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观察
2019-09-10候永刚王飞
候永刚 王飞
[摘要]目的:探究主动脉球囊反搏置入(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临床救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选作研究对象,其中有15例接受急诊PCI介入手术治疗,并在其接受急诊PCI介入手术前后实施主动脉球囊反搏置入操作,测算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接受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收缩压指标、舒张压指标,以及心率指标。结果:本组22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在入院后未接受急诊PCI介入手术治疗,后因救治无效死亡,另外15例接受急诊PCI介入手术治疗,并在其接受急诊PCI介入手术前后实施主动脉球囊反搏置入操作,有9例的病情得到良好控制与缓解,有6例因其他并发症发生临床死亡,其治疗有效率为60.00%(9/15)。治疗后第1d,第2d,第3d,以及第4d,本组患者的CI指标、CO指标、CVP指标以及BNP指标具备持续波动且渐趋稳定特点。治疗后,本组患者的收缩压指标和舒张压指标高于治疗前,心率指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实施主动脉球囊反搏置入治疗,效果良好,适宜普及运用。
[关键词]主动脉球囊反搏置入;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2.22:R54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21-0053-02
从病理学发生机制角度展开阐释分析,心源性休克是因心脏器官基本功能快速极度减退,引致心脏器官血液输出量显著减少,并且在此基础上诱导发生严重的急性周围循环系统功能衰竭而具体展现的临床综合征。流行病学数据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心源性休克患者的发病诱因是急性心肌梗死,且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合并发生心源性休克条件下,最为有效的治疗干预技术方法是血管组织重建手术。最近几年以来,临床医务工作者针对主动脉球囊反搏材料(intra-aorticballoon counterpulsation,IABPl形成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IABP置人人体之后,其能够在较短时间之内促进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生理指标改善恢复到稳定状态,继而有效改善缓解患者的心肌组织缺血症状、心源性休克症状,以及组织低灌注现象,助力患者的临床病情得到控制。文章以我院部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为对象,在其接受急诊PCI介人手术前后为其实施主动脉球囊反搏置人操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2月~2019年10月,将我院收治的2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选做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介于47~79岁,平均(53.22±8.55)岁,其中有14例患者具备吸烟史(63.64%),有6例患者具备饮酒史(27.27%),有17例患者具备高血压病史(77.27%),有6例患者具备糖尿病史(27.27%)。
1.2治疗方法针对本组人选的15例患者在入院确诊后实施急诊PCI介人手术治疗,且在手术前后为患者实施主动脉球囊反搏置入操作,且确保所有治疗环节均遵照临床规程开展。
1.3临床观察指标测算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接受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cI指标、CO指标、CVP指标,以及BNP指标),对比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收缩压指标、舒张压指标,以及心率指标。
1.4统计学方法选取统计学软件包SPSS21.0,针对计数资料选择(n,%)形式予以表示,针对计量资料以(x±s)形式加以表示,以f检验方法对计量资料的组间差异展开测算,且在P<0.05,认为其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本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测算本组22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在入院后未接受急诊PCI介入手术治疗,后因救治无效死亡,另外15例接受急诊PCI介入手术治疗,并在其接受急诊PCI介人手术前后实施主动脉球囊反搏置人操作,有9例的病情得到良好控制与缓解,有6例因其他并发症发生临床死亡,其治疗有效率为60.00%(9/15)。
2.2本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测算分布治疗后第1d,第2d,第3d,以及第4d,本组患者的cI指标、CO指标、CVP指标,以及BNP指标具备持续波动且渐趋稳定特点。其具体分布参见表1。
2.3本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收缩压指标、舒张压指标以及心率指标比较治疗后,本组患者的收缩压指标和舒张压指标高于治疗前,心率指标低于治疗前(p<0.05)。详情参见表2: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患者群体之中最为严重的病理表现类型,且调查数据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是诱导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发生因病死亡结果的主要原因。
对于临床中确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而言,在其病程发展早期阶段选择运用适当治疗手段控制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標、控制患者血压指标的稳定性、减少患者的心肌组织耗氧数量,维持患者充分合理的心脏血液输出量,对于助力患者在接受救治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具备重要意义。
从目前获取的临床实践工作经验和基础研究结果角度展开阐释分析,IABP在心脏疾病患者群体救治过程中的运用,能有效改善提升患者的CI指标和MAP指标,继而支持患者的心源性休克症状得到有效改善,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群体之中能发挥较好的救治作用。
对于临床中确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而言,在其接受治疗过程中为其联合运用具备保护性功能的IABP置人治疗措施,能够对患者接受冠状动脉血管组织介入治疗之后可能发生的血管组织再闭塞问题发挥预防作用,在规避非死区发生重塑现象和扩大现象前提下,助力患者左心室部分的基本生理功能逐渐恢复到正常稳定状态。与此同时,IABP置人治疗手段的运用,还能促进患者血压生理指标的改善和稳定,优化患者的整体生存质量。
本项调查研究工作开展过程中获取的结果显示,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实施介入手术之前联合开展主动脉球囊反搏置入治疗,效果良好,值得引起广泛关注和推广运用。
综上所述,在心脏内科临床实践工作开展过程中,为经确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开展急诊PCI介入手术治疗前联合实施主动脉球囊反搏置入治疗干预,能获取较好效果,促进患者的血压、心率,以及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发生显著改善,优化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