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探讨

2019-09-10何喜顺

天津教育·下 2019年11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历史教学高中

何喜顺

【摘要】中华文化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著称,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中,我们能把握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在各项大事件的记载中,感受古人的重大举措背后所涵盖的家国情怀,这其中弥留了古人丰富的人生经验,蕴藏了古人无数的智慧结晶。本文将以高中时期的历史学习为主题,探讨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所产生的感悟,以及历史课程中对学生“家国情怀”培养的重要性,根据历史课程教学的现状,结合新时代下历史教育方式的改革,研究对“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的策略,实现历史课堂设立的价值,以及家国情怀对学生自身的发展以及社会带来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家国情怀;素养;培养策略

高中时期是培养学生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加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将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伴随着国家《新课改》的实行,教育部把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列入了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中,并且将家国情怀融入历史的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完善和优化教学的方式与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作为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以及任务。

一、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素养的重要性

(一)家国情怀素养内涵解读家国情怀素养是指在历史及文化的影响下所产

生的一种爱国主义思想,包括对国家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家国情怀具体表现为对国家的使命感以及对国家利益的维护与热爱。如北宋爱国诗人陆游,生在北宋的灭亡之际,曾在临终时写下了《示儿》一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字里行间透漏出诗人内心的凄凉与遗憾,表达了对国家复收的一片热忱和殷切的希望。其中便涵盖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这便是浓烈的家国情怀。当今时代将家国情怀进行具体细分:首先是理想和追求,即是否与国家的发展相接轨;其次是责任使命,是否能与国家荣辱与共,为国家的发展作出相应的努力;最后情怀和信仰,即对国家的认可与热爱程度。诗人余光中也曾在文章中写到“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热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而这其中的思想便是让人为之动容的家国情怀。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的价值

1.傳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文化的力量是无限的,我国的传统文化,经历了各朝各代的重重洗礼,在漫长历史中的筛选下,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与打磨,并且在时间中沉淀,成为了流传至今的优秀传统文化。而历史与传统文化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传统文化来自于历史的积淀,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包括经典的诗词歌赋,还有来自历史事件的记载,通过对历史中大事件以及具有教育意义事件的描述,了解其发展的经过,将会引起教学的反思,拓宽学生的思维,以及知识层面,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所以在历史的教学中,亦有利于文化的传承。

2.培养高中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高中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国家发展的进程,国家发展至今并取得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先人和无数前辈的努力。“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国家的发展是一本写满辛酸的血泪史,国家的进步离不开每位人民的努力。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素养的策略

1.解析名人事迹,体会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首先需要根据历史中名人的事迹进行解析,掌握事迹的过程,深入地了解,体味其中的家国情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我国的近代史中,国家发展坎坷,在这期间发生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国家陷入水深火热之中,而林则徐这位民族英雄一生力抗西方入侵,在鸦片大范围扩张时,组织虎门销烟,将鸦片进行集中销毁,不畏强权,及时维护国家的利益,林则徐用切身的行动表明了对国家的一腔抱负和爱国之情。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名人的事迹,在讲述人物事迹的过程中,促使学生体会其中的家国情怀。

2.开展情境教学,感受家国情怀。在历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情境的教学,将《新课改》下的教学模式融入课堂教学,优化教学的模式。情境式教学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先进的设备资源或者其他相关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氛围中,“身临其境”式地学习,使学生学习中的感受细化、真实以及深刻,使课程中家国情怀的渲染氛围更加强烈和浓厚,达到普通教学模式的双倍效果。

3.开展实践活动,感悟家国情怀。知行合一,教师可以积极地开展与历史课程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利于课余的闲暇时间组织学生参加英雄纪念碑、长城、圆明园等历史遗址相关的地方,使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历史,感受其中所特有的情怀。此外,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相关的博物馆的展览,还可举行相关的历史活动,如历史事件的表演比赛等,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深入挖掘历史事件的内涵,在探究中感悟其中的家国情怀。

4.立足当下现状,升华家国情怀。将国家发展的现状与历史的苦难作对比,让学生明确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步履维艰”,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次朝代的更替或者社会的整顿都需要经历战争或者流血,而国家的近代史发展更是多灾多难,从鸦片战争开始到抗日战争结束,从初期的内忧外患、水深火热到现今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和谐社会的构建,让学生在历史的学习中,感受国家的变化,明确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国家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三、结语

在历史的学习中,家国情怀的培养有利于国家凝聚力的形成,促进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以史为鉴,在历史事件的进展过程中,把握历史与事件之间的联系,找到事件的规律,促进国家的稳定发展。并且在学习中吸取其中的经验以及教训,积累人生的智慧,并且发挥名人事迹榜样的力量,陶冶情操,促进个人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岩.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9.

(责任编辑 李芳)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历史教学高中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