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区域高品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2019-09-10张贵勇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教育环境育人模式教师队伍

张贵勇

摘要:随着沈阳市“四个中心”发展战略的提出,作为有着巨大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的浑南区被赋予了新的重任,要以浑南高品质公共服务新展区建设为龙头,带动沈阳市高品质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实现建设东北亚高品质公共服务中心的目标。高品质教育作为高品质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大举措被提上议事日程。文章从对高品质教育内涵的理解、实现区域高品质教育的路径及发展区域高品质教育的几点建议等方面,阐述了沈阳市浑南区打造区域高品质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关键词:教育发展战略;高品质教育;教育环境;教师队伍;育人模式

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做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中明确指出,要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响应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决策部署,沈阳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全市战略蓝图的规划指引下,到2030年将沈阳市建设成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东北亚科技创新中心、东北亚先进装备智能制造中心、东北亚高品质公共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四个中心”)的战略目标。浑南区作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被赋予新展区建设的重任。面对辽沈大地和浑南区高质量发展的壮丽前景,高品质教育作为高品质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应运而生。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战略作用,浑南区教育局要认清白身使命,大干实干、走在前列,集中力量办出高品质的教育。这不仅顺应了新时代和城市的发展趋势,有效回应了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向往,更为浑南区进一步打造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

一、打造区域高品质教育的发展战略

浑南区打造区域高品质教育,不是单纯的教育主管部門带领全区各级各类学校实现制定的各项教育指标的行政任务和行动计划,而是浑南区教育发展总体战略。因为只有站在战略高度,才能顺应历史潮流,实现新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这从中国革命和建设长期错综复杂的伟大实践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证明。只有从战略上把握全局,进行顶层设计,目标明确、方向正确、路径严确,才能在战术上、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细小环节上得心应手,不断地取得预期的成效和成果。

浑南区教育发展的战略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为实现现代化强国,在“十五五”实现沈阳市“四个中心”和浑南区建设重任,打造成全方位、高品质教育体系。

在浑南区教育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浑南区全方位、高品质教育得到如下诠释。

首先,高品质教育是现代化的教育。现代化的教育除了体现在学校建筑和教育装备的现代化上,还应该体现在教育信息化的支撑作用上。要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发展,要在高品质服务中心新展区内率先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网络学习空间。

其次,高品质教育是教师有职业幸福感,学生快乐学习、幸福成长的教育。要在高品质公共服务中心内形成“校校是名校、师师是名师、生生能成才”的生动教育局面。

最后,高品质教育是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主要体现在知识、能力与素养相统一,公平、优质与效率相统一,新技术革命、新产业发展与新时代人才培养相统一,要从教育供给侧角度形成“学有所教、因材施教、人人满意”的发达、完备的教育体系。

二、实现区域高品质教育的路径

战略蓝图包括三大要素,即目标、方向和路径。在目标和方向确立之后,路径则是关系全局的重要方略。浑南区教育在全市发展战略蓝图的指引下,沿着“四个中心”的目标及统筹发展的方向,将采取如下发展路径大踏步前行。

1.建设高品质教育装备

发展是硬道理。落实硬道理在于大干、实干。打造高品质教育,要从战略着手,从微观着手,在全市全区的蓝图下求得教育的最优化发展,把每一所学校办成最佳的生态学园。

(1)以现代化学校支撑教育高品质。

落实高品质教育,浑南区首先实施了精品打造工程,在学校规划建设上体现高品质。确立基础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是我国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决策,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浑南区学校现代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浑南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累计投入区级预算资金19.5亿元,寻求上级资金支持2.8亿元,设立教育基金和校长奖励基金。仅2018年就调动社会资本5.15亿元,建设了7所现代化高品质学校。2018年至2019年预计再投入17亿元资金,沈阳市第一二六中学浑南分校、北京师范大学沈阳附属学校等8所高品质新学校建设已经启动。浑南区兼顾好眼前和未来,实现了浑南高品质公共服务新展区内现有、在建和规划学校办学质量、建设质量和规划质量的高品质。

(2)以信息化引领教育高品质。

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是由教育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决定的。教育现代化决定一个地区现代化发展的总体素质,而信息化是现代化的核心。为此,浑南区教育信息化投入要做到逐年递增,以教育信息化推进学习空间、学习方式、课程体系、教育技术、组织形态等多个创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浑南区建设了全千兆教育城域网和全市首个区级教育大数据中心,所有学校达到了数字校园二星级以上标准;iPad走进课堂,作为沈阳市首批智慧教室实验区,智慧教室项目正式启动;被教育部确立为“基于课堂教学的智能移动学习终端研究”项目试验区;混合式学习和“翻转课堂”教学、教师网络同步课堂和远程互动教研,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2018年又投入一千多万元,改进和完善信息化建设,在“十三五”规划的后两年全面创建一流的装备。在此基础上,全面筹划“十四五”教育信息化中期规划和“十五五”教育信息化远期规划,以教育信息化全面实现高品质教育发展。

2.打造高品质教师队伍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切实抓紧、抓好。浑南教育起步于郊区的发展基础,教师队伍中民办教师、农村教师、合同制教师和新人职教师比例偏高,教育专家、名师及首席教师占比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随着区域内高素质人口的不断流入,无论从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需求的角度,还是从浑南区自身发展定位所要求的教育发展水平角度考虑,浑南区教育的总体水平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模式,破解教师队伍建设瓶颈迫在眉睫。2018年,浑南区出台了《浑南区关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从准人、培训、激励、退出四个环节进行改革创新。

(1)“四种方法”充实师资力量。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确保教育高品质发展,浑南区在“十三五”期间的2016年至2018年,外引内育名优校长16名,名优教师120名,招录师范类优秀毕业生301名,向社会购买教师服务170名的基础上,要在“十三五”后两年和今后十年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持续提高教师素质。我们将采取“四种方法”:一是引进编制内优秀教师,按照“高端引领、注重实绩、按需所用、好中选优”的原则,引进一批优秀校长、优秀教师和优秀班主任,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和数量;二是高校直招新教师,通过沈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沈阳市教育局组织的高校直招招聘新教师,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为浑南教师队伍注入新生力量;三是以合作办学方式引进优秀教师,通过合作办学方式引进优秀校长和学科带头人;四是购买教育教学及管理服务,在编制不足的情况下,利用北师大招聘平台,创新教师补充渠道,通过向高等院校,有资质、有特长的优质民办教育机构购买教育教学及管理服务的方式,实现教师总量的合理增加,解决教师总量不足及结构性缺编等问题。

(2)加强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设立中小学教师培训专项经费,按照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1.5%的比例设立区级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学校按照不低于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校本级教师培训费,用于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对教育领军人才、班主任、新人职教师、能力不足教师四类教师群体开展精英培训、精准培训,对全体教师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通过培训,充分发挥区域内名优校长和教师的引领、辐射、服务作用,提升校长办学治校能力和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及专业水平;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发展;强化新教师培养,搭建青年教师发展平台;提升能力不足教师的业务水平;将培训课程与内容更多地指向新课程实施中的困惑和问题,立足帮助参训教师更好地科学设计、有效构建、灵活实施新课程课堂教学。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适应新形势的教育教学能力,加强师德建设,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成长。

(3)建立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是建立教育表彰制度。区政府每年对有突出贡献的校长、园长和教师予以表彰、奖励。完善鄉村教师荣誉制度,对在偏远艰苦学校从教10年以上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予以鼓励。二是设立精英校长领航人才专项奖励。区政府每年设立精英校长领航人才专项奖励,列入财政预算,从政府层面对优秀校长、教研员、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实施奖励。三是建立班主任队伍建设激励机制。参照省、市政策标准,设立浑南区班主任工作津贴,开展浑南区德教双馨十佳班主任评选活动,对获此荣誉称号的班主任进行表彰。四是完善绩效工资奖励机制。以“多劳多得、优劳多得”为原则,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有效体现教师工作量和工作绩效,绩效工资分配向任课教师倾斜。

3.构建高品质育人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浑南区切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努力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形成了“翻转课堂+一中心多基地+三位一体”的全方位育人模式,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办为学生一生奠基的教育。

(1)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浑南区通过开放引进,创建了办学主体多元、办学机制灵活的办学体制,即“集团化办学、合作办学、委托管理、民资民办”四种办学体制相结合,实现了由先进理念引领的名校资源义务教育阶段全覆盖。

一是建设高品质典范。促进区内浑南二中、白塔小学、浑南九小、花语幼儿园等浑南高品质公共服务中心新展区内现有学校的内涵提升,从而带动全区学校(幼儿园)办学理念和办学质量的提高。

二是探索集团化发展。浑南区组建了浑南一小及浑南二小教育集团,带动薄弱学校迅速提升,以实现高品质常态化。

三是坚持合作化办学。坚持“拿来主义”办教育,通过深化合作办学与国内名校(幼儿园)对标等方式,进一步释放办学活力。本溪高中五十一中学分校,省实验浑南一中金阳校区和附属小学、沈阳市教育研究院附属小学、杏坛中学浑南分校、虹桥中学浑南分校和沈阳建筑大学附属小学等优质学校相继挂牌,北京师范大学沈阳附属学校、沈阳市第一二六中学浑南分校等在建高品质学校建设扎实推进,东方剑桥沈阳国际学校、沈阳市教育研究院附属中学、哈工大机器人教育集团沈阳附属学校建设列入预算。

截止目前,我们已经成功地走出一条合作办学的教育道路,一个个金字教育品牌相继落户浑南,实现了名校资源从学前到高中的全覆盖。从2019年至2030年,我们将继续加大教育改革开放的力度,走内涵与外延相结合的教育发展之路。

(2)深入开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梦想课程、智慧教室等项目建设,开展混合式学习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进一步深化国家课程改革,让教育目标、教育活动、教育手段、教育质量最终都落实在学生身上,落实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终极目标上。

(3)改变“填鸭式”教学方式,开展体验式教学。

充分利用省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等社会资源,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等高科技企业资源和沈阳建筑大学等高校资源,依托“一中心多基地”开设了丰富多样的综合实践课程,打造具有浑南特色的综合素质实践基地。区教育局与团区委联合在十余家驻区公共文化服务场所悬挂“红领巾教育实践基地”牌匾,并由浑南区教育实践中心定期组织全区少先队员到基地参观学习,年累计三万余人次受益。我们将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到2030年办成优质、高效、全方位的体验式教学格局。

(4)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合力育人。

强化艺术、体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建设红色驿站,强化传统文化教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标志,独具特色的浑南育人模式已现雏形,争取到“十五五”期间办成三位一体合力育人示范区。

三、发展区域高品质教育的建议

为发展区域高品质教育,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整合各方社会资源,形成区域发展高品质教育的合力

打造高品质教育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发力。政府要发挥好顶层设计、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作用;学校要发挥好实施主体作用,使教育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社会各界也要为高品质教育发展积極献计献策,发挥好资源的补充作用,才能使高品质教育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2.以创新改革破解高品质教育发展中的难题

在高品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一定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需要以创新的思路进行破解。浑南区通过开放引进,调动多方投入,创建了办学主体多元、办学机制灵活的办学体制;创新教育治理方式,重构了以“一体两翼”为构架的教育治理体系;出台《浑南区关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破解教师队伍建设瓶颈等做法值得借鉴。发展高品质教育,需以创新促改革,以实践促发展。

3.顺应新时代需求,不断调整高品质教育的内涵

随着新时代的快速发展,未来的高品质教育将充分体现出新时代特征、新城市特征、规律性特征和改革创新特征,需要办出同国家发展要求相适应、与区域发展实际和发展目标相匹配的教育。因此,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实践,才能真正办出让人民满意的高品质教育。

浑南区教育局全体工作人员人人具有战略眼光,善于学习,变革传统的思维方式为新时代的思维方式,有决心、有信心、有能力、有方法、有策略,付诸实施,具体落实到每所学校、每位教师、每名学生身上,将浑南区教育办成区域高品质教育。

参考文献:

[1]黄发国.立足实际:打造高品质教育[J].教育,2017(19).

猜你喜欢

教育环境育人模式教师队伍
扎实推进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常德市依托名师网络工作室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论学分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小学班主任如何创建和谐的班集体
多种途径实施礼仪教育的研究
教育部扩大实施“特岗计划”创新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