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动画纵火案折射出的日本社会问题
2019-09-10倪月菊
倪月菊
京都动画火灾被称为动漫界的“巴黎圣母院事件”,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所不同的是,巴黎圣母院之火乃人为失误所致,而京都动画之火却属于一场恶性的社会事件。日本共同社评价此案为“平成以来最恶性的事件”,《产经新闻》甚至称之为“恐怖袭击”。
对于这场恶性事件发生的原因,目前尚无定论。从新闻报道中,大致可将其归纳为“精神病说”“御宅族说”和“抄袭报复说”等三种原因。种种原因的背后,均折射出日本存在的深刻社会问题。
“精神障碍者”成社会隐患
京都动画纵火嫌疑犯名字叫做青叶真司。由于其本人也在火灾中被严重烧伤,需要在医院接受治疗,暂时未被拘捕。因此,在事件发生初期,社会普遍流传青叶是名精神病患者或有精神障碍者,是接受“访问看护”并领取生活保障金的。从人权角度考虑,这类患者犯法不能被拘捕。尽管有知情人士透露,青叶真司受过教育,逻辑清晰,不像是有精神疾病的人,但舆论还是把焦点集中在对精神病患者的监管问题上,探讨导致这类“公款”供养的患者流入社会并频繁制造杀人放火事件的原因。随着舆情的扩散,人们把“恶性事件”和“精神病患者”画上等号,对精神病患者的恐惧及对自身安全的担忧情绪不断增加。
据日本《平成30年版障碍者白皮书》统计,日本的各种犯罪案件主要来自于正常人。2016年日本的总人口为12192.7万人,其中精神障碍患者500.6万人(包含智障者108.2万人)。正常人的犯罪发生率为0.2%,而精神障碍患者的犯罪发生率仅为0.07%,如果减去智障者,这一比率更低。但在放火和杀人案件中,有精神疾病患者的犯罪比率确实相对较高。2017年,日本杀人放火的恶性案件数量不足1500件,其中,精神障碍者占杀人比率13.4%,占放火比率为18.7%,杀人和放火合计占15.5%。可以说,在杀人放火这类恶性案件中,如果按全人口比的话,精神疾病患者的犯罪率要高于正常人。
在2002年池田小学事件后,日本制定了《心身丧失者等医疗观察法》,并于2005年开始实施至今。其初始目的是将即使只是轻微犯罪的精神障碍者作为“触法精神障碍者”进行治疗。但国会审议时认为无法预见精神障碍者未来再犯罪的可能性,因此把防止再犯罪的初衷转变为医疗和社会福祉,于是该法的作用也被大打折扣了。
随着京都动画纵火案调查的逐步深入,对于犯罪嫌疑人的“精神病说”似乎在淡化,但却再次为如何有效防范精神疾病患者犯罪敲响了警钟。
“御宅族”=犯罪预备军?
京都动画纵火案也使得在日本国内风评本就不好的“御宅族”被进一步污名化。
日本的“御宅族”指的是封闭在家,并且热衷于动画、漫画、游戏等的超级发烧友。1983 年,日本著名社会学者中森明夫在日本漫画月刊上连载“御宅的研究”,初次使用该名词。与中文“宅男(女)”不同的是,日语的“御宅” 更注重强调“热衷于动画、漫画、游戏等亚文化,并且难以沟通交流的人”,而中文的“宅”更注重强调“足不出户”。在日本,人们对“御宅族”有一定的反感及偏见,而在中国,人们对“宅男(女)”及“宅现象”的态度更趋于中性。
日本“御宅族”被污名化源于30多年前的“宫崎勤事件”。1988年8月至1989年7月间,日本东京都和埼玉县曾发生连续诱拐杀害幼女案件,即“宫崎勤事件”,也称“东京 ·埼玉连续幼女诱拐杀人事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案犯宫崎勤先后诱拐杀害四名四至七岁的女孩。这一事件引起了日本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媒体在报道过程中把这一恶性事件与“御宅族”联系在一起,使得“御宅族”同“罪犯预备军”画上了等号,在日本社会受到歧视。
2019年“御宅族”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G20大阪峰会前的短短一个月内,日本国内相继发生饭森裕次郎在大阪府袭警夺枪、岩崎隆一在川崎市捅死小学生、日本农林水产省前官员熊泽英昭为避免长子英一郎祸害社会,不惜在东京家中将其杀害等恶性事件。案件中的“当事人”有一个共性,即是地地道道的“御宅族”。由此,日本社会围绕“为何‘御宅族’犯罪率高”的讨论再次甚嚣尘上。有声音认为,这一群体孤独且脆弱,对社会怀有的敌意长期无法排解,最后以“报复社会”的形式集中爆发。
青叶真司正是一个游戏动画爱好者。据他的邻居透露,以前经常从他的房间里传出玩游戏、看动画的声音,邻居不堪其扰,甚至报警。青叶真司平时不太与人交往,所以少有人了解他。因此,纵火案发生后,媒体报道很自然地把“御宅族”和“纵火者”联系在一起,使得这个群体的公众形象再次跌落。
很多日本人反对将“御宅族”与犯罪预备军画上等号,并呼吁媒体要冷静报道,不要使用羞辱“御宅族”的报道逻辑。不管怎样,“御宅族”成为日本一种带有“危险”隐患的社会现象也是事实。
抄袭报复?日本动漫的春天还能维持多久
警方称,青叶当时是叫着“去死吧”进入“京都动画”工作室的。然后,在一层洒满汽油,接着点火。面对警察的讯问, 他还表示:“(京都动画)抄袭了我的小说。”言外之意就是说,这个公司今天所有的荣耀和一切,本来是属于他的。因为被抄袭了,他得不到成就且无处申冤,因此只能关在屋子里颓废,仇恨京都动画,仇恨社会,仇恨世界。
根据这一线索,日本警方展开了调查。调查发现,在京都动画以往的小说征集活动中,的确出现过与犯罪嫌疑人青叶真司同名同姓同地址的人物。尽管京都动画的八田英明社长否认青叶曾参加过小说征集活动,但京都动画的桶田律師却说是“青叶的投稿作品没有通过初审。从迄今为止京都动画的作品没有与其投稿作品类似的内容来看,京都动画公司并没有抄袭”。律师的发言虽然想力证京都动画没有抄袭之嫌,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青叶的作品的确在京都动画公司出现过。目前,警方已经在青叶的家中搜查出诸多小说的原稿、与京都动画作品相关的图片及资料,并将对青叶智能手机中的检索等情况进行解析,相信事实真相很快就能水落石出。
其实,日本的法律是很严谨的,对版权保护非常严格,日本人也很有原创工匠精神,一般不会随便抄袭,但也不排除可能做一定程度的改编。日本的动画虽然享誉世界,但近年来日本动画界的创新动力明显不足。究其原因,是业内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过大、工资待遇不佳所致。如日本知名动画制作公司A-1 Picture曾在推特上发布了一条招募背景美术新人的消息,随后就有人在推特上抱怨工作太辛苦,给招聘工作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众所周知,背景美术对于一部动画的质量影响非常大,其所要承担的工作内容也是很繁重的。背景美术制作人员经常因为其他部门的制作人员拖延动画制作日程而被要求为这种混乱的情况负责,甚至对作品的质量负责。因此,很多不堪重负的员工辞职,导致日本动画业界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下降。在这种背景下,京都动画公司以向社会征集小说的名义寻找创作“灵感”也不无可能。
京都动画的这场毁灭性灾难,毁掉的不仅是画师、手稿,还有动画从业者的信心,以及也许永远无法再次找回的动画系列和画风。这对本就上升乏力的日本动画界的影响不可小觑。我们不禁要问,日本动漫的春天还能维持多久?
纵火案的调查仍在继续,对纵火者的口诛笔伐仍不绝于耳。然而,在我们发泄情绪的同时,是否更应关注事件背后隐藏的矛盾和冲突,从而思考未来怎样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呢?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敏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