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动趣长廊,乐享童趣时光

2019-09-10盛习敏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3期
关键词:廊道室内

盛习敏

摘要:廊道“微运动”是指在室内走廊上开展的幼儿小型运动,它是户外运动的一种补充,对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即对廊道“微运动”的开展策略进行探讨,希望能为广大教师开展室内运动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室内 廊道 “微运动”

受当前气候条件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我们无法完全保证幼儿每日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达到应有标准。长期下来,幼儿的体能、智力、情绪、个性、认知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和培育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随着幼儿园教学环境、活动器材和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开展室内运动活动的条件越来越丰富。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更需要充分挖掘利用室内走廊空间,进行廊道“微运动”的设计和实施。

一、廊道“微运动”的主题筛选

廊道“微运动”虽然相对开展较少,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幼儿完全自主产生的游戏行为。作为教师,我们同样需要花费充足的精力,结合幼儿的发展目标为他们设计游戏内容,构思主题情景。我们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作为核心参考,结合幼儿园一学期内的中短期教学规划,根据幼儿的不同要求和空间环境情况,确立了廊道“微运动”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幼儿的运动技能包含走、跑、跳、钻、爬、投掷、平衡等内容,我们要将这些能力的发展看成一个整体,有目的、有步骤、全方位地对幼儿进行培养。在主题筛选时,我们要多参考不同幼儿近期在各领域所学习到的知识,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比如幼儿已经学习过数字的运用,我们就以培养其合作和挑战意识、坚持与拼搏精神为目标,根据其数学、上下肢运动和感知运动能力,设计了“球球乐” 廊道活动。对室内各种地形运用材料进行了布置,幼儿需要通过投掷获得足够的积分,随后进入“曲棍球场”,以团队的形式完成曲棍球比赛。借助于这项游戏,我们不仅能通过钻、爬、跨、跳,锻炼幼儿的大肌肉群,促进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还能提高其掷准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以及获得数学初步计算的能力。

二、廊道“微運动”的过程设计

我们会根据运动区域投放各种材料或进行教学设计。比如,我们以灵活改造的理念进行廊道体育环境的创设,多以环形或蛇形设计体育游戏路线,投放钻网、桌椅、大积木等材料,用于开展平衡性、力量、耐性、灵活性、协作性主题项目。

主题确定之后需要对游戏的过程进行科学缜密的设计。在保证游戏形式新颖有趣,符合幼儿探究参与需求的前提下,我们对于游戏的形式和团队的安排都需要进行专门的构思设计。在游戏形式上,设计了竞赛式、探索式和挑战式三种不同的廊道“微运动”。竞赛式游戏具有竞争性,能够大幅度调动幼儿的参与热情,在个体或者小团队式的游戏中可以广泛开展,尤其适用于室内的达标、“军事竞赛”等游戏活动。探索式游戏需要教师设置相应的难度,为幼儿确立趣味性的目标,这样才能激发幼儿思考甚至合作,一些寻宝、解谜式的室内运动就符合这个思路。挑战式游戏是室内运动中的核心部分,它同样需要教师设置趣味性的难度,激发幼儿拼搏与合作的精神。我们在园内开展的花样纸盒(趣味抛接、渡河送信、蜘蛛人),小兵训练营(惊险独木桥、投掷小勇士、神枪手、小兵探险),奔跑吧宝贝(无限闯关、百变秀秀秀、超能陆战队)等系列廊道“微运动”都属于这种类型。对于能够符合不同年龄幼儿发展需求的室内运动项目,甚至可以跨班级组织混龄幼儿,让不同年龄的幼儿结合共同参与,在互动协作中培养大龄幼儿的团队互助意识,让低龄幼儿获得学习模仿的机遇。我们还可以设计一次“运货”的趣味游戏,让幼儿们用自制道具运输“货物”至超市,获得报酬。幼儿在游戏中自行观察思考路线,选择运货方式,制定“红绿灯”等运动规则,最终生成系列性的趣味主题活动。

三、廊道“微运动”的环境优化

相比于室外运动场地宽敞简单、可塑性强,廊道空间因为较为狭小,所以组织策划运动项目相对较为复杂。我们对于室内运动的环境场景也需要制订适当的优化策略。走廊空间狭长,目视方向简单,适宜开展运动量较大的奔跑、跳跃、爬、投掷等“线性”游戏。我们需要对符合廊道特点的游戏进行设计和优化改造,在保证幼儿安全运动的前提下,尽量设计出新奇性和趣味性十足的游戏项目。需要特别提及的是,有时教师在进行廊道“微运动”策划时,会忽视上下立体空间的开发,只着眼于地面的创设,这是非常可惜的。墙壁可以设计固定的运动器械,上下空间可以进行巧妙的开发,如我园的廊道、墙面、空中地面都进行过相应的活动设计,教学效果显著。从材料投放来说,我们需要多结合幼儿的表征能力,投放生活中常见的、易于操作应用的低结构材料。一方面这些材料幼儿熟悉,具有天然的亲和性;另一方面,这类材料可塑性极强,教师易于操作、改造和布设,幼儿也能在合适的机遇下参与游戏道具的制作,游戏趣味性和教学延伸度大大增加。比如以各种纸箱为主要材料实施开展的“小兵玩转纸箱”运动,以及以纸棒和塑料棒为核心材料开展的“棍棍棒棒” 运动,都适合用这类材料。

四、廊道“微运动”的过程监控

环境创设永远只是开展教学的基础,想要真正让幼儿在廊道“微运动”中获得成长和乐趣,还需要教师进行恰当的教学指导。首先,在游戏开始阶段,要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提高其专注度,有时考虑游戏本身的性质,教师甚至需要借助于情境引导幼儿合作交流,结成小组。比如,我们开展“小兵训练营”,就可以创设战场故事烘托氛围。同时,在活动开始前,就要对游戏本身的难点、问题点、幼儿可能发展的状况做出预先估计判断,并思考出恰当的解决方式。这些解决方式要尽量以侧面提醒为核心,减少直接的行为指导和示范。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以游戏参与者的身份介入游戏,辅助幼儿进行思考,共同完成游戏目标。如果游戏过程中发生了超脱预期的情况,则教师要根据现场做出恰当的处理,尽量在不破坏幼儿游戏氛围的前提下施以合理的解决方式方法。为了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游戏中教师要注意观察,适时提醒幼儿擦汗、喝水。活动结束后,要逐一检查幼儿的身体情况,保证游戏没有造成任何运动性伤害。最后,教师要结合游戏的主题模式,给予一些巧妙的评价性鼓励,让幼儿们都能从游戏中获得快乐,激励他们继续尝试,继续进步。比如,我们开展“小兵训练营”活动,在游戏结束后就可以授予幼儿“军功章”;开展“奔跑吧宝贝”活动,就可以奖励幼儿自己在游戏中的名牌等。

可以说,廊道“微运动”充分利用了走廊空间的地形和环境,其小而微的特点,别开生面,让习惯了开阔性户外运动的幼儿有了新鲜的感觉,吸引了幼儿参与室内运动。丰富多彩的室内运动的设计,让孩子们体会了小空间的别有洞天,孩子们在种类各异的室内运动实践中锻炼了身体,发展了个性。

参考文献:

[1]黄玉婷.巧用空间妙用材料 玩转室内运动[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8(2).

[2]刘金兰.幼儿园室内运动游戏的组织策略[J].现代教育,2018(8).

[3]杨滟.幼儿室内微运动项目的开发与实践[J].教育(周刊),2018(44).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廊道室内
最美城市“绿化带”
大美黄河生态廊道
漫尘的诗
浙中生态廊道建设的“三赢”策略探析①
工业遗产廊道的旅游开发
浅析绿色植物在室内环境中的几重作用
现代室内软装饰的个性化设计分析
探究住宅室内设计中的采光与照明
北京市将引风除霾
浅谈酒店室内植物景观营造构思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