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机制研究
2019-09-10张玉萍
张玉萍
摘要: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要取得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人力资源不同于其他经济发展要素,该要素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富有创造力,同时拥有丰富的、不可复制的知识,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主要概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以及协同发展下地区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分析了京津冀地区人力资源配置失衡的原因,提出了人力資源配置的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人力资源配置;人才流动
一、引言
人力资源配置就是指在一个具体的区域、组织中,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对人才资源进行科学、合理分配的过程。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由于地区之间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常会出现人力资源失衡的现象。2011年京津冀三地为了促进各地区之问人才资源优势互补,形成良好的合作态势,出台了《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宣言》,对三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人才集中流向北京,出现了人才资源失衡的问题。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将京津冀三地作为发展整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在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引领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制度之一。这一发展思路的提出主要在于解决“大城市病”、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城市布局和结构,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体系,扩大环境容量空间,实现经济的平衡发展。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作用下,产业得到优化升级,服务业实现了共建共享,市场加快了一体化发展。在实现这些目标的同时,打造新型的现代化首都圈,努力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平衡发展格局。当前,首要的任务是整合和优化京津冀三地的人力资源,发挥地区各自的优势,促进区域之内人才的合理流动,完善协同发展平台,以此进一步提升京津冀地区整体的核心竞争力,保证三地之间的协调发展。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如何吸引、培养以及挽留优秀人才,如何做到人尽其用,让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作用,是京津冀地区管理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地区人力资源配置现状
京、津、冀三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态各有不同,人们的生活水平、工作条件以及薪酬待遇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这种基础上产生的效用与利益也是不平衡的。在利益驱使下,地区之间出现了人才的跨区域流动,更多优秀人才纷纷涌向北京,让原本在人力资源上存在差距的其他两地,发展劣势更为明显。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河北省在2010年流入北京与天津的人数分别是155.9万人和75.5万人,人口流人数据会随着经济水平与国民教育素养的不断提升而增加。由此可见,京津冀三地的人才流动普遍出现了一种“向心”的态势,大量人才流入北京或者天津,导致河北人才供需失衡。在这种大环境的影响下,小地区人才流失现象非常严重,甚至人才梯队出现了断层,严重影响各部门的发展,甚至影响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京津冀地区人力资源配置失衡原因分析
首先,人才流动的内在驱动力存在差别。劳动力能够获得或者能够创造的经济利益是人才流动的内在动因,因此,驱动人才流动的最直接原因是经济利益。相较河北,北京与天津的经济与文化发展水平更高,对于求职者来说,发展机会更多,且薪酬水平也比较高。另外,北京与天津两地的社会保障体系以及城市基本建设更为完备,为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的条件。尤其是高层次人才,更加趋向于到北京或者天津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因此导致京津冀三地在人才资源分配上的差距越来越大,河北省的人才资源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其次,区域政策的差别。北京作为同家首都,在政策上享有特权,比如拥有北京户口,在购房、子女教育等方面就拥有很多优势,这是北京吸引人才不断流人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教育方面也是拉大三地发展差距的关键因素。以211高校数量为例,北京有24所,天津有3所,而河北仅有1所,人才在根源上就存在很大差距,必然会导致人力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最后,京津冀三地在发展中,对协调统筹工作做得不到位。没有按照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与现实差异进行人才资源的有效整合,信息流通不畅,无法建立人才共享机制,市场不够完备,因此不能真正构建出覆盖京津冀三地的人力资源供需体系,这也就导致三地之间无法实现人力资源的动态平衡。
五、京津冀地区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策略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协调发展机制
建立人才保障机制,根源上还是需要政策给予充分支持,在政策大环境允许的前提下,各项人才建设项目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强化人力资源机制的顶层设计,构建京津冀三地的人才协调机制是政府的首要任务。京津冀要积极配合国家相关政策,在现有的人才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整合京津冀地区人力资源发展的多种途径,让三地的人力资源配置实现合理协调和发展。集合京津冀三地人才资源优势,统筹规划、具体实施,构建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体化合作机制,引导科技资源、教育资源在三地之间实现合理分配,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健全人才共享以及共培机制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北京、天津、河北三个地区具有不同的定位与发展核心,因此,三地在遵循基本政策的前提下,立足自身发展目标,认清发展差距与不同点,不断完善人才共享与共培机制。在此基础上,要仔细分析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人才实际需求,找准合作点,以需求为导向,为人才在京津冀三地之间的合理流动创造更多的条件。通过人才共享共培机制,可以将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多的信息传达给有需求的人才,为各地引入高素质人才提供更好的条件,让人才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另外,人才共享共培机制下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可以提升人才培养的专业化,实现对人才的针对性开发与利用,为市场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
(三)构建人力资源配置与地区发展一体化体系
人力资源的配置也应该与地区发展相适应,因此,要努力构建人力资源配置与开发的一体化格局,这是实现社会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政府需要逐渐消除现有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行政壁垒,为人力资源实现跨区域流动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另外,在基础设施方面也要加强建设力度,实现京津冀三地在交通、通信、医疗以及教育等方面的平衡发展,以缩小京津冀三地之间的发展差距,加快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
(四)完善人才共享服务保障机制
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在人力资源流动与合理配置中起着重要作用。京津冀三地要认清地区之间在保障机制上存在的差距,减少机制不平衡所导致的资源服务问题。京津冀三地目前已经实现了人力资源服务人员资质的一体化,在该体制的基础上,政府要尽快完善和推动三地人力资源服务保障机制,实现联合制定和发布服务标准,进一步完善三地人力资源市场的管理政策,保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地方标准更为统一,推动人力资源供需体系的建立,最终实现京津冀三地人力资源自由流动与优化配置的目标。
六、结语
综上所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将京津冀三地作为发展整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各地区要实现发展,建立人才保障机制,根源上还是需要政策给予充分支持,在政策大环境允许的前提下,各项人才建设项目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为完善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地区教育、医疗、交通等的发展,首先,要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协调发展机制;其次,健全人才共享以及共培机制;再次,构建人力资源配置与地区发展一体化体系:最后,不断完善人才共享服务保障机制,促进京津冀三地的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崔丽红.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视域下人才聚集模式与策略研究[J].中国商论.2017(26):131-133.
[2]黄玥,庞丽,葛若凡,张杰雄.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机制研究[J].河北金融,2016 (12):24-27.
[3]许明,闫曼.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创新型人才流动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23):122-123.
[4]陈怡兆.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科技人力资源有效整合策略[J].人力资源管理,2016(0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