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炎克雷伯菌与实验室感染性疾病相关检查分析

2019-09-10祁瑞娟党冰融梁莎莎

甘肃科技纵横 2019年12期
关键词: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常规

祁瑞娟 党冰融 梁莎莎

摘要:目的:了解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与实验室相关检查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度住院及门诊病人分离出的61例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肺炎克雷伯菌分离人群多为老年患者,多分离于60-80岁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与实验室感染性疾病相关的检查,如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分类计数中中性粒细胞比率(%)(DC)、血清中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等项目不成正相关,各种检查结果之间没一定的关系,各种检查项目降钙素原的敏感度优于其他项目,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比率次之。结论:细菌感染与各种相关检查之间关系复杂,在临床诊疗中应辩证分析,结合临床症状有效利用各种检查结果诊断治疗。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

中图分类号:R378.99+6文献标志码:A

肺炎克雷伯菌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6种细菌之一。正常人口咽部带菌率为1-6%,住院病人中可达到20%,也是酒精中毒者、慢性糖尿病和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潜在的危险因素,可引起各种肺外感染,包括肠炎和脑膜炎(婴儿)、泌尿道感染(儿童和成人)及菌血症,本属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人和动物的胃肠道,可从粪便、血液、鼻咽部分泌物、呼吸道黏膜、尿和软组织等分离,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全国细菌耐药检测网检测报告显示,2016、2017年G杆菌排名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19.7%、20.2%,均位居第二。我院2016年、2017年肺炎克雷伯菌分别为33%、29.8%,也位居第二位。主要分离于痰标本中,其次见于咽拭子和尿中。由于炎症反应病理生理的复杂性,早期准确诊断、分层、预后和效果观察必须依靠其他实验室检查。为了解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与实验室感染性疾病相关检查的关系特点,特收集2018年度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临床分离株6l例,对感染性疾病和炎症的辅助试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中降钙素原(PCT)水平做了统计分析,分析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8年1-12月住院及门诊病人,经培养鉴定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病人及其感染性疾病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RP、PCT的病例资料,包括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中中性粒细胞数比率。

1.2仪器、试剂及质控

DL96-Ⅱ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其匹配鉴定板条、迈瑞-539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中元-Q7POCT仪,安图生物有限公司的血琼脂平板,巧克力平板,麦康凯平板。

1.3 方法

所有操作均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规范执行,且每天质控均在在控状态。

1.4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来自2018年度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病例资料。

2 结果

61株分离菌株病例患者,男性35株,占57%,女性26株,占43%,本统计抽取2018年度全年数据,应具本地区代表性。年龄最小的5岁,最大的89岁,平均年龄65.2岁,分离率最高年龄段为61-70岁,其次是71-80岁,年龄分布如下(见表1)。

标本类型菌株分布,痰标本45例,占74%,咽拭子标本9例,占15%,尿标本3例,占5%,其他标本3例,占5%。

由于分离株呼吸道标本占较大比例,特别是痰标本,因此依据下呼吸道感染细菌培养操做指南对痰标本合格是否进行了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判断结果如下(见表2)。

其他标本均做了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所有标标本菌进行了培养前的筛查。由于本论述只对分离株做统计分析,所以对痰标本和其他保本是否继续药敏试验的结果不做分析。

肺炎克雷伯菌与白细胞计数、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数比率(%)、CRP、PCT结果的关系如下(见表3)。

结果显示,PCT升高比例最大,占54%,其次是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占46%。

3 讨论

肺炎克雷伯菌分離的人群年龄结构特殊,多集中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且男性多于女性,可能与人体的免疫力、慢性消耗性疾病、基础性疾病、抗菌药物的使用等有较大的关系。标本类型分布多样,可见于呼吸道、尿、粪便、脓液、血液等标本,但以呼吸道特别是痰液中最多,痰依据下呼吸道标本细菌培养指南,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结果,不符合继续培养鉴定标本中依然有8.8%的分离率,由此可见,在临床非无菌体液中分离出肺炎克雷伯菌,应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判定其是致病菌还是定植菌,做到准确诊疗。

感染性疾病诊断治疗的相关检查,关系复杂多元,不成正相关,应辩证、多方位分析,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辅助检查,合理利用检查数据,才能准确诊断,有效治疗。

在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可使用血液分析仪或显微镜进行检测,以前者最常用,其临床意义第二条第一点,对化脓性感染、脑膜炎、肺炎、阑尾炎等感染都会病理性升高。白细胞分类计数是对白细胞根据形态进行分类计数,求得各种细胞的比值(百分比)和绝对值,其临床意义第二条指出,中性粒细胞增多与急性感染如细菌、某些病毒、真菌等有关。

CRP是急性炎症病人血清中出现的可以结合肺炎球菌细胞壁C多糖的蛋白质(1941年发现),CRP不仅结合多种细菌、真菌及原虫等体内的多糖物质,引发对侵入病原体的免疫调理和吞噬作用,表现炎症反应,血清中的CRP在急性心肌梗死、创伤、感染、炎症等时迅速增高,重要用于筛查微生物感染,评估炎症性疾病的活动等。

PCT与感染和脓毒血症的相关性很好,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实践,已被推荐用于细菌感染性脓毒血症的诊断、分层、治疗监测和预后评估。

在此次分析统计中,发现在细菌分离病例中,PCT阳性率高于其他检查项目,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增高位于第二,CRP也有很高的敏感度。因此,在临床感染性病例中,要客观分析这些检查项目的病理生理意义,为感染性疾病诊断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

感染性疾病是社会公共卫生和预防体系应对的主要疾病之一。引起感染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但临床多见细菌感染引起的感染。近年来,许多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谱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在20世纪20-40年代,以链球菌感染为主,在40-70年代以葡萄球菌为主,70-80年代则以G杆菌比例较高,80年代后阴性杆菌未见减少,而G+球菌引起的感染却在增加,细菌感染的病原谱多样化。误诊不仅会增加患者住院天数和经济负担,浪费医疗资源,还会引起病人菌群失调,甚至引起二重感染的几率,诱发耐药菌的产生。

病原谱变化给临床诊断治疗也带来了挑战,为了及时准确诊断感染性疾病,特别是细菌引起的感染及确定病原微生物,临床检查手段也多元化,如血常规、CRP、PCT等。但人体随着年龄、饮食结构、生活环境、身体健康状况、免疫力、药物使用情况等的影响,微生态平衡也受到极大的影响,临床医生面对错综复杂的病例,在对多种感染性疾病诊断的相关检查中,要辩证分析各种数值数据,准确找到有效诊断治疗依据,才能对症治疗。

当代检验医学要求临床医学检验医学密切合作,提供大量、充分、最佳证据,深入认识和评价诊断的科学性,诊断价值的适用性,即对诊断试验进行筛选和评估,这标志着检验医学发展的新阶段。循证要求医师的任何医疗决策(包括诊断、治疗、手术指征。处方等所有的医疗活动和措施),都应根据合理充分的科学依据,这就要求临床检验学必须为临床提供更多、更及时、更准确的循证资料。随着生命科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的发展,微生物室也要广发有效的开展新诊疗技术,为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更大的进步。这给检验工作者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特别是微生物检验工作者,面对如此复杂的外部条件的干扰,我们要排除定植还是致病,每个检验数据都是一个辅助诊断的依据。所以,面对如此巨大的挑战,每个微生物工作者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严谨的工作,准确的报告。

猜你喜欢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如何在血常规检查中发现危急重症的征兆
血常规检验的六大误区
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与常见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
CRP和PCT在医院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降钙素原评估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
重型颅脑外伤进展性颅内出血与D—二聚体、C—反应蛋白的临床分析
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对比研究
PCT、CRP及WBC在小儿发热疾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