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新词所折射的社会背景和大众心态

2019-09-10莫凯悦

锦绣·下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社会背景

摘 要:网络新词是指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情况下基于互联网交互性强、传播速度快等特点而出现的热门新词语,近年来网络新词频繁被引用的情况也数见不鲜。那么,蓬勃发展的网络新词是基于何种背景与社会大众需求下产生的呢?本文将推动网络新词发展的背景及条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其次通过数据分析与归纳对网络新词背后所展现的大众心态进行了总结,最后对如何使用以及正确看待网络新词提出相应的观点与看法,旨在为网络新词的合理使用以及推动网络新词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网络新词;社会背景;大众心态

一、网络新词形成的社会背景

(一)互联网的普及与社交媒体软件的发展

根据2018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可知,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8.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9.6%,其中,手机网民规模已达7.88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高速发展化的互联网规模与大众普及化的互联网应用为网络新词的孵化提供了无可比拟的条件。相比于传统媒体,具有传播及时、覆盖面广及交互性强等特点的互联网新媒体为五花八门的网络信息和新词插上了有力的翅膀,迅速席卷整个网络。与此同时,一些主流社交媒体软件就如同网络新词的助推器,让层出不穷的网络新词得到更大范围以及更高频率的传播与更替。2019年底,微信与微博的月活跃用户分别达到11.5亿及4.86亿;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中央官方媒体进驻微博,在为群众数量排忧解难的同时也渐渐地开始引用一些网络新词,推动了一些正能量的网络新词喷发式地传播。因此,互联网的普及与社交媒体软件的发展为网络新词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先决条件。

(二)多元包容的文化环境

网络文化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多元包容的本土文化,就像贫瘠的土壤中无法生长出婀娜多姿的鲜花。同样,网络新词也是根植在包罗万象的汉语文化之上的。就像2019年《咬文嚼字》公布的十大网络新词之一“融梗”中的梗字便来源于“哏”,原意是指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一些笑点,创意与片段等。而现在的融梗则是指在自己的作品中融入别人的一些创意或片段。类似的还有“柠檬精”一词。柠檬精的字面意思是“柠檬成精”。柠檬带有酸味,有“吃醋”(妒忌)時所指的“酸”的意思。因此,“柠檬精”开始多用来嘲讽他人妒忌心重,后来慢慢地演变为羡慕别人以及自我嘲讽时所用的词语。而这些网络新词中的“哽”字的意思和“酸”字所带有的妒忌含义都是汉语中的原有词语,而网络新词将土生土长的汉语重新改编与创造,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汉语的创造力与多元性。此外,像译自英语的“hardcore”——硬核一词经过不断的发展,也引申出厉害、强悍等含义。这种源自外来文化最终却慢慢演变为具有汉语特色的网络新词,不仅体现了当下包容性十足的文化环境,还体现了深深扎根在传统汉语言文化中的大众思想。

(三)社会变迁和发展

语言就像一面镜子,透过这面镜子我们可以聚焦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从近三年《咬文嚼字》发布的十大网络新词来看,近七成的网络新词都与政治、经济、社会民生等方面有关。随着经济与政治的发展,中国网民们的视野越来越广阔,小到公共民生大到国际政治与经济都成为了网络使用者们的关注点。像网络新词中的“区块链”、“命运共同体”无一不是时代发展的一个缩影,透过大家喜爱的网络新词,我们不仅可以感知当代人的情绪与诉求,更能从身边大小事中体会到时代与社会发展的脚步。

二、网络新词展现的大众心态

(一)从众心理与好奇心

截至2018年底,互联网网民年龄占比中10岁到39岁的比重为67.9%,其中20至29岁的比重最高,为26.8%。因此当下互联网主要用户还是年轻群体。而年轻人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更愿意去尝试和追求新奇事物,对网络新词的追捧也会更加地热烈,他们对网络新词的使用更多是出于是感兴趣与好奇。《沉默的螺旋》中有着这样一个假设:人都有一种害怕被孤立的恐惧。事实上,人类作为群体动物或多或少都想寻求个人或者群体的认同,在大家都使用网络新词与热词的背景下,如果只有自己不用就会显得不合群,于是,在从众心理的推动下,网络新词越来越高频次地被使用,而得到广泛应用的网络热词反过来又促进了大家对网络新词的追捧。

(二)情感宣泄与自身诉求的表达

当前作为网络主要使用者的80后与90后绝大部分都已经进入社会与职场,或多或少都面临着生活与现实的压力。而互联网正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情感宣泄的窗口,像“996”(工作时间为早上9点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我太难/南了”等网络新词中就可以感受到普通网民希望释放压力的心声与无奈的心情。此外,网络新词还代表了使用者的自主意识与自身诉求。在新时代下成长的年青一代不再局限于书本,他们更注重自身的需求与个性化的表达,更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力。

(三)用全球化的视野看世界

全球化时代下资本、贸易与技术的跨国界流动把世界压缩成一个整体,每一个国际政治与经济形势的变化都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互联网则让世界跨越了时空的限制更全面、立体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能看到的不再是也不仅仅是自己生活的空间范围。而网络热词正是网民们视野更加广阔,对世界发展关注度更高的体现。

三、如何正确看待网络新词的发展

网络新词就像大大小小的标记,它反映了当下年轻人的诉求与心声,也呈现了时代的变迁与发展。尽管有一些网络新词得到官方使用和认可,但网络新词仍然是泥沙俱下,并非所有的网络新词都彰显了积极向上的心态,部分含有恶俗与粗鄙成分的网络新词容易引发滥用、影响语言的纯洁性。但是我们也不必过分担心。语言这条河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净化功能,一些缺乏时代特性与实际意义、内容粗鄙消极的网络新词注定不会拥有长久的生命力。透过网络新词感知时代变化的趋势与公众的诉求,让富有正能量的热词鼓舞人们不断发展与追求自我,才能让社会与文化具有更大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李轩骞.网络新词的产生与消亡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7):85-86.

[2]王思齐.浅析流行词的产生及发展[J].文学教育(上),2018(07):136-137.

作者简介:

莫凯悦,出生日期:(1998.10.26),性别:女,民族:汉族,籍贯:广东省,学历:本科,专业:朝鲜语专业,在校生:大三.

猜你喜欢

社会背景
浅析影响诗歌翻译的因素
浅谈环境法兴起的背景
浅析青年马克思宗教观的形成与演变
浅析社会语言学背景下的商务语言研究
从日剧《直美与加奈子》看中国人的形象
浅析冯梦龙“三言”中的历史文人形象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
浅析《飘》中斯嘉丽的爱情婚姻观
《一个小时的故事》中的女性意识及其社会背景
汉魏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