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体育高效课堂教学初探
2019-09-10隋海林
隋海林
摘 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及逻辑分析法等,对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究。实验设定并实施两种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反馈来检验高效课堂的效果。文章旨在让学生更加喜欢体育课堂,更高效地掌握体育运动中的技术技能,并在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的运动技术技能,促进自身身体素质的发展。文章同时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提供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研究概述
1.研究目的
本研究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里“课程的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为指导思想,提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方向及理念,解决新区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通过试验性的方式来探索更加符合教学实践的模式,使新区课堂教学实践更加注重“以生为本”的理念,使学生更加喜欢体育课堂,更高效地掌握体育运动中的技术技能,并在生活中能运用所学的运动技术技能,促进身体素质的发展。
2.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是体育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中实验对象为深圳市龙华新区上芬小学五年级一个班级的40名学生。
3.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知网数据库以及相关的书籍期刊等方法来分析和借鉴相关的资料。
(2)实验法
研究运用的对比实验方法主要分为传统型体育教学方式和实验型体育教学方式。
(3)问卷调查法
由于样本量不大,调查问卷当场发放并回收。问卷在设计上依据学生的特点,语言更加通俗易懂,题量较少,以此更加直接地反映学生的感受。问卷回收率100%,有效率为100%。
(4)数据分析法
调查问卷的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教学模式A和教学模式B差异性检验
将两个教学模式的调查问卷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表1和表2:
由表1可以看出,B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比A教学模式更稳定,B教学模式的学生的回答一致性较强。
由表2可知,两种教学模式在题目1、题目2、题目3、题目4、题目5、题目6有非常明显的差异,题目7有显著性差异,对题目8两种模式之间没有差异。这说明学生对不同的体育课教学模式的感受有所不同。
2.教學模式A和教学模式B各题项的对比
对两种教学模式每个题目学生选择的频数和百分比进行对比。调查问卷中各题项具体内容包括:
题目1是调查学生对老师教学方式的喜爱程度,四个选项分别为:A.非常喜欢;B.比较喜欢;C.一般;D.不喜欢。
题目2是调查学生在上课时的体验感受情况,四个选项分别为:A.非常累;B.比较累;C.一般;D.不累。
题目3是调查学生在课堂上对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四个选项分别为:A.能很好地完成;B.基本能完成;C.完成有一定的难度;D.不能完成。
题目4是调查这样的体育教学方式下对学生体育技术技能学习的帮助情况,四个选项分别为:A.帮助非常大;B.帮助比较大;C.一般,帮助不大;D.没有帮助。
题目5是调查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对自己要学习的目标和内容的认识情况,四个选项分别为:A.非常清楚;B.基本清楚;C.不太清楚;D.一点儿都不清楚。
题目6是调查学生认为这样的体育教学方式对自己在课下实际打球能力的提高作用,四个选项分别为:A.非常大;B.比较大;C.有提高,但不太明显;D.没有提高。
题目7是调查学生对老师的感受,四个选项分别为:A.非常耐心地教我;B.比较耐心地教我;C.只简单地教我;D.不给我指导。
题目8是了解学生对体育课形式的期望情况,四个选项分别为:A.老师指导我们自主练习;B.老师多讲;C.我们自由活动;D.其他方式。
三、结语
通过对数据结果的分析不难看出,A教学模式和B教学模式之间存在差异。通过对数据的具体分析可知,对满足学生期望和要求来说,B教学模式要好于A教学模式。在B教学模式的课堂上,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增多,学生更喜欢上体育课。课堂上学生练习密度和负荷明显增加,更加有益于身体素质的提高。精讲多练常态化,使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有了变化,更加有针对性地去指导学生练习,能关注个体差异。B教学模式更贴近教学实践,注重系统性,而A教学模式则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整体性。
因此,我们体育教师应该在今后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对教学内容要不断地进行思考,灵活组织与安排教学活动,使教学有系统、有层次。科学、理性地引導和培养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加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意识培养。可以说,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互动才是创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姚丽钰.探究体育教师课程能力的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4(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