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19-09-10张瑶

高考·中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摘 要: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关键所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相关要求都说明,培养问题意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尤为重要。此文分析了中学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结合中学历史教学实践提出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的思维动力,能促使人们思考、探究,进而有所创新。学生学习过程中,有疑问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创新。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每位教师都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的课程目标中提到,要“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并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要“学会与教师、同学共同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与讨论”,说明培养问题意识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尤为重要。

二、部分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

通过调查、访谈及对历史课堂观察,笔者发现一部分中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问题意识比较薄弱。经过分析,得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缺乏兴趣,没有发现问题的强烈愿望和意识。2.自卑胆怯,缺失提出问题的勇气。3.思维惰性,缺乏思考问题的习惯。4.认知受限,缺少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而学生问题意识薄弱与与教师不重视培养有很大关系。有些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缺乏足够的关注。由于历史课内容多、课时紧,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以讲授为主,课堂气氛不够民主,没有给学生留出提问、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或是只关注学生的“答”,不能善待学生的“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缺乏及时的解答和指导。因此,要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对问题意识的培养。

三、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问题“内驱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学习兴趣才会去思考、探究进而产生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部编教材中丰富的素材,创设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与启发性。课堂上,教师要以热情去感染学生,以多样方法去带动学生,以赏识教育去激励学生。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产生问题“内驱力”。

2.提升学生的认知基础,让学生有问题“奠基石”

黄宗羲在《宋元学案》里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致融会贯通,却无所疑,方始是学。”问题研究其实是一个认识、思考、探究、内化的过程。有效的学习认知是提高问题意识的基础,教师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看、听、读、思、说、写的能力。

3.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提问“安全感”

民主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表露与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的交流与沟通,善待学生的“问”。教师教学还应“疏密有度”,宁可少讲一点,也要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提问时间和交流切磋机会。

4.教给学生提问的技巧,让学生有问题“方向性”

对学生表述不清甚至不着边际的提问,教师除了要给予尊重,更要给予正确的指导,逐步提高学生提问的质量。这样,学生在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会收获探究的乐趣,也掌握了一种终生受用的学习能力。

(1)从历史要素中提出并解决问题。历史要素是指组成历史事件的基本要素,主要有原因、背景、时间、人物、地点、经过、结果、影响等。可以将构成历史事件的历史要素有针对性地进行纵横联系,问一问“什么时候”“是什么”“怎么样”等。

(2)联系社会热点提出并解决问题。针对某个历史知识,结合社会热点,问一问“说明了什么”“怎么办”“有何启发”等。比如学习《汉通西域与丝绸之路》时,就可以联系“一带一路”来提问,得到启示。

(3)通过类比比较提出并解决问题。通过比较分析历史事件,找一找“异同”。比如在講到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的开辟,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产生疑问:两个历史事件有什么类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这样就可以提出好多问题来。

(4)从相反的方向提出并解决问题。对课本和教师讲述提出怀疑,找一找“纰漏”,问一问“难道”“如果不这样将会怎样”,从反方向提出问题。比如学习“九一八事变”时提问:假如没有柳条湖事件,日本还会不会侵略中国?由此得出日军侵华并非偶然,而是蓄谋已久。

(5)追根寻源提出并解决问题。在某个问题得到回答之后,顺着思路追根寻源,问一问“为什么?”“说明了什么?”比如在学习青铜器和甲骨文之后,提问:几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我国就有了精美的青铜器和成熟的文字,说明了什么?

总之,问题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而问题意识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悉心培养。

参考文献

[1]徐蓝.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教师学习指导(历史)[M],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2]杨兴兰.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17)

作者简介:张瑶(1982-),女,汉族,山东章丘,中学一级教师,教育硕士,单位:银川唐徕回民中学,研究方向:历史教学。

猜你喜欢

中学历史教学问题意识培养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影响名师成长的威胁性刺激及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