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积木建构游戏的开展与指导策略分析

2019-09-10唐艳萍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开展指导策略幼儿园

唐艳萍

摘  要:建构游戏有着独特的优势,如操作性强、易于想象力的发挥、易于生活场景的再现等等,另外,其建构材料在种类角度、变换角度、创建角度均有着显著的特点,渐渐成为了幼儿游戏开展的主要途径。本文中,作者以幼儿作为切入点,分析了幼儿在心智角度和实践角度的特点,随后设计了针对性的积木游戏模式,希望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进而改善幼儿在情感构建角度、创造力角度、专注性角度、想象力角度的能力。文章分析的层次为宏观与微观角度。

关键词:幼儿园;积木建构游戏;开展;指导策略

积木建构是幼儿学习最常见的游戏模式,即让幼儿对简单几何图形的随意拼凑,该模式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内心的想法实现图形的搭建。积木对幼儿产生了造型能力培养是其他游戏无法实现的。幼儿积木建构的重点是幼儿本身,但其仍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指导让幼儿充满了建构的兴趣,并在构建中获得经验,进而更好的发展。

1教师在积木建构游戏中的宏观指导作用

1.1教师控制游戏的整体时长

4~5岁的儿童已经具备了独立的思考能力,可以根据自身的想法进行作品的搭建,并随着认知能力的提升不断改善搭建水平,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越来越明确,积木游戏带给了幼儿真实的生活体验。另外,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其已经具有了明显的思维意识,认知能力较强。积木游戏可以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小肌肉動作能力,进而让幼儿了解建筑物内部的联系,为以后兴趣的培养奠定基础。

所以,中班幼儿可以在20分钟内完成既定的搭建任务,并随着经验的积累时间进一步缩短。但是,积木游戏带给幼儿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中班幼儿可不能一直沉迷于积木游戏中,其慢慢开始思考自己想搭建什么作品,如何实现作品的搭建,所以中班幼儿的游戏时间延长到了30分钟。

1.2教师在积木建构游戏中重视幼儿的自主性

20世纪80年代初,国内开始实施以儿童为主体的教育形式,但该过程并未直接抛弃教师的直接灌输法。因此,积木游戏中往往以教师的示范为主,不重视幼儿的独立操作,担心幼儿会乱。

针对于该状况,幼儿教师应该重视幼儿的自我发展,鼓励幼儿多去探索,改善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积木游戏中,教师的任务是关注幼儿的活动。积木游戏既带给了幼儿无尽的学习兴趣,也带来了无数的搭建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学会如何“等待”,随后懂得如何解决问题,直至在教师消失时仍可独立完成搭建任务。

1.3教师在积木建构游戏中注意同伴凝聚力的培养

积木的搭建过程是幼儿间接触的最佳机会。教师可以设计针对性的团队积木搭建任务,随后将班内幼儿分为多组,组内的幼儿互相协商、分配任务,有的幼儿进行任务流程的设计,有的幼儿进行搭建材料的准备,有的幼儿进行实地观察学习,有的幼儿进行搭建问题思考等等,以积木的搭建过程培养幼儿的凝聚力。所以,积木游戏提升了幼儿的社交能力。

例如,教师首先为幼儿设计搭建任务,随后鼓励幼儿独立搭建活动,该过程不受教师的限制,其目的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紧接着,教师要求幼儿变换搭建方式,可选择独立搭建或者群体搭建,无论哪种搭建方式都必须凸显主题内容。搭建的主题是由教师指定的:“桥”、“幼儿园”等等。

2教师在积木建构游戏中的细节把握

2.1搬移和摆弄

2.1.1幼儿建构游戏的状况

幼儿并不了解积木的作用,其不懂得如何搭建积木,而是将积木看做是普通的玩具,积木的搭建只是玩具的摆弄而已,此时完全失去了积木游戏的价值。在建构阶段,幼儿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其肌肉活动的控制力也不足,积木构建的游戏时间不宜过长,但可以让幼儿接触积木,了解积木的作用,进而掌握积木的状态,这是幼儿学习的必经阶段。

2.1.2指导策略

第一,挑选适宜的材料。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需为其挑选体积大的积木,最好是色彩鲜艳、便于拿放。大型积木在体积角度占有优势,并形状较为单一,最合适初级幼儿的使用。例如,教师为幼儿准备颜色鲜艳、体积较大的泡沫作为积木材料,其鲜艳的材料便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质地轻巧保障了幼儿活动过程的安全,体积较大易于摆弄,是小班幼儿游戏的最佳材料。

第二,强化幼儿的材料认识。幼儿在游戏中只在意材料的摆弄,具有极强的随意性,此时教师需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幼儿了解材料的作用、掌握材料的颜色、明确材料的大小,最终让幼儿学会材料的运用。引导学生将多块积木组合到一起,并针对性观察幼儿的特点,告知幼儿哪里不对,如何去做,让幼儿从实践中获得经验,最终改善幼儿的构建水平。

2.2横排、顺接和叠高

2.2.1幼儿建构游戏的状况

早期建构活动具有多个特征,但最显著的是重复叠高和横排式搭建。该形式有着无尽的新引力,可以让幼儿在长时间内注意力集中。研究发现,2~3岁的幼儿学习速度最快,其可以在一个月内学会“堆高”和“平铺”搭建。一般来说,“堆高”要比“平铺”简单的多,其只需要将相邻的积木合成一排就可以了,这种简单的搭建使得积木更加有空间感。在不断的搭建实践中,幼儿经历了无数的尝试,获得了大量的经验,其叠高与横排的搭建水平得以迅速提高,该技术仍在不断提升。

2.2.2指导策略

第一,强调观察法和环境熏染法的作用,帮助幼儿积累经验。建构游戏内容的基础是幼儿周围的事物和生活经验。只有对周围的事物和生活经验有了充分的了解,才能形成独特的生活见解,进而创造有价值的生活场景。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合理的去观察生活元素,寻找建筑物部位间的关系,如建筑的形状结构、色泽特点、组合类型等等。

第二,重视情境创设法的运用,尽可能提升幼儿的建构技能。在情景化语言的帮助下为幼儿挑选不同的积木材料,例如颜色差异的材料、形状差异的材料、大小差异的材料等等。

3结语

积木建构游戏作为幼儿智力开发的主要途径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但教育指导过程必须合理,要求幼儿掌握一定的积木游戏技巧。教师需从微观和宏观角度进行指导,尤其是重视幼儿思想和心理上的辅导,强化幼儿间的凝聚力。在合理的引导下,幼儿的智慧得以充分开发,积木建构能力得以迅速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占兰.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与实践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姜勇,陈帼眉.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开展指导策略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大学生思想行为偏误与指导策略研究
小学生记叙文习作课堂指导策略
试分析交通企业管理中政工工作的开展
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有效开展健美操教学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基于人本理念背景下的事业单位政工工作的开展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