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2019-09-10何非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渗透初中语文

何非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取向,而在教育领域内各学段、各学科课程标准与内容选择中进行了全面渗透,以人文性为特色标识的语文学科尤为如此。但在此条件项下,教师对此课程内核心价值观的挖掘程度与学生意识程度的短缺却成为现实教学过程中价值观作用发挥的阻滞。为解决此问题,本文便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方法”话题作出分列:课本资源挖掘、教学活动渗透、写作表达践行三方面的阐述,以在使语文教学在具有多样形式而不沦为单纯说教工具的同时,使核心价值观的种子遍地播撒。

关键词:初中语文;核心价值观;渗透

语文学科的基本属性便是人文性,也即对“人”此中心点的关注,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亦是针对“人”与由人建构的社会与国家提出的文明和道德指标,因此,二者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之初中学生青春期以迷茫、盲目为关键词的身心特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核心价值观的课题在可行性与必要性维度则皆成立。而具体的渗透方式则应遵循的观念被动输入——意识自主深化——内化输出引导的逻辑路径,而从课本资源挖掘、教学活动渗透与写作表达践行三大角度着手切入。

一、课本资源挖掘——观念被动输入

核心价值观念的被动输入,即对此类观念的初步认知、感知则应为对其进行渗透的首要环节,而课本则可用作渗透媒介,因而课本乃“一课之本”,虽说是“例子”,但为经过千挑万选的经典之例,具有在内容、形式、思想主题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模仿性及教育性。因此,教师应在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核心价值观要义的基础上,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进行春风化雨、潜移默化般、而非单纯说教型的渗透,以使学生意识内存储有此类内容,使日后的深化工作有所可依。

例如,在《老王》一文的教学中,为让同学们深入感知老王与杨绛夫妇之间的互相信任、其相互之间不计身份、阶层等的善意相待,以将诚信、友善等价值观念植入学生意识与道德体系,我则让同学们自己去依据课文所述讨论、总结杨绛眼中的老王、自己眼中的老王、老王眼中的杨绛与自己眼中的杨绛形象,而后做出明确。除却此,为使同学们能够更为深入地感知到美好人性的可贵性、温暖性,我又通过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收集了一系列在此“友善”、“信任”主题下的监控下、在路人测试性活动下真实发生的感人事件。如,徒手接住坠楼幼童、停车将在马路中间颤巍行走的老人抱至安全地带、公交车站阿姨泪眼劝导饰演失恋女生的演员等。此形象化的人间暖幕将更为深入地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发生作用,从而完成核心价值观念渗透的第一步。

二、教学活动渗透——意识自主深化

亲身参与的实践总比被动接收的理论使主体对事物与思想观念的认知或领悟来得深刻。因此,除却对课本潜藏核心价值观因素的资源挖掘与渗透,教学活动凭借其对学生自主意识的调动与深化而在核心价值观的渗透程度上远高于静态的课堂课本教学。

例如,语文教材的文本设置响应传统文化大力复归的号召而内有篇章数量不小的文言文、古诗等内容。基于此,为督促同学们拓展课外传统文化视野,同时渗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深厚的核心价值理念,我则会定期组织举办以“朗读者——传统美文”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活动。此活动的具体形式参考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文化情感类《朗读者》节目,而让学生去在课内外诸多经典文篇中选择自身感触最深的一篇,结合自身实际经历进行朗读并阐述。我则负责根据同学们的朗诵主题寻找背景配乐、制作背景PPT等。如,一位同学结合自己快节奏的学习与生活感悟朗读了《桃花源记》一文,在这里,浓郁的朗读环境、其在赛前对文本结合自身经历的深入解读、对其内心情感的真正唤醒、景乐兼备的现场氛围,将在最大程度上使其与倾听者入情入境,使包括爱国、和谐、自由、友善等的核心价值感悟在此亲身体验中得以自主生成并深化。

三、写作表达践行——内化输出引导

上述包括课本资源挖掘与教学活动渗透两方面的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皆属于“输入”型,但单纯的输入并无法真正使由此而来的新认知稳扎在意识思想之田,并实现随时可被调取应用的目标,而输出型的写作表达却凭借其对此认知的整合、深入思考与解构、只字只句的编辑与阐述而真正将认知内化为能够长久保留并能够“深入浅出”运用的指导生活的纲领。

例如,在上述以“朗读者——传统美文”为主题、以《桃花源记》为朗读对象的朗读活动过程中,朗读者同学与听众同学在当情当景下可能会产生众多的思想灵感,如,是否真的有过桃花源、现在还有无这样的地方、现代人适不适合在这样的地方生活等。但其随境生而生,亦由境消而消,即此只是灵感的昙花一现,并不构成真正的思想。对此,我则让同学们在活动进行时,随手拿着纸和笔,以方便记录瞬间产生的灵感。而在活动结束后,则对此些问题灵感进行深入思考,并将其拓展编辑成文。如,一位同学关于“和谐源自哪里”的问题写道:“和谐源于平等而没有贫富差距的生活,亦来源于信息单一的环境,像‘往来种作’、‘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这里的生活单纯本分而没有野心与欲望的牵引,是我们的理想国和乌托邦。但现如今的环境是否能够允许有这样一方和谐之所存在,我们是否能够安于此而真正去享受这份生活。我不能,所以,我只能心向所之,在心灵开辟一个桃花源地”。由此思索与言论,此“和谐”思想与价值观理念亦便随之深入持久地储存在其记忆中而成为建构其自身思想体系与价值观体系材料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李小平.初中語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甘肃教育,2018(19):54.

[2]安玉年.语文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16):36.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观渗透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