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体育田径教学中训练强度控制策略研究

2019-09-10孙善德

高考·中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中学体育控制策略

孙善德

摘 要:从中学体育运动项目体系的组成来看,田径是其中的关键组成模块。要想保证田径训练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使其能与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训练目标相符,就应该对田径训练强度进行有效的控制。田径训练不仅有利于强健学生的体魄,还能促进其运动能力的本文将影响中学田径训练强度的音素作为着手点,对中学体育田径教学中训练强度控制策略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关键词:中学体育;田径训练强度;控制策略

前言:中学是学生身心成长和发育的关键阶段。田径运动不仅是中学体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身体素质得到强化以及体育精神得到锻炼的主要渠道,对学生的成长具有促进作用。在这样的教学情况下,要想优化田径教学训练的效果,中学体育教师就应该对田径训练的强度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把握,并采用合适的方法为学生开展田径训练活动。

一、影响中学体育田径教学中训练强度的因素

第一,社会方面。当前,我国田径运动的整体能力有待提高。中学田径运动训练的情况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这样的社会背景使得中学田径教学训练得不到社会力量的支持。第二,家庭方面。大多数家长都对孩子的文化课成绩比较重视,很少重视孩子参与体育运动的情况。缺少家长方面的认可和支持,会对训练效果形成一些不良的影响。第三,教师方面。一些中学体育教师并没有掌握专业的田径训练方法,对一些训练注意事项了解得较少。这样的情况很难使学生得到科学的田径训练。第四,学生方面。不同的学生在身体素质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就使得在可接受的训练强度方面也存在区别。大多数中学生对田径训练的相关内容掌握得较少,仅仅能被动的接受教师的安排,在自主训练环节会出现一些不足之处。

二、中学体育田径教学中训练强度控制策略

(一)构建健全的训练制度

中学体育教师在控制田径训练量时,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学生构建健全的训练制度:首先,通过构建训练制度的方式提高田径训练的规范化程度。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在很大的程度上避免发生训练量出现不合理的问题。针对这样的情况,体育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在文化课学习和体育训练之间寻找平衡点,根据实际训练情况适当融入田径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放松的机会;其次,教师应该为学生制定具有系统性和适应性的训练方案,使其能与中学生的身心情况相符,并将这种训练计划实际应用于训练当中;最后,学校应该重视培养专业的田径训练教师,从而提高田径训练的科学性。

(二)安排合理化的训练强度

中学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开展田径训练活动,应该重视自身所发挥的协调作用,保证田径训练的强度能与训练计划以及学生的身体素质相契合。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身心发展的基本保障[1]。如果教师为学生安排的田径训练强度过大,则会对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形成较大的压力,使其超过身心负荷,形成疲劳感,甚至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训练情绪。但是,过低的训练强度又无法使学生的精力保持在高度集中的状态,很难真正重视这项训练活动。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对训练强度进行合理化安排,将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训练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保证学生能接受到科学的训练。

(三)科学调整训练结构

中学体育教师应该重视调整训练结构的重要性。中学生的年龄较小,对趣味性的活动更能产生参与兴趣[2]。这就要求教师应该为学生开展多元化的训练活动,使学生能真正对田径运动形成兴趣,并能切身感受到参与训练的乐趣。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训练热情。教师在进行训练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可以将训练标准作为依据,对学生提出合适的训练要求,并督促学生在自主训练中也能按照要求来完成训练,长此以往,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训练习惯。另外,在训练中,教师要重视训练的稳定性,这是由于人的身体的记忆性所要求的。如果能保证训練的稳定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肌肉对训练所形成的有效记忆,对优化田径训练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四)提高训练分类工作的有效性

针对学生个体在身体素质以及运动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中学体育教师应该合理实施训练强度分类分层的方式。如果教师对所有学生都采用一套统一的训练方法,安排相同的训练强度,那么很容易使得学生出现一些不适应的情况。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这样的训练模式中无法得到充分的锻炼,会限制其田径运动能力的提升,而运动能力较弱的学生的身体则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甚至造成身体损伤。针对这样的训练情况,教师在对田径训练设置强度的过程中,应该提高分类工作的有效性[3]。对不同的学生在身体能力方面的差异性形成清楚的了解,并能将其作为主要的依据对训练强度进行分层,根据学生的实际训练情况为其布置和安排合适的训练量和强度。这样的训练方式不仅能使学生都接受到与自身身体素质相适应的田径训练,提高训练针对性,还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帮助学生调整到良好的训练情绪和心态。

结论:综上所述,在中学体育田径训练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教师对于训练强度的把握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训练效果。因此,中学体育教师在认识到田径训练重要性的基础上,可以构建健全的训练制度,安排合理化的训练强度,科学调整训练结构,提高训练分类工作的有效性的方式为学生开展田径训练活动。通过本文对中学体育田径教学中训练强度控制策略展开的一系列研究,希望能为提高中学田径训练质量和效率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程学良.中学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与训练量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8,8(31):32-33.

[2]李锦,朱桐辉.中学体育教学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7):58-59.

[3]吴捷.中学体育教学中田径训练强度及训练量的有效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6):41-42.

猜你喜欢

中学体育控制策略
AMT坡道起步辅助控制策略
直膨式太阳能热泵供暖系统运行控制策略
基于规则的HEV逻辑门限控制策略
钳工机械操作的质量控制策略
采用并联通用内模的三相APF重复控制策略
PWM整流型变频调速系统降电容控制策略
篮球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形势下如何改善中学体育教学
谈谈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耐力素质
略论中学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