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理论社团的运行现状、发展瓶颈与提升路径
2019-09-10袁仁广夏照亮
袁仁广 夏照亮
摘 要:基于高校改革与学生成长的需要,高校理论社团应运而生。高校理论社团在组织建设、活动形式及社会影响力方面都取得长足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然而就高校理论社团的发展现状而言,高校理论社团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着人力“困”境、活动“僵”境、组织“形”境等诸多问题。高校理论社团发展瓶颈的解决应充分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功能,建立健全工作规章制度和人事机制,完善和优化管理运行机制,引导高校学生理论社团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关键词:高校;理论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9)10-0085-04
一、研究背景
2016年1月1日施行的《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界定了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职能和性质。高校学生社团是在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中,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的外延。[1]2016年11月14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下发的《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高校团委履行对学生社团的主要管理职能及学生社团组织与学生会组织的关系。[2]2017年6月2日,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应正确发挥学生社团的应有作用,加强管理和引导,促进规范有序发展,并鼓励和支持理论学习等思想政治类社团[3]。《办法》、《方案》和《意见》为推动高校理论社团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随着相关政策出台,高校理论社团也取得相应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论述,为高校理论社团的工作方向、工作内容提出新要求和新期望。十九大召开之后,南京大学即成立了首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生理论社团。随后,全国高校相继成立类似的研究组织和理论社团。理论社团的工作和活动有效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弥补了高校党政机构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吸引力不足的问题。高校理论社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其独特的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发展运行中,人力、活动、组织、运行等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功能的充分发挥。
基于高校理论社团的发展,国内学者从组织作用、组织建设、组织提升等方面对高校理论社团进行研究。冯皓、陈丽红等人主要着手探究高校理论社团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以及理论社团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戴贝钰通过实证分析,指出理论社团的重要价值和建设的创新举措;王传利、蔡路、王鹂等学者就高校理论社团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总体看来,专家学者对高校理论社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宏观层面,对高校理论社团具体组织运行、发展等方面关注较少。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高校团学组织改革的背景下,系统研究高校理论社团运行和发展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学生理论社团的运行现状、发展瓶颈和提升路径的探析主要基于广东H大学思想理论类学生社团工作和活动的观察调研。本次调研面向H大学在校生随机发放1120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 1096 份,问卷有效率为 97.9%。通过系统梳理H大学理论社团的运行现状,结合实际参与、组织、管理学生组织工作的经验,探析理论社团发展瓶颈,并提出解决对策,以促进理论社团发展。
二、样本分析:高校理论社团的现状梳理
(一)组织概况
广东H大学学生社团共有72个社团。其中思想理论类社团有4个,占学生社团的5.5%。“理论学习团”的社员均为校、院团学组织学生干部,其余思想理论类社团成员来自招新吸纳。
(二)组织运行和管理
广东H大学学生社团联合会,负责统一管理、协调和指导各学生社团。各学生社团开展活动遵循相关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广东H大社联已建立起学生社团注册及注销制度、日常工作制度和量化评价体系。根据日常工作制度和活动开展成效对学生社团进行量化考核,参照团、学组织的表彰体系,每学年开展“优秀社团”和“优秀社长”的评选及表彰。
在学校党委的支持和推动下,各学生社团均有一名以上指导老师。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校团委共同负责指导思想理论类学生社团,推进了思想理论类学生社团的规范和有序发展。理论社团所开展的活动主要是执行学校下达的思政工作任务,少部分社团内部建设和自我教育活动。从2016-2019年,理论社团招新人数呈现停滞甚至下降趋势,理论社团发展面临一些问题。
三、制约因素:高校理論社团的发展瓶颈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高校教育的内容、形式都有了新变化。在新形势、新变化背景下,高校理论社团在组织建设、活动形式、社会影响力等方面也有了新发展。然而,在新发展的同时,高校理论社团也呈现出一些制约其发展的困境。
(一)理论社团的人力“困”境
以理论社团一学年的工作内容为对象,研究发现社团骨干、社团工作与活动、社团招新与培养之间的影响关系归因于人力因素。学年伊始社团招新,相较于文体、艺术、娱乐类学生社团,大学生对理论社团热情度和关注度较低。这导致招新报名人数较少,对于新成员的选拔、培养处理上显得较为随意,基本上是建立微信、QQ群聊,开展线下见面会,不定期进行内部培训、交流、拓展活动,这导致社团新成员的流失。学年中期开展社团活动,此时社团骨干及成员不足的弊端便显现出来,社团真正意义上成员寥寥无几。由于缺乏核心骨干成员,理论社团无法发挥群策群力的优势,导致活动形式、内容得不到有效创新。在学年末尾进行社团骨干换届时,大多留任骨干并非较为优秀的社团成员,大部分成员不愿意担当社团的骨干成员。这导致社团缺少强有力的领导和决策核心,从而影响下一学年社团工作的开展。
(二)理论社团的活动“僵”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信息化进一步深入发展,以微信、微博、抖音等为代表的自媒体快速发展,快餐式和碎片化的短视频盛行,易使青年大学生受到一些网络负面思想影响。相较于社会流行思潮的娱乐化,理论社团的理论学习、研究活动较为枯燥,缺乏一定吸引力。[4]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理论社团共开展活动11场,其中学习会议、课程、座谈交流等形式的理论学习9场。这些社团活动的形式缺乏创意和吸引力,未能从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开展讲座活动。久而久之,造成了靠加分才能吸引大学生参加的尴尬局面。理论社团承接学校安排的任务,负责承办青年思想理论学习活动,多与学校团、学组织合办,为保证活动顺利举行及活动会场的上座率,大多数采用内部征集的方式。调查发现,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参加理论社团开展活动的学生中56%为团、学组织学生干部,21%为学生社团成员。以上数据表明高校理论社团直接覆盖面较低。
(三)理论社团的组织“形”境
高校对理论社团建设发展一直大力支持。在社团成立时,学校学生工作主要领导人现场指导,校园媒体进行报道宣传。这些举动在青年大学生中掀起了关注热潮,但实际上理论社团并没有得到比其他学生社团更多的资源分配,如专门的活动场地及经费等。同时,指导老师多为“挂名”,参与社团活动担任嘉宾,对理论社团的理论学习、活动组织等方面的指导微乎其微。高校团委肩负着管理和指导学生社团的职责,而团委老师对理论社团仅有在工作和活动的最终审核时才有一定的联系,平时主要靠社团和学生自治。大学生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等思想可以通过参加“青马工程”或其他的学干培训,且参加“青马工程”的经历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入党及奖学金评定等方面的加分项。从理论社团的管理及激励机制上看,除固定社团的评优外,大学生参加理论社团及活动并未得到实质上激励。
四、提升路径:高校理论社团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应对当前社会流行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的冲击,把更多优秀大学生吸引和凝聚到理论社团活动中,发挥好理论社团的学习和宣传作用,组织、建设、发展和保护好理论社团具有重大意义。
(一)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功能,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高校理论社团凝聚了一批关心国家发展,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学生。当前社会思潮的多元化以及信息高速的传递给青年大学生思想上带来一定冲击,面对高校学生信息辨识力不足,价值观不成熟等问题,高校党团组织应该发挥其引导功能,引导理论社团有正确的思想动态和政治方向。“高校党团组织覆盖面广、体系完整,有着建设和引导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得天独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5]
一是加强党对理论社团的政治和组织领导,以此来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在理论社团的工作活动中,引导其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确保其发展符合社会主义方向。[6]同时,在学校学生工作的资源分配上给予理论社团更多的支持。二是建立学校部门共建机制。高校团委履行对理论社团的主要管理职能,但团委工作十分繁杂且团委老师并不一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深入研究,对理论社团实际上的指导较少。因此,需要动员如党委宣传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共同负责指导和管理理论社团,有利于学校把握理论社团的思想状态,也有利于理论社团获取学校资源。三是建立理论社团与指导老师的双向选聘机制。双选聘可改变以往学校直接安排任命,帮助理论社团寻求热心学生工作且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一定学术研究的老师,将理论指导具体的落实到指导老师,与团委老师共同指导和加强理论社团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高校学生理论社团的工作实效。
(二)建立健全工作规章制度,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理论社团工作章程,明晰社团组织基本定位和职能。社团各项工作和活动以章程为根本遵循,把各项工作制度、工作方式、工作流程等整理成文写入社团章程,构建起科学高效的社团运行机制。二是建立并力行理论社团的注册、注销制度。相较于其他学生社团的发起成立审核程序,学校有关部门对理论社团成立的发起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社团发展规划前景等进行更为深入的考察,审核通过后进行全校公示,进入社团筹备组时期试运行,有关部门持续跟进关注社团发展情况,当社团人数、活动质量等指标到达一定程度时经考核后转为正式社团。同时,一视同仁的对待所有学生社团。针对那些考核不通过、活动质量和内容低下、名存实亡的社团及时改革或撤销。三是创新社团工作机制,提升理论社团工作和活动的生命力。建立全套活动的策划、审批、落实、总结、反馈、存档等工作制度。特别是在总结和反馈环节时,要向参与活动的老师、非社团成员的同学征集改进意见。运用网络技术和大学生关注的新媒体平台,将理论学习、研究成果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长图、微视频等在社团新媒体平台展示,宣传和带动广大同学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社团活动按照性质和内容有选择的与学生会、社团进行项目化合作,利用学生会组织的三级联动的工作体系和“两微一端”媒体平台,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学生的参与率。进行活动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在活动形式、内容策划执行上发挥各方所长,提升活动的实践性和覆盖面。
(三)建立健全社团人事机制,规范社团成员管理
一是规范社团骨干的选拔标准和程序。设置社团骨干成员必须具备的素质能力标准,最终的选拔面向社团全体成员,并以上一任社团领导成员和指导老师的意见为重要参考,但严厉杜绝一言堂式的点名安排。二是优化社团骨干和成员的培养机制。完善社团内部自我教育的培训课程,给予理论社团参加学校“青马工程”等相关学干培训的名额,与学生会组织合作,共建组织成员的培训课程。理论社团提供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学生会组织提供公文写作、新媒体学习等,不断提升社团成员的综合能力。三是健全评价考核机制。针对社团骨干,设置多维度评价指标,借助新媒体调查技术,让所有社团成员参与评价,考评结果作为任免的重要参考,并与每学年学校学生社团相关表彰相挂钩。通过考核起到激励与警醒的作用,促進良性竞争,激励学生参加理论社团及活动。四是严格执行社团骨干退出机制。对无法正常履职、考核不合格的社团成员要按照规定的程序予以劝退、免职。
参考文献:
[1]《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出台[N].中国青年报,2016-01-13(03).
[2]共青团中央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6-11-14)[2019-9-15].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1703/t20170320_300172.html,2019-09-15.
[3]共青团中央 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EB/OL].(2017-6-4)[2019-09-15].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9/201709/t20170914_314466.html,2019-09-15.
[4]戴贝钰.大学生理论社团: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载体——以北京某大学QM学社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5(12).
[5]王传利.高校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J].思想教育研究,2018(10).
[6]冯皓,郑欣峰,詹筱媛.发挥学生理论社团作用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中国高等教育,2012(06).
责任编辑 杨慧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