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思想政治课程的“广义政治系统”教学理念

2019-09-10金剑锋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13期
关键词:新课标

金剑锋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课历来就是一门紧随时代、紧跟社会的学科,而且它与历史、地理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科专门化,在一段时间内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系统把握,但过度的专业化,很容易造成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的形而上学,不利于学习质量的全面提升。所以本质上看,任何一类“狭义”的知识,都是一个广义系统。因此,广义政治系统理念也就孕育而生,这也是新课标的应有之义。

关键词:新课标 广义政治系统 综合性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术界一股以综合性研究的浪潮也随之兴起,如科学界流行的大科学、大工程。笔者认为,广义政治系统——粗略的表述——首先从具化的人、事与物出发,总结一般性的规律,再从这规律入手,构建人类社会发展结构,从而把握历史的脉动,同时从世界形势揭示中国历史和社会问题。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强调对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综合性探究。其实,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实质就是在学习政治。新课标体现的变革精神要求我们:把握政治知识内在的统一性和知识的实践形式多样性的有机结合;把握政治知识的思想性和经验性的有机统一;把握政治知识和社会生活的有机联系。这同时也是广义政治系统理念的必然要求。

一、广义政治系统的应有之义

什么是“广义政治教学”?也就是从一个事件或者事物(新闻、学生生活环境或者当地实际)——无论热点,还是再普通不过的事物——来看教材上相关的道理;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新型国际关系构造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整体观整合梳理书本内容,从中西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比较中揭示中国社会的特殊性,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活的灵魂”,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内涵与实践意义。

从上面的观点来看,我们的教学局限于所谓“知识点”或者“考点”,不仅是对日益发展的社会的置若罔,对社会资源的“浪费”,也是对思想政治课程的“思想性”的忽视乃至歪曲。那么如何在现有的课堂开展这样的“广义政治系统教学”?

不得不說,我们现在绝大部分地区使用的高中政治教材,在编写体例和内容呈现形式上比以前丰富灵活多了。首先从经济、政治和文化这三个人类社会的基本领域具体分析社会现象,然后从哲学角度站在人与自然的高度上概括整个世界的一般规律,这符合人们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但是对于这种知识呈现方式,有些教师存在异议,这也很正常。比如《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有些老师认为应先教后者,因为前者中有不少内容涉及哲学部分。矛盾两分法及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内容,在《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均有涉及,且哲学色彩比较浓厚。但笔者认为这对教学影响不是很大,因为恩格斯说过:“人们远在不知道辩证法之前,就已经辩证地思维了。”高中生毕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着一定的哲学思想基础。这部分内容只要适当地点拨,大部分学生还是能够理解的。不过教材在表达文化的一般性内容时,倒是可以多提供点实例,多让学生感受古今中外文化的魅力,使学生能从国家、民族、社会这一系列的整体上把握文化现象及其本质,或许这也是当初高中思想政治课专门增添“文化生活”这个模块的初衷吧。如果说经济生活能让学生感受到人类社会物质财富的巨大能量,那么文化生活,包括哲学思想在内则让学生感受到人类社会精神财富的巨大能量。同时,这也是“广义政治系统”教学的本质要求之所在。因此,只要教师始终以民族、国家和社会等大角度引导学生,就能使学生掌握“广义政治系统”的基本思维方式并在这门学科中予以运用。

二、开展“广义政治系统”教学的方式

当然,教学贵在实践。但实践方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方式,因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活动核心是思维”。笔者认为,广义政治系统的思维方式就在于:具体内容在一般性思维中循序渐进地展开,一般性内容在具体分析(也包括综合思维)中得到全面充实的阐述。虽然做到这一点不太容易,但我们可以试着探索。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状况”这句话,不是仅历史唯物主义就能概括的,它包含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内涵。可以说,这句话是我们政治教材的最集中的理论概括。而我们的教师通常在复习中很少将四本必修教材的相关内容联系、集中起来,不能不说是遗憾。

笔者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归纳了以下途径,为广义政治系统教学服务:

1.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时政要素,对所教内容胸有成竹

(1)着重挖掘高中政治新课程中关于时政要素的教本内涵

高中思想政治课虽然没有直接设置时政专题,但是在新教材中却渗透了大量与时政内容密切相关的知识。如:中美贸易战、转变经济发展新动能、网络直播切合教材经济和政治生活中的社会内容。

(2)利用好各大媒体的新闻报道

教师要配合教材,利用好各大媒体的新闻报道,及时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拓宽学生的视野,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关注力和兴趣,培养学生的时政意识。比如2018年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相关活动,各大主流媒体做了大量而细微的报道和解读。这些时政报道都应该成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好材料。

2.采取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1)角色模拟

角色模拟的活动可能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因为在这种教学环境下,高中生处于一种“真实”的情感体验氛围中,就像在游戏中一样。例如,在学习《政治生活》“联合国”内容时,可以让班级学生模拟联合国各国家代表参加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例会;学习《文化生活》时可将“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文化传播的途径”的知识整合,让学生模拟导游和游客,介绍本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让学生感受到学校文化也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研究性学习

纵观高中政治新课程教材,每个单元都设置了综合探究,这是帮助学生体验生活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好好利用。研究性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运用将有助于提高时政意识教育的时效性。通过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发现问题并提出措施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去关注社会。

三、展开“广义政治系统教学”的现实必然性和客观必要性

综前所述,广义政治系统的内涵比“思想政治”更准确地把握了这门学科的性质,因为它能反映从小学“品德与社会”到初中“思想品德”再到高中乃至大学“思想政治修养”的连贯性。思想是这门学科的核心与灵魂。人是一棵会思考的苇草,每一位“政治”教师都是思考的苇草,学生也会受其滋润。“从那些看来同直接可见的真理十分不同的各种复杂的现象中认识到它们的统一性,那是一种壮丽的感觉。”正是有了思考的力量,才会让中华民族永久巍然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因此,培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更能突出思想政治学科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实施广义政治系统教学,就是这种“命运共同体意识”在教育教学的具体实践,是让理性的色彩和社会的视野融入教学中的具体过程。

参考文献:

[1]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9.

[2][美]爱因斯坦著.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57.

[3]朱振华.时政意识教育在政治教学中的渗透[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10).

[4]刘艳超.中学物理优质课的特点、问题与改进建议:基于教师课程知识研究的视角[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11).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新课标
解析新课标下高中数学建模教学策略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浅谈新课标下如何培养高中生数学建模素养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基于新课标的历史复习深度教学
The Listening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enior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2017)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听力教学
高考《不等式选讲》考什么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二卷理科数学试题分析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