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幼儿感恩教育研究

2019-09-10李佩茁

天津教育·下 2019年10期
关键词:感恩教育培养策略

李佩茁

【摘  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的年轻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务工,而这些务工人员的子女则交由留守在家里的老人或亲戚甚至邻居照看,便有了留守幼儿这一特殊群体。良好的品德发展在幼儿一生的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近年来留守幼儿对家人、对社会的冷漠、自私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有关留守幼儿的感恩教育的成因分析、发展及培养策略进行归纳整理。

【关键词】农村留守幼儿;感恩教育;培养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需要,越来越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的年轻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务工,而这些务工人员的子女则交由留守在家里的老人或亲戚甚至邻居照看,成为“留守儿童”。在我生活的甘肃省定西市有常住的280多万人口,其中城镇人口90多万,农村人口190多万,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87%,是我国劳务输出的主要地区之一,留守儿童占全省留守儿童的9.5%。发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是我们每一位学前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如何让这些留守幼儿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在他们幼小的心田上播种感恩的种子,并成长为一个有爱心、知回报的孩子呢?

二、农村留守幼儿亲情缺失的成因分析

(一)幼儿

在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群体中,年龄越小的幼儿越是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和成长,由于这些留守幼儿长期不能和父母团聚,在性格方面普遍存在自私、孤僻、以自我为中心等问题,并且由于农村长辈或亲戚的监护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对留守幼儿疏于管教,他们平时的生活较为放任自由,一起玩耍、交往的同伴也多选择的是同类型的孩子,这样一群孩子聚集在一起,思想都较偏激,玩耍的形式也很单一,对于家庭成员的情感都很淡漠,如果其中有个别孩子有“鬼主意”或“坏点子”,这样就埋下了隐患。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留守儿童在安全、偷盗、自杀或者危害社会方面的案例层出不穷,甚至有些留守儿童因为记恨父母对他们的陪伴、关心太少,而产生残杀和毒杀亲人的行为,让人触目惊心。

(二)家庭

首先,留守幼儿的父母一般都常年在外,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陪伴孩子,没办法对子女进行言传身教,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模范榜样。这些幼儿从小得不到父母应有的养育、教育、爱护,导致亲子关系非常淡薄。幼儿时期是儿童生理、心理发育的最关键时期,对孩子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留守幼儿与父母长期分离,不利于亲子依恋关系的形成,这些幼儿的情感、认知、社会化发展方面的负面影响是很深远的。其次,这些父母出于愧疚之心,对孩子是百依百顺、有求必应,无底线的溺爱让这些留守幼儿得不到良好、及时的教育。

(三)幼儿园

幼儿园作为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根据地,应该成为留守幼儿的温暖乡和安乐窝。由于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正常家庭的幼儿随时随地都有亲人的陪伴,他们的孩子会有一些优越感。在幼儿园经常会举行一些亲子活动,教师平时也会给孩子布置一些需要家长配合完成的作业。这种情况下,留守幼儿没有坚强的后盾支持,往往无法很好地完成任务,集体活动也没有父母的参与,留守幼儿多会受到其他孩子的排斥、嘲笑和打击。在幼儿园的群体中,留守幼儿也只能选择跟自己家庭情况接近的孩子交往,一些不良同伴会对留守幼儿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些都不利于留守幼儿正常心理的发展。如果有良好的师幼关系,将促进留守幼儿的良性发展,反之将会对其产生不良影响。

(四)社会

经过我实地调查,留守幼儿的住宿、安全、卫生、教育等方面的条件普遍较差,他们容易出现认知、情感、行为、心理、性格等方面的问题。尤其在对家人的情感方面存在重大问题,留守幼儿生活的周边环境,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影响很大。如果当地政府对这些留守幼儿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颁布一些有助于留守幼儿成长的政策,那么这部分孩子享受不到相应的政策照顾,极易出现问题。其次,受当地社会文化氛围影响。目前,整个社会圈子对留守幼儿的关注程度还有待提高,急需形成一种关注留守幼儿情感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农村留守幼儿感恩教育培养策略

(一)了解父母,学会感恩

1.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尝试举行一些“爸爸妈妈知多少”活动。开学初我会要求每位孩子制作父母信息卡,上面贴好父母的照片,并填写清楚父母的姓名、年龄、工作及爱好(如喜欢吃什么,喜欢做什么运动,喜欢穿的衣服等),然后在教室里开辟出专门的地方,粘贴孩子们的父母信息卡。这个过程中,孩子回家后会与父母取得联系,合作完成好信息卡,自然而然与父母有了更多的交流。每天在幼儿园能看到自己父母的照片,孩子的内心也会倍感温暖。

2.抓住重要的节日,促进幼儿与父母的亲近感。幼儿教师可以在父亲节、母亲节、留守幼儿父母的生日或者结婚纪念日,先联系一下孩子的父母做好准备,给孩子留出时间。然后利用教室的多媒体设备,让孩子在大家面前和父母视频,为他们送上生日或节日的祝福。还可以组织留守幼儿和其他小朋友一起为父母表演小节目助兴,这样不但增进了留守幼儿与其他幼儿关系的融洽相处,还让他们体验到与父母在一起的快乐。

3.开展专题活动分享故事,让留守幼儿体会父母养育他们的辛苦。选择几位表达能力强的监护人,专程到幼儿园给孩子们讲讲他们的妈妈从怀孕后经历的不容易,生育时遭受的痛苦,婴儿期天天熬夜、没有睡过一个好觉,抚养时的操心和无尽的辛苦等,激发留守幼儿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4.借助网络平台,让留守幼儿的父母拍摄一些生活環境和工作时的照片及小视频,让幼儿们看看父母简陋的生活环境和辛苦的劳动场面,他们自己在外面省吃俭用,舍不得乱花钱,却给孩子买最贵的玩具、最漂亮的衣服、最好吃的零食,以此让幼儿感受到父母离家在外的辛苦。

(二)借助榜样,学会报恩

1.利用幼儿园平时举行的活动,有目的地让孩子在家里每天完成一件好事,可以帮家里人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也可以帮奶奶爷爷捶背、洗脚,特殊节日的时候亲手制作小卡片邮寄给远方的父母。把这些过程可以拍照或录制成小视频,在班上进行展览。在这样的活动中选出表现较好的幼儿作为榜样,引领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初步形成感恩意识。

2.借助经典文本中的故事或形象感染孩子。幼儿的思维比较形象直观,幼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给孩子讲述或播放一些感恩题材的经典故事,如:古有寒冬时节为父亲扇枕温床的“黄香孝亲”、舍不得自己吃橘子而“怀橘遗亲”的陆绩,动物中有乌鸦反哺、羊有跪乳之恩等。利用经典作品中的典型形象为幼儿塑造学习的榜样,并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和内容,让孩子直观地感受感恩之情,触动他们的心灵,通过感恩之心学会表达对长辈的爱。

3.教师和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幼儿时期,孩子们最为信任的人除了父母,那就是每天都能见到的教师了。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思想的引领者,在自己的生活中,也要多给孩子树立榜样,在每天的教学中要尊重每一个孩子,关心他们的一言一行,用心倾听孩子们的呼声,发现孩子们出现任何细微的变化而有效疏导。在这些点滴的感染下,留守幼儿也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

作为农村留守幼儿的家长,在回乡探亲的时候一定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好吃的要先给老人、逢年过节给老人准备礼物、抽空经常给老人打电话。要让孩子不仅看到父母对自己有爱,对长辈也有爱。身教的力量永远大于言传,在孩子不断感悟体验中耳濡目染、日积月累,养成自己的感恩习惯,一步步学会感恩父母、关爱父母并回报父母。

农村幼儿的感恩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还需要我们每一位幼儿教师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渗透在每天的教育工作中,这样,才能让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农村延续,让我们祖国的下一代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责任编辑  林 娟)

猜你喜欢

感恩教育培养策略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浅论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