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信息化下做好留守学困生心理辅导的策略

2019-09-10吴谦

天津教育·下 2019年10期
关键词:策略

吴谦

【摘  要】近年来我参加了国内一些微课设计比赛并尝试将微课、微信、微博融合应用于班主任工作,助力做好留守学困生心理辅导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以下我将从微信、微课、微博的特点,留守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微”融合应用于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可行性,“微”融合在留守学困生心理辅导工作中的应用等几方面进行论述,期望能创新地应用“微”融合探索出辅导留守学困生心理问题的新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留守学困生;心理輔导;策略

一、“微”融合简介

(一)微课

微课发源于美国可汗学院的远程辅导应用,我国微课创世人胡铁生认为,微课是微型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微课既不同于传统单一的课件、教案、课例、试题等资源类型,又是在传统教学资源基础上继续和发展的一种新的资源类型和应用方式。

(二)微信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同时,也可以使用 “摇一摇”“漂流瓶”“朋友圈”“公众平台”“语音记事本”等服务插件。

(三)微博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更注重时效性和随意性。既可以作为观众,也可以作为发布者,在微博上发布内容供别人浏览。微博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布信息快速,信息传播速度快。

二、留守学困生的心理特点

有关调查显示,“留守儿童”自幼离开父母,缺乏亲情的关爱,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性格方面较为突出的是性格内向、自卑、孤僻;学习方面因缺乏家庭辅导,导致困难重重;行为方面因缺乏父母的管教,在监护人不敢管也管不了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沉迷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引起行为上的偏差,严重者走上犯罪的道路,误入歧途。

(一)令人担忧的身心健康

在很多家庭中,年轻的父母生下孩子就给农村的爷爷奶奶抚养,双双外出打工、做生意,一年之中只有过年回家一次。在这样的条件制约下,抚养孩子的重任自然而然地落到了祖辈的肩上,可是尚未受过高等教育的祖辈严重缺乏科学教养的知识,使孩子们没能得到合理的日常照顾。

另一方面,由于长时期看不到父母,孩子们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对于亲情倍感陌生,遇到心理问题时,如果得不到正常疏导,将造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会偏离健康的生活追求和道德准则,由此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所以,亲情缺失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二)难以提升的教育质量

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留守和非留守儿童在完成家庭作业方面有明显差别。父母在身边的孩子,作业完成得比较及时、认真;父母不在身边,作业经常拖欠,甚至还会出现抄袭、不写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多数留守儿童与祖辈共同生活,而农村老人的文化水平相对比较低下,加之还有近一半委托监护人同时监护几个儿童,这就造成了监护人无法给留守儿童提供学习上的帮助。但我们都知道,家校结合才是对孩子教育的最有效方式,对于这样的“嫁接”,学校有时也倍感无力。

再者,孩子们长期生活在农村,他们连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的都不清楚,难以跟上时代的潮流,仿佛变成了生活在21世纪的“山顶洞人”一般,教育全面发展难以得到体现。

三、“微”融合做好留守学困生心理辅导工作的意义和可行性

现在基本每位家长都随身携带手机,家长和教师通过微信、微博就能及时了解学生在校在家的生活及学习动态,及时获取可靠的信息,矫正家教方法,对孩子加以正确引导。在农村一个班级有许多留守学生,也有许多学困生,如果要教师对学困生一对一的谈心、辅导,时间精力和机缘都不允许,从“微”融合的特点和对学困生的意义进行分析显示,应用“微”融合来辅导学困生是很好的选择。再者,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深入,电脑和手机等移动学习设备的普及,还有微信、微博等应用越来越广泛,这些都可以作为移动学习和沟通交流的载体。利用“微”融合的方式轻松地实现一对一的沟通交流,能更好地满足留守学生的心理需求。从某种程度上说,更切实遵循了留守学困生的心理特征、认知特征和视觉驻留规律,能使学困生纠错与转化成为一种自觉、积极的自我行为,是辅导学困生的创新模式。因此,应用“微”融合做好留守学困生心理辅导是确实可行的。

四、“微”融合做好留守学困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一)“微”融合对留守学困生进行感恩教育

把学生父母所在的城市风俗、各种工作性质、工作环境以及如何工作、居住地点和居住环境,通过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直观形象地呈现在留守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图像、视频知道父母的艰辛,让孩子在心理上接受父母不是不想和他们一起生活,而是生活上的无奈,理解家长的苦心。使学生感恩父母的付出,在情感上接受家长。

(二)“微”融合对留守学困生进行亲情互动

我们可以针对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建立微信亲情群,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或者在心理健康活动课上与家长进行交流,增进亲情,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也让家长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以及在校情况。还可以开设视频聊天室,让孩子和家长零距离接触,缩短孩子和家长在地域上的亲情距离,让亲情不再遥远,留守学生特殊日子或者节日与父母在网上团聚,弥补关爱缺失对留守学生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三)“微”融合对留守学困生进行励志教育

“微”分享一些励志的文字、画面和音乐,巧妙地通过语言的描述、音乐的渲染、画面的展示来创设优美的情境,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促进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教育、自我成长,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阅读文字、欣赏画面、思考问题,触发心灵的律动,促进身心健康成长,进而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特别关爱。

话不在多,点到为止,在感悟中升华,在升华中践行,这是当面和学生谈心教育很难达到的效果,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习新知的压力变为探索的能力使学生学习情绪达到最佳境界。将“微”融合运用好,不仅能让学困生反思不足,而且吸引住学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洗礼学生的心灵,更能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通过“微”融合进行分享,对留守学困生的纠错与鼓励能发挥很大的正能量。

(四)“微”融合提高家长对留守学困生的关注

建立班级微信群,随时抓拍学生的学习、生活照片,通过“微”融合进行分享并开放课堂,让家长实时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让教师与家长零距离交流。班级微信群主要展示每天孩子在校的表现,同时邀请家长将孩子在家中的表现或者对学校、教师的要求在交流群中讨论,或者指导家长如何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五、结语

总之,合理应用“微”融合辅导留守学困生,既要认识到“微”融合给我们带来的方便与快捷,又要想到“微”融合的种种不足,如“微”融合涉及的信息安全隐私等。不过,“微”融合辅导留守学困生的形式还是受到了许多学生的喜欢和家长的大力支持。应该抓住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与教育全面深度融合的重要契机,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探索辅导留守学生的有效模式,架起学校、家庭之间实时、快捷、有效沟通的桥梁,促进留守儿童和全体学生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  林 娟)

猜你喜欢

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凸显对比策略 促进数学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