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9-10周爱美
周爱美
摘 要:文章以实际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班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广厦学院实行现代师徒制过程中的经验:校企双方通过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制度和课程标准;以及更进一步地,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互聘互用的教师队伍、共同探讨就业问题等措施,提升了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的效率和成果,为后续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和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探索理论基础。
关键词:产教融合;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2-0150-03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actual production-education integrated class of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dern mentorship system of the Guangsha college: the university and the enterprise jointly develop the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training system and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they furthermore propose the measures such as jointly determining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establishing the teacher team with mutual employment and jointly discussing the employment issue, which has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and results of the training of modern mentoring system, and laid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further deepening the teaching reform and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Keywords: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modern mentoring system; talent training program; talent training model
現代师徒制的概念自国外产生并引进国内,己有二十多年,近年来更成为我国学者对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研究热点。特别是自2014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发文之后,更成为这一领域的热门话题。至今,全国已经有几百所高校及企业参与了“现代师徒制”试点探索。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自2014年以来,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参与“现代师徒制”探索:寻找与学校各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现代师徒制”试点,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色的现代师徒制之路:通过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培养制度和课程标准、共同制定管理细则、以及校企双方互聘互用的教师队伍等,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形成了适合机电一体化专业与企业合作的特有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具体实施过程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过程中,校企双方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课程标准的制定,以及学生管理细则,就业等问题进行多次探讨和研究,形成了一套本专业与企业相契合的“双主体”育人机制(见图1。校企双主体育人特征图)。
(一)校企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其最终目的是——学校利用企业的先进设备,新技术,新工艺为教学服务,让学生所学与市场接轨;企业是想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适合自己企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减少企业后续培养的成本。从这一目的出发,广厦学院提出了结合学校教育知识理论体系和企业生产实际,校企双方共同来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法。
在产教融合班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校企双方经过多次讨论和研究,最终确定产教融合班的人才培养目标为:车磨铣高级工、工艺工程师、质量工程师、设备维护人员等。这样一来,学生在产教融合期间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选择一个目标发展。产教融合课程分为两条主线:其一是以企业生产的电机为载体,从电机零件的设计、制造,电机部件制造,到电机整机的装配、调试和检验,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其二是结合机电学生的特点和企业设备种类多样、设备技术先进的优势,以传统设备和一些特定设备为支撑,开设一门“设备故障检测与维护”先进技术课程。其他的专业基础课程则围绕以上两门产教融合课程开设,为产教融合综合奠定学生的理论基础。
(二)校企共同制订培养制度和课程标准
围绕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借鉴校企各自在前期的经验和不足,确定本次产教融合班流程为:首先,在学校学习完整的知识体系,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在产教融合期间结合特定的产教融合课程完成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
合作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岗位,可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大类:一是纯机械制造类的岗位——车工、磨工、滚齿工、钳工等;二是机电结合的岗位——电机装配与检测、电机定转子下线与检测、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等。
综合岗位的需求考虑,开设两门产教融合课程:《机电设备结构与装调》、《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
《机电设备结构与装调》课程标准制定以企业产品种类为主线,贯穿电机制造的各个环节:在理论课时,讲解电机结构、性能、零部件整机的制造工艺以及性能的检测方法。实践课时则以具体生产岗位为基础,结合理论体系进行各种实践技能操作。
《设备故障诊断与维护》课程标准制定结合企业现有设备:普通车床、磨床、数控车床、滚齿机、数控铣床等,理论课时进行电气原理的分析,实践课时则进行电气故障诊断;判断机械结构的磨损情况,进行机械结构修复等。
两门课程与企业实际紧密结合,理论体系和技能培训安排均根据企业实际产品和具体生产设备进行深度的整合,力求做到内容丰富,与实际岗位联系紧密。
(三)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模式
在精准的人才培养定位下,确定产教融合期间学校老师与企业师傅“1+1”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一般通识课与专业基础课程的教育在学校进行,产教融合综合课程则在企业完成。学生在完成基础理论课程学习后,进入企业完成产教融合的综合课程的学习和技能培训。
产教融合期间,学校老师以理论指导为主,技能培训为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企业师傅则以技能培训为主,理论为辅,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双导师”“1+1”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产教融合的培养目标。
(四)校企共同制定管理细则
由于现代师徒制在我国尚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其保障主要来源于政策层面,如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意见》等,并未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校企共同商讨并不断更新、完善管理细则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管理细则的制定
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中的“双主体”是学校和企业都是办学育人的主体,校企合作对学生进行共同培养、管理和评价。因为学校和企业作为两个主体,存在着各自独立的主体因素:对学校而言,要满足理论课时要求,要满足知识体系完整要求,又要培养学生技能。对企业而言,企业有自身的盈利需求,即使为支持教育可以不盈利或减少盈利,但绝不可能因为校企合作而影响企业正常运营,产生负面影响。所以管理细则的制定就要兼顾校企双方,既要保证完成学校固定的知识体系教学任务,实践任务等固定教学任务,又要兼顾到企业正常的生产秩序,确保学生在企业产教期间不能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
产教融合的特殊形式,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管理不能直接按照企业学徒的管理模式来进行,校企应兼顾到学生实际“双身份”存在,因此,在管理细则的制定上,以奖励为主,设置了以校企共同考核的“产教融合奖学金”激励学生。
2. 制定弹性实习实训管理办法
产教融合过程中,学生的“双身份”给学校老师管理和企业生产秩序的管理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产教融合实施的初期,学生换了环境更改了教学模式,帶着对新知识的求知欲和新模式的好奇:以前只能在书本上看到图片,现在则能一边拿着实物,一边听老师讲解和分析,后续甚至能够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自己参与其制造过程。此时,学生的学习状态比较好,配合程度比较高。但一段时间过后,学生习惯了新的教学模式,好奇心渐渐消失,同时,技能的培训需要不断的重复操作,学生会出现“厌烦”情绪,或在岗培训过程中积累“疲劳”或“烦闷”心理。这些负面因素不断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配合程度也越来越不理想。根据前期经验,校企共同制定了轮岗计划,并针对个别学生特殊情况,预留一定的机动岗位。
为了更好的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学徒”的意识,在校企双方的讨论下,企业更特别设置了以企业师傅为考核依据的“特别奖学金”来鼓励学生,特别奖励人数覆盖面达产教融合总人数的30%以上,这一措施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校企互聘互用的教师队伍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过程中,师资队伍的配置会直接影响产教融合的效果。学校老师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企业技师有丰富实践经验,将两者有机的融合,就能组成一支适合开展产教融合学生授课的师资力量,这也是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建设的努力方向。
本届合作班的理论体系老师都具有中级以上职称,都有制造型企业工作经验的老师,甚至还有一位老师曾经供职于合作企业研发中心和产品工程技术中心,对企业产品和制造过程都很熟悉,这就成为学校老师和企业技师沟通的关键桥梁。企业派出的技能导师则是一线技师和工艺工程部的高级技师,操作技能娴熟,操作技术精湛,是学生的技能奋斗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校企双方老师定期进行教学研讨,探讨理论与技能的结合方法,寻找最佳结合点。校企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寻找学生在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中的问题。校企双方信息互通,问题共同解决,形成真正的“双导师”的育人团队。
(六)校企共同商讨学生就业问题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学结束后,学生在企业的留存率,也是校企合作一直在探索和努力的问题。如何平衡“校、企、生”三方的“责、权、利”是现代师徒制校企合作中的一大难点。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能够将企业的资源纳入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学生能够使用企业平台学到了技能,企业满足学校及学生的需要,投入“人、财、物”,则是为了获得更多的应用人才。
经过校企双方多次洽谈和讨论,本着“校、企、生”三者之间“自由、平等”的原则,在产教融合之前签署“校、企、生”之间的“三方协议”,里面特别规定,产教融合结束之后,企业与学生之间遵守“双向选择”的原则。与其他校企合作的现代师徒制协议不同,“双向选择”的原则,一方面为学生解除后顾之忧,同时也体现了合作企业在这一方面的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和待遇自信,与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三个自信”原则不谋而合。
二、校企合作过程还需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要点
经过校企的长期磨合以及不断实践的经验,在后续的产教融合过程中校企双方还需要在以下方面不断加强合作和建设。
(一)进一步健全产教融合专业教学资源库
健全产教融合专业的教学资源库,是校企一直在共同努力的目标。学校在2018年10月设置了专业素质建设专项资金用来完善各种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实训实验基地的建设和改进等。合作企业也给予了相应的支持,允许将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纳入教学资源库,推动校企共享。
虽说在合作过程中,校企共同开发了产教融合的课程,根据企业产品以及生产情况形成了课程知識体系,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形式不够多样化,上课时间和模式也存在着限制。在后续的资源库建设中,可不断添加微课、微视频等资源,加强网络平台的建设,开设网络课程,理论上课时间和上课地点可以根据学生时间自行安排把握,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学完课程任务,完成考核即可。
(二)推进专业独立实训基地的建设
目前的实训基地是企业真实生产,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来自企业,所以实训的安排需要服从于企业生产,严格按照轮岗机制进行实训岗位的安排,无法灵活调整的。在后续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校企双方如果能建立起独立的实训基地,利用企业的真实产品,即使实训时的生产节奏感比企业实际生产节奏稍慢,只要产品的质量要求与企业保持一致,学生就能按计划进行轮岗和理论学习,不再被企业生产计划所框定,还能分担一定的生产任务,同时达到了学生实训的效果。
(三)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合作班的“双导师”是由学校老师和企业技师组成,在师资队伍上是实现了学校老师和企业技师的双导师。但在客观上,学校老师缺乏企业经验,而企业技师则缺乏完整的理论体系,会操作难表达。随着合作的深入,学校老师进入企业参加实践培训,提升实践技能,同时,企业技师也可以进入学校开展理论培训,形成理论体系,最终打造出一支既有技能又有理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三、结束语
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实践经验来说,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还需要校企政三方的共同努力。2019年1月4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在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基础上,建立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对进入目录的产教融合型企业给予‘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并按规定落实相关的税收政策。”这也预示着从2014年出台《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意见》以来,对于产教融合的学校和企业,教育部门从荣誉激励,会逐步转化为实际激励,也将会更有利于产教融合的更深层次的推进,增强校企双方产教融合的信心。
参考文献:
[1]钱廷仙.契约关系完善与现代学徒制推进[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65-68.
[2]张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题[J].当代职业教育,2019(1):4-8.
[3]杨铨,韩志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8(11):96-97.
[4]董荟.浅谈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问题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9(2):157-158.
[5]李东明,张琳,张丽娟.浅谈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J].高教学刊,2017(1):154-155.
[6]刘素军.现代师徒制教学模式的知识管理路径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0):55-59.
[7]徐国庆.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构建中的关键问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1):30-38.
[8]黄文伟.现代学徒制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69-74.
[9]英玉.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的实践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