠错。在我国当下“艺考”和“考研”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时,及时刹车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在逐渐收缩实现软着陆之前,鉴往知来,值得我们警醒的有以下几方面。

(一)“求同存异”的设计教育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们对于包豪斯课程设置的照搬,更甚至进入21世纪仍有院校照搬包豪斯的课程体系、教学安排,使得国内院校之间的课程设置及教学体系的雷同问题普遍存在。这就造成了学校设计教育和社会实用的严重脱节,因为包豪斯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是在工业化的初创时期,放在当下信息化时代显然不合时宜。国内院校课程体系、教学安排雷同也会造成学生的同质化,长远来看也无法满足学校各不相同的招生背景,“而设计教育和其他专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模式”[5]。

因此,要打造具有特色的设计教育。对于已经设有艺术设计类招生资格的院校,首先应了解院校所处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明确区域特色以及周边产业发展环境和政府长远发展规划,设计教育应该紧跟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而后,做出相应的专业发展及培养方向,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专业设计教育体系和培养“专业专属性人才”,而非“通用性人才”。

(二)“重塑”教师理想

本文开篇就提出“如何才能使我国当下的设计教育如包豪斯一样产生广泛影响。即包豪斯的设计教育理念,如使命般影响了社会改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其中“使命感”正是本文所要强调的。包豪斯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对设计教育的课程改革,更在于它拥有一群具有理想信念的教师团队,他们坚定理想和信念,心系社会和人民,为创造人们理想化的生活和社会而奋斗。

时至今日,反思我们的教师团队,剽窃科研成果、照搬教学模式、以技术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忽略学生感受,完全功利地在从事着一份工作。设计教育中“教育”二字被忽视。设计教育,不仅仅是技能的教授,同时包含设计思想、文化素养、市场分析、经济头脑等多方面培养。设计者,终将成为社会实践者,所以在设计教育改革中,教师应首先转变自己的观念,强调作为教师的责任使命感,同时积极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三)培养具有“创新性”的学生

在笔者看来,包豪斯值得学习研究的是其设计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而不仅仅局限于工具和技术的操作。比如包豪斯在学生接受专业培训之前,必须先接受一年的基础培训课教育,又可称之为“预科”,其中包括必修课、非专业性的理论课、形体课。担任预科工作室培训的指导老师是约翰尼斯·伊顿,其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材料、绘画技术以及形体的兴趣,使学生的直觉和创造力得到适时的引导。而在我国的设计教育中,过于强调技术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强调想法要与实际结合,能想到的就要有办法使它落地,這往往在第一步就扼杀了学生们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大胆地创造也可以促使技术在制约的条件下进步。作为老师,我们的角色应该是辅助性的,引导他们去想去思考并辅助他们去实现。

四、结语

如黑格尔所说,历史就像一条流动的河,你的思想方式宛如河水向前推进的传统思想与当时的物质条件的影响,因此你无法肯定任何一种思想永远是对的,只不过就你所处环境而言,这种思想是对的。这正如我们对包豪斯的态度,使将它置于历史的长河中来看待。我们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包豪斯,作为设计教育的改革者,它对于工业化设计的实现和为大众设计思想的传播是成功的。作为设计学院的领军者,它对于优秀设计人才的输出成果是有目共睹的。而作为校企合作的开创者,它为企业所带来了硕果累累的经济效益。这些是包豪斯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也正是本文研究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瑞兹曼.现代设计史(第二版)[M].若斓达·昂,李旭,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2.

[2]利光功.包豪斯——现代工业设计运动的摇篮[M].刘树信,译.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8:1.

[3]田君.包豪斯研究的当代视角[J].装饰,2007(6):103-105.

[4]中国新闻网.教育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8.1%将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EB/OL].[2019-02-26].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6515317073797062&wfr=spider&for=pc.

[5]王受之.世界设计的历史及其现状——兼谈当代设计教育[J].装饰,2008(10):116-118.

作者简介:胡珊珊,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设计教育当代中国包豪斯
包豪斯理性主义设计思想刍议
百年包豪斯
手艺精神对现代设计教育的意义
设计思维与创新创业
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必然性
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标志设计趋同化的思考
反思当代中国哲学的精神构建
当代中国风景油画中的山水精神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中学德育的风险和建设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