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中国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反思
2019-09-10魏芳芳
魏芳芳
摘要:新制度经济学,通过引入边际成本进而提出了新制度经济学,经过不断研究与探索,它形成最经典的研究方法一案例分析,通过制度类型,形成和发展,说明经验实证的新制度分析。对于中国的新制度经济学研究,在科斯的研究方法,主流化的本质是标准化和当前中国经济学研究困境和取向三个方面进行剖析。
关键词:经济学研究方法:中国经济学科发展:发展
一、边际成本的引入与作为经验科学的新制度经济学的起
(一)边际成本的引入
在经济学中,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购买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假定制度可以无成本地运行,或者没有专门的分析制度运行成本。当时的经济学家也支持这一观点,随着不断发展,有些思想家开始关注交易背后权利关系这一问题,1946年,科斯发表了“边际成本争论”一文,本文中他研究了霍特林和勒纳等经济学家提出的边际成本定价规则,也就是生产单位成本递减时按边际成本定价的问题。于是科斯第一次通过边际分析方法解释了制度背后权利及其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引入边际成本这一概念。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提出
新制度经济学这个名称是由威廉姆森最先提出的,追其裉源是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首次提出交易存在费用,但并未准确提出交易费用概念,到1991年12月,科斯在接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发表的题为《生产的制度结构》中明确指出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一是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二是交易的谈判与签约成本。这正是交易费用概念的本质特征和主要内容。而在1960年《社会成本问题》一文中明确交易费用这一概念,其实新制度经济学为经济事务的具体制度安排有重大参考价值,并且为此安排提高经济效率提供理论基础。
(三)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过程
新制度经济学正是在新古典经济学基础上进行变革,而这引起经济学者对交易费用和产权问题研究兴趣,在交易费用理论方面,阿罗和威廉姆森都将其进行细分,在交易费用的含义、人的因素和交易环境等因素对交易费用理论进一步探索。在产权理论方面,1966年斯蒂格勒为“科斯定理”正式命名以后,不仅加深了人们对科斯定理的理解,也推进了对产权问题的探讨。之后产生了企业产权结构理论、制度变迁理论、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在1991年科斯、1993年诺思先后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说明新制度经济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1997年“国际新制度经济学学会”成立,标志着它已经成为经济学界不可忽视的学术力量。
二、经验实证的新制度分析
(一)制度分析模型按照理论内核的分类
制度分析模型按照理论内核分类有三类,一是契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契约经济学由科斯提出,由于他发表的企业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论文展开讨论后让人们意识到经济活动的自我实施性。也就是说经济当事人通过契约的谈判、制订、修改和违约惩罚等设计出让双方形成契约约束,不需要政府的直接干预,构成制度安排。公共选择理论不过是关于社会契约的新古典模型。二是交易成本经济学,交易成本经济学其实是根据科斯所提出的边际成本分析得出,在经济活动发生过程中所形成的成本。三是制度演化理论。
(二)制度的形成
亚当-斯密曾经指出,我们应当关注现实中的商品和劳务以及是什么决定它们的种类和数量。制度不同于法律条文,合同等,它取决于我们分析的目的,参与人之问经过策略互动发现符合自身利益的结果。社会参与人的文化意识形态、社会结构的构成以及历史的起点都决定着制度本身的选择。研究制度成为我们的一个重要课题,制度决定经济绩效,这是迄今为止经济学家们给出最为重要的结论。
(三)制度的发展
科斯从案例研究分析经济活动,随后威廉姆森做出大量个别案例分析当前的经济活动,诺思也从其专门的制度变迁理论构建中,偶然的扰动因子常常决定制度演化路径,将对于经济增长的历史动因的解释从生产技术上转移到人类社会本身,虽然人类存在大量不确定性行为,很难得出最优制度。但不得不承认这种研究对象的转变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它开辟了更为宽阔与现实的研究思路,拓展了经济学研究领域和范围。而哈耶克所论证的自发秩序演化和内在秩序与外在秩序的对立统一正是一个完整的制度变迁模型。
三、中国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困惑
(一)科斯的研究方法的矛盾与解决
从科斯所发表的论文中可以看出,他是研究现实的经济现象,不研究虚无缥缈的经济现象。案例研究方法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大特色,当然,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它的研究是建立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的,而对于新领域使用案例研究缺乏说服力。理论本身具有一般性,并非仅仅存有特殊性,如果只关注特殊的案例,那是很难得出理论的共性。可见,它对于新领域的研究明显不能提供有力的佐证。科斯是侧重于个别案例为基础的小样本研究,重視归纳经验,但是仍然存在演绎过程,从边际上着手是他的最终研究手段。
(二)主流化的本质是标准化
我们在书本中学到的和听到的都是主流经济学的内容,但是它有时过于抽象,与现实越来越疏远。而制度不能揭示经济活动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在正式制度方面,它的潜在特征和影响通过交易关系的标准化能够推导出来,但在非正式制度方面产生的交易关系就没有办法进行标准化的研究,只能通过举例子的方法才可以说明经济活动的本质。主流的新制度分析要找到一个确定的平衡关系,假设大量稳定的因果关系,即使不考虑当事人理性预期的局限性,这种关系设定也要求交易是可以标准化的,当事人理性预期和交易关系标准化必须同时存在,因为后者忽略了不确定性,前者才有成立的可能。
(三)中国新制度经济学的困境和取向
从国内引入新制度经济学开始,对中同经济的发展有不可埋没的价值和不可轻视的分量。在案例研究上,没有揭示个性化知识在制度变迁中的关键作用的高度,这大大折扣了目前有效案例的应有价值,而原有的案例研究过于依赖理性选择模型,目前很少有人探索新的模型,形式化的演绎是重要的大样本的经验实证也是重要的,但全部依靠这些去分析复杂的经济现象是远远不够的,国内应通过削弱对理性选择模型的依赖,从案例研究和历史制度分析作为基础,重点考虑制度的现实生活中执行方面的资源配置和社会状况,当实际的制度研究社会制度的变迁和演化,在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上做出改进和突破,才有可能对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国彦兵.新制度经济学[Ml.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2]杨德才.新制度经济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
[3]周业安.关于当前中国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反思[J].经济研究,2001(7).
[4]袁庆明.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现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