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策略研究

2019-09-10谢波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3期
关键词:学习活动主动参与策略

谢波

摘要:开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方法研究非常必要。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总结:设置具体情境,优化课堂结构,使学生有参与的可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使学生有参与的基础;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差异,让人人都有收获,使学生有参与的价值。

关键词:主动参与 学习活动 策略

学校教育把儿童作为发展的主体,先后进行了多轮改革与实践,这些改革与实践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点。可是现实教学里教师不敢或不愿放开,如引导得不够到位,统得过多,设计得严谨,导致大部分学生学得不主动,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得不彻底,学生潜力挖掘得不充分。学生主体性没能充分地体现,自我学习意识还没有真正确立。因此,开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方法研究非常必要。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总结:设置具体情境,优化课堂结构,使学生有参与的可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使学生有参与的基础;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差异,让人人都有收获,使学生有参与的价值。

一、设置具体情境,优化课堂结构,使学生有参与的可能

1.敢于超越课本设置具体情境,实现创新“学材”

“学材”是一种激活了的教材,它是一种生成性的教材,它向生活和生命开放。我们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重组数学材料,创建具有创新性的“学材”,使学生成长为自主的“对话者”。

如教学“通分”这部分内容时,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经过火焰山时,口渴难当,悟空搬来几个西瓜,请同学们帮助八戒选出令他满意的那块。

围绕这个问题大家纷纷开动脑筋在小组中进行交流。经过讨论,同学们得出结论:要想拿到令八戒满意的那快,就要比较5/12和3/8哪个大?这时我接着追问:“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怎么比较呢?”学生讨论后又得出新的结论:把分母变相同了,然后再比较(也有同学说,把分子变相同了再比较)。我又问:“那怎样才能使分数的分母相同呢?”这时同学们又沉思起来,有些学生开始尝试着去解答。过了一会儿,我对遇到困难的学生做了适当的点拨,再导入课题“通分”,并讲解了相关知识。学生很快就比较出了5/12和3/8的大小。对于那些把分子变相同再比较大小的方法,我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表示:“在以后的数学活动课上再研究这个问题。”学生弄清了故事中的问题,实际上已对“通分”有所掌握。

2.开放课堂结构,让学生有参与的可能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建立一种开放性、创造性的形式——现代的智慧教学课堂模式、集体传授、个别反馈和分层教学等多种形式。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有着自身的知识积累、经验总结、思考习惯,他们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让课堂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大胆思考、大胆发言。

例如,在教学“巧算24点”时,为了让思维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有的教师在教学时设计了不同的梯度,为学生掌握方法设置了坡度,一类一类地有序进行,虽然最后不同学生都得到了发展,但学生的思维碰撞减少了。课堂上我将学生分成小组去解决不同的题目,交流时,我让速度快的同学总结方法,在不同组的比较中,学生寻找到最优的策略。由于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于是课堂上呈现出忙碌的景象:有的学生用算式表达,有的学生拿着笔在纸上用示意图圈画,还有的学生将24分解成几个整数加减乘除的形式在设计……学生的思维在这样的组织活动中是自主的,能够进行富有自我个性的挑战,从而让不同的学生都有了充分参与活动的可能。

二、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使学生有参与的基础

生活化的学习内容跟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积累联系紧密,它能够很好地唤醒已有的知识储备,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1.精心设计场景问题,打通学以致用之路

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遇到的场景——体育课,教师组织大家进行一场游戏,但需要大家围绕形成一个圆。

于是大家立刻各抒己见,纷纷说出自己的方法。(1)某一小队站成一条线,以第一个同学为中心点,其他同学的这条线为半径转一圈,在地上留下记号就可以了。(2)找个绳子或一根棍子也可以旋转形成圆……在这样的情景中,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探究式学习,那么探究的成效性一定能够获得提高。

2.抓住生成资源

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经过自己努力“创造”出来的东西,都应该给予足够的表扬和鼓励,因为它能帮助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建立起对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圆的认识教学片段。

在教学了新知识以后(学生通过观察大量实物,折叠、画画、议论,探究出圆心、半径、直径之间的关系),练习中有这样一题:判断圆的半径。

生1:很容易得出OA不是半径,因为线段的另一端点不在圆上。

教师顺手在黑板上将OA延长至OA′,

师:这叫半径吗?

生2:不是,因为连接圆心与圆内或圆外任一点组成的线段都不叫圆的半径。

“可以是半径。”生3急切地站起来说。

教师一下子愣了,“真的吗?”带着微笑问道。这时孩子们的注意力全部被吸引过来了,瞪大眼睛想听个究竟。

“只要用它(OA′)再画一个圆,OA′就是半径了。”生3自信地说。

“有道理,”师拿出圆规边画边兴奋地說,“有创意,你能给这两个圆起个名字吗?”

“像波浪,就叫水波圆吧。”“像方向盘,叫盘圆。”班中一下子热闹了起来。

“它们同一个圆心,就叫……”教师尚未说完,另一学生嚷道:“同心圆”

“好,就叫它们同心圆。”“同心圆一个大,一个小。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圆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吗?”

“半径、半径。”学生们兴奋地齐声说道。这时下课铃声响起。老师意犹未尽地说道:“回家之后,想想看圆的位置跟什么有关?”

在上述案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老师没有刻意追求标准答案,而是优化课堂结构,抓住了生成,让学生在操作中逐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样既满足了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又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究的欲望。

三、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差异,让人人都有收获,使学生有参与的价值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要面向全体、全面提高、实现学生主动发展。我们必须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性格特点、学习的意志力等方面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获得很好的发展。

例如《三角形的高》这一课,教材内容是按照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编排的,以帮助学生逐步理解三角形的高。我按照教材的编排顺序,循序渐进地教学,有些学生存在困难,经过辅导,他的学习成果最终符合书本上的教学要求。

但是这样的要求对于水平高一些的学生来说,却缺乏思考性和探索性,这时候我觉得应当给他们补充一些适合他们的学习任务。

这时,我就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一个三角形应该有几条高?”有学生说有三条,有学生说有时候有三条,有时候有一条,答案不统一。这时候我就引导学生共同研究。

总而言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选择学习材料,设计活动方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当学生主动完成学习任务时,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只有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我们的课堂才是鲜活的。实践表明,一个人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下,学习的效率是很高的。上述内容仅仅是笔者对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策略的总结,不妥之处请予指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蒋玉琴.创生学材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2004(14).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学习活动主动参与策略
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
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