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市老年教育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2019-09-10张超琼

锦绣·下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终身教育工学结合

张超琼

摘 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接受教育的诉求表现得尤为突出,老年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北京市作为国家首都在老年教育方面起步早,基础较好,但是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从实际出发大力开展老年体验式教育,构建积极老龄化社会、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

关键词:北京老年教育;工学结合;终身教育

一、开展老年教育的意义

老年人接受教育诉求表现得尤为突出,老年教育逐步变得越来越重要。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一个环节,每个人都需要接受教育,并且时刻接受教育。老年教育的大力开展不仅仅是对完善我国终身教育的体系起着重大的作用,同时对老年人自身幸福生活也有着很大的意义。

在一个老龄化社会中,我们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和老有所为。从教育学视角看,“老有所学”问题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但是,不断有媒体爆料,老年教育的资源短缺问题十分普遍,仅靠政府单方投入很难解决,亟待找到破解思路和方法。高职院校作为资源相对富集的区域,有责任也有能力为周边社区提供服务。

二、北京市老年人现状分析

2.1 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一是老龄人口增速快、老龄化程度高。2017年底至2018年底,北京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从333.3万增长到349.1万人,增加了15.8万人,较上一年增长了4.7%,快于同期户籍人口的增长速度(1.2%);二是女性老年人占比高于男性;三是高龄人口多、长寿特征凸显。截至2018年底,8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58.4萬,较上一年增加了2.7万人;百岁及以上老年人共计928人,较上一年增加了95人,预计2019年将首次超过千人;四是区域不平衡,北京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最多的前三个区是朝阳区、海淀区和西城区。五是老年抚养系数逐渐提高。

2.2 北京市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从人口特征看,高龄、女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需要高度关注。女性老年人平均预期寿命高于男性老年人,但她们的社会经济地位通常低于男性,而丧偶女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尤其值得关注;在婚姻家庭方面,夫妻关系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子女孝养水平决定老年人生活质量高低。在居住安排上,与老年人的意愿和需要相符的居住安排对其生活质量有正面效用,反之则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负面影响;在健康状况方面,慢性病直接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老年人的孤独感随年龄而增长,老年人对自己的健康预期与其健康满意度紧密相关;在医疗服务方面,绝大部分老年人能获得较便利的医疗服务,但“看病贵”仍然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在经济保障方面,老年人普遍对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感到满意,但对城乡差距及阶层差距大感到不满意;在居住环境方面,老年人对住房条件不断改善感到满意,但住宅适老化水平普遍较低降低了居住满意度;在社会参与和文化生活方面,大部分老年人关心社区事务,老年人普遍参加各类休闲娱乐活动,但大部分老年人缺少继续学习的机会。

三、北京老年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教育内容陈旧

目前,社区老年教育因教育理论不足、教育思路保守、活动场地局限、经费紧张等多方面原因,大多的社区老年教育还是以传统教材、课堂讲座培训等为主,在教学过程中,讲授多、实践考察少;理论灌输多、经验传授少;传统方法多、现代化方法少;内部交流多、外联交流少。这种“我讲你听”、“我读你记”的死学教室、死啃书本的传统社区老年教育模式,内容陈旧、形式单一,发展滞后,并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教育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 “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进程。

3.2 受教人群覆盖面较窄

数据调查发现,北京市积极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的人群主要是低龄老人、高知老人和高收入老人等,人群数量偏少,覆盖面较窄。究其原因,归根于老人自身的自信度问题、对知识的渴望度问题和经济支撑度问题等方面。普遍曾经从事过管理职业,工作能力强,有文化,有退休收入的老年人会积极主动的加入社区老年教育的学习。

四、北京市老年教育发展对策

4.1 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

依托北京职业院校,联合开放大学,开展职业教育,统筹指导全市老年大学教育教学工作,为全市各类老年教育服务机构提供课程标准、师资培训、资源开发等服务。依托各区社区学院(社区指导中心、成人继续教育中心)建立区域老年大学。依托街(乡镇)、居(村)社区教育机构建立老年学校、老年学习点,创造条件吸引各类社会资源进驻社区,切实把老年教育办到家门口,为老年人提供就近、便捷的教育服务。

4.2 “工学结合”服务老年教育

涉老组织机构在与院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全过程中,既要了解了学生的成才状况,也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人生价值观的引导,联合普通高校发挥每个学校的办学优势共同服务老年教育,深入研发适合老年人的课程和信息化的教学资源,为养老机构、居家老人和乡村家庭提供全方位支持,增设养老相关专业,培养为老年人服务的专业技能人才。同时,区域各级各类学校深入有组织的老年团体,共享活动场地、图书馆、实训基地等资源,积极为涉老组织机构提供教育资源支持服务。

4.3 创新教育方式

以老年教育工作室为主导的老年教育模式,受教育老年要突破传统模式的束缚,鼓励各类学习网站与新媒体为老年人开展网上主题学习活动,建立老年人网上学习圈。同时,探索完善“互联网+老年教育”服务模式,综合利用传统资源,推进老年人线上线下一体化学习,增加老年人接受教育的途径。

五、结语

作为终身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就老年教育而言,不仅要从理论上充实老年教育理论,最大程度实现老年人受教育的权利,更要致力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最大限度的增加他们与社会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吴结.老年教育政策内容的四重审视[J].成人教育,2020(01).

[2]曾珊.社会老龄化进程下的北京社区老年教育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探究[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9(04).

[3]程仙平.终身学习权视域下老年教育政策展望[J].职教论坛,2018(11).

猜你喜欢

终身教育工学结合
关于高校教师对终身教育认可度的研究报告
地方终身教育立法的思考
我国终身教育立法的特点、偏差与改进
工学结合模式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研究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
两岸终身教育法律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