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谈教学的几个问题
2019-09-10张蔚虹
张蔚虹
摘 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国家首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国家标准,也是当前各高校重点学习研究的教育资料。文章在对《国标》内容认真研读分析的基础上,按照中文国标的要求,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例,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条件等方面指出教学存在的问题,为落实《国标》的实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并提出应该采取的建议。
关键词: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汉语国际教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2-0001-03
Abstract: National Standard for Teaching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Specialty in Gene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the first national standard for teaching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 It is also the educational material for the current key study and researc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On the basis of careful study and analysis of the contents of the National Standard,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ational Standard of Chinese, taking the major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eaching from the aspects of curriculum setting, practical teaching and teaching conditions.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National Standard, the paper further improves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hat should be taken.
Keywords: teaching quality; national standard;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ucation; teaching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2018年3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全书共2册[1]。《国标》是我们国家首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国家标准,也是向全世界发布的第一个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自2013年起,教育部委托92个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进行研制《国标》,工程浩大,前后历时四年多,2018年1月30日教育部才对外发布,自此,全国各高等院校掀起认真学习研讨《国标》的热潮,深刻理解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提出的“质量为王,标准先行”,以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的“标准为先,使用为要”的内涵[2]。认真研读《国标》之后,我们也不禁思考,如何能够使用好这个《国标》,让《国标》在高等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呢?基于《国标》为准则,我们结合中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中文国标”),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例,谈几点有关大学本科专业教学方面的问题,以求教于方家。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遵循中文国标的要求
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专业包括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和古典文献学。中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中文国标”)也适用于上述专业,因此,中文国标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同样适用,同样具有约束力,并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必须遵循这个中文国标。我们结合《国标》,简要对中文国标进行解读,主要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专业类概述。概述了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专业的内涵、学科基础、人才培养方向、专业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强调了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专业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以中华母语及母语文学为基本内涵、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基础学科,与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关系非常密切。这一专业内涵标准的提出,为今后中文学科建设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是中文国标适用的专业范围。中文国标适用的专业有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古典文献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属于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学科门类。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和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密不可分,又具有专业特色。中文国标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三是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中文国标明确了该专业类的培养目标,对我们高校制定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原则要求。并且指出对不同类型高校的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专业应参照中文国标要求的培养目标,结合自身实际定制具体的培養目标和培养方案。中文国标的培养目标除了要求能力的培养之外,还关注人才需求的变化,注意创业就业的导向,建立新型的人才培养机制。
四是培养规格。中文国标明确规定了该专业类的学制、学位、学分、学时,并有具体的量化指标,对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知识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
五是课程体系。中文国标对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课程体系提出了总体框架,又从六个方面对课程设置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六个方面分别是通识教育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毕业写作。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也必须设置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中国通史、中国思想史、中华文化经典等,从目前高校的汉语国际教育课程设置来看,很多高校没有开设这些通识课程,根据《国标》要求,这是必须努力改进的地方。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都与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存在不同的地方,也必须进行课程改革。
六是师资队伍。中文国标对该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教师水平和教师发展规划等提出了具体的规定标准。如承担专业基础课的任课教师不少于6人,要求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不低于30%;拥有海外求学、访学经历的教师应占有一定比例。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老师来说,应具有国际视野,更应该达到这一标准。
七是教学条件。中文国标从教学设施、信息资源、实践教学、教学经费四个方面对该专业在教学条件上进行了明确规定,并且有具体的数据要求达标。如在教学设施方面,要求办学单位应拥有公共图书馆或中文资料室。专业图书、期刊、文献资料、数字化资源等配备充分。新开设的专业,公共图书馆的生均专业图书不少于100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不低于5000元,教学经费生均年教学日常支出不低于1000元等。
八是质量保障。中文国标明确该专业的质量管理目标和质量保障规范。要求建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机制、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社会评价机制。各高校应该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内涵,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于《中文国标》发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
我们对《中文国标》进行了简要分析,发现《国标》对各专业教学质量制定了统一的标准,我们针对标准,认真学习研究,查漏补缺,结果发现,我们现有的本科专业教学离《国标》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甚至有些根本就不达标。我们结合自身所在学校进行反思,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为例,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够健全
自2013年从国家专业目录中将对外汉语更改为汉语国际教育,五年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并没有发生大的改观,部分高校仍然按照对外汉语专业老一套的课程教学体系设置,明显没有立足于国际教育的大背景,以及缺失为汉语国际推广培养国际化人才的目标,课程设置不够健全。根据《中文国标》的要求,缺少通识教育课程,也就是有些高校没有给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设置中国通史、中国思想史、中华文化典籍导读等通识课程。这就与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专业要求不相符合。因为自古以来,文史不分家,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又是最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基础学科,与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关系非常密切。因此,汉语国际教育应该增设通识教育课程。
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设置方面,缺少国际化的课程设置。专业基础课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缺少汉语教育概论这门理论课程,即使开设了,也是使用出版很久的《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课程内容满足不了国际化的要求。专业选修课程方面,《中文国标》要求开设有《外国文化概论》、《海外汉语教学研究》、《外语》等课程,我们发现,这些课程基本上是为立足于国际教育进行课程设置,而有些课程根本就没有开设。例如《第二语言课堂教学概论》和《海外汉语教学研究》开设的院校并不多,当然有些学校是受教学条件的限制,满足不了课程的开设。
(二)实践教学有欠缺
实践教学是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根据《中文国标》的要求,学生的教学实习及实践活动应当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自身条件,灵活多样,妥善安排学生的校内、校外实践教学。然而,我们发现,在开设汉语国际教育的一些高校,在教学实践环节有欠缺。《中文国标》要求给学生进行第二语言教学实践活动,然而,有的高校由于海外学生较少,甚至都没有海外学生,让在校学生进行第二语言教学实践活动就成为纸上谈兵。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就更加难于寻找,有些企业不愿意合作,这有多方面的因素。因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有缺失,应该引起大学教学的高度重视。
(三)教学条件不够完善
教学条件是高校教学质量的保障。教学条件不完善,就难以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根据《中文国标》要求,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的办学条件,必须达到教育部公布的指标要求。不同类型高校应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实际,积极改善教学条件,为人才培養提供保障和支持。然而,目前一些高校的办学条件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教学设施不够齐全,缺少配套的专业图书、期刊、文献资料、数字化资源和检索工具,尤其是文献资料和数字化资源配备不够充分,教学活动场地较少,实践训练场所有限,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信息资源更新比较缓慢,主要表现在教材选用不太合理,有些教材还是比较陈旧的教材,跟不上时代发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更新教材内容,并不是什么教材都可以拿来用,要选择适应本专业需求的教材。此外,在教学活动中网络资源的利用较少,有些国家级精品课程没有很好的推广使用,没有达到拓展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目的。因此,根据《中文国标》要求,专业教学条件还不够完善,亟需改进。
三、为落实《国标》在教学方面应采取的建议
根据《国标》要求,我们发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贯彻落实《国标》的有效实施,充分发挥标准的作用,避免某些高校为升格大学而盲目增设学科专业,忽视教学质量和自身的学校优势。我们根据《中文国标》的具体要求,结合高校中国语言文学类本科专业的教学实际情况,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教学方面提几点建议,希望能够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改革提供借鉴。
(一)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
课程设置是《国标》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体现高校本科教学的一项重要指标, 更是高等院校实施教学过程自始至终必须贯彻的首要教学任务。课程体系设置的好与坏决定本科教学质量的优劣,以及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课程体系的设置,也取决于专业的特点,但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培养更好的人才。专业是课程的组合形式,课程理应居于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事业的“心脏”[3]。然而,目前我们高校的课程设置有些并不符合《国标》的要求,达不到《国标》的标准。因此,我们必须紧跟时代要求,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因为“不同时代的教育目的会要求不同的课程来实现”[4]这也是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的主要原因。我们应该根据当今时代要求的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从专业上不断向课程深化,从根本上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首先要加强通识课程的教育。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目前的开课情况来看,缺少通识课程的设置,像《中国通史》、《中国思想史》很多高校没有开设,即使开设了,学时安排的也比较少。
其次要合理安排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一个专业课程教学的关键,它包括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我们要合理安排应该开设哪些是核心课程,哪些是必修的课程,并且还要合理的安排学时。有些课程与专业相关不大的,仅仅是为了所谓的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开设的课程,可以慎重考虑开设,甚至可以不开。目前有的高校开设的专业课程五花八门,距离《国标》的要求还是有差距,必须从根本上优化课程设置。
最后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根据专业课程的设置,我们应该选取适合这个专业的教材,注重教材选用的质量。教师应该结合课程性质制定教学大纲,编写讲义,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并不是十几年不变的教案或者课件,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新知识,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满足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需要。
(二)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
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融合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知识信息也在不断更新。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更新观念,大胆创新,充分利用多种媒体技术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如“雨课堂”现在正逐渐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智慧课堂教学手段。这种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教学方法能够及时、便捷地传播知识信息,并能够对教学过程进行跟踪监测和实时评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能够更加完美。学生利用“雨课堂”对知识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既培养了兴趣,又扩充了知识,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因此,根据《国标》的要求,我必须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实践教学环节,让教学不再围着课本转,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的挖掘。
(三)强化师资队伍,完善教学条件
师资队伍是课程教学过程中起决定因素的对象。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的一个基本条件,专业办学水平的高低也取决于教师[5]。根据中文国标的要求,师资队伍的具体人数要根据专业的学科定位、招生规模、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因素来确定,生师比要符合教育部的规定。承担专业核心课程的任课教师不少于6人,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但同时还强调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海外学习背景等,必须是一支均衡合理的专业教师团队。但是,从目前组建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师资队伍情况来看,还不够完善,缺少知识结构合理且相对稳定的科班出身的教师,职称比例也不合理,拥有高级职称的人数偏少,拥有海外求学、访学经历的教师也较少,当然,还有各方面的因素不能滿足教师出国深造,也制约专业师资队伍的发展。因此,我们根据《国标》的要求,必须紧跟形势,科学制定师资队伍长期发展规划,优化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学条件,为教师成长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才能确实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随着《国标》的出台,高等学校应该高度重视本科专业的教学质量,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更应该对照标准,结合自身专业的优势,使用好《国标》,按照国标的要求,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条件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要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切实贯彻《国标》的有效实施,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有关情况介绍[Z].教育部网,2018-1-30.
[3]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128.
[4]钞秋玲,崔歧恩.关于课程改革的一点思考[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1):65-68.
[5]李敏.基于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师资队伍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2017(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