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善“以健康建设为中心”的社区体育服务路径研究

2019-09-10刘燕余丙炎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7期
关键词:体医融合社区体育

刘燕 余丙炎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追求健康的观念越来越强烈,低层次的健康需求正在向更高层次的健康需求迈进,人们需要的健康生活方式和锻炼身体需求与社区体育场地、配套实施、及相关资源矛盾越发显得突出。本文以健康建设为中心,就如何加快完善社区体育服务,解决日益激化的矛盾提出相关研究路径。

关键词:社区体育;健康建设;体医融合

1 前言

2014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江苏调研时,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如今这句话已成为一句流行语。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一条红线,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力量来源。发展体育事业的根本目的是致力于提高全体人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使全体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社区体育服务发展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党中央国务院将体育作为健康中国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势必要把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落实好,树立“大体育、大健康”理念,做到全地域覆盖、全周期服务、全社会参与、全人群共享,不断完善和强化“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参与”的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且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如《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全民健身工作提出了明确的阶段性目标和任务。但全民健身活动重点的社区体育健康运动服务却进展缓慢,存在着社区体育场地不足、质量差,体育设施类型少、数量少,环境差现象,现有的场地也得不到维护,更谈不上对社区体育管理和组织指导等诸多问题,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健康需求,无法落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体育健身权益。

3完善“以健康建设为中心”的社区体育服务路径

3.1社区体育场地建设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增加资金投入

坚决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把各类体育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按相关标准规范配套群众健身相关设施,不得低于规定标准,对于老城区与已建成居住区无社区健身设施的,或现有设施不达标,通过改造等多种方式予以完善。希望政府在对社区体育场地和设施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更好的贯彻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要求的“积极发展社区体育”,尽可能为居民健康提供便利。

3.2 社区体育资源避免重建,切实加强社会资源的整合、拓展和开放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十四条规定:“落实国家关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体育场地设施或挪作它用。各种国有体育场地设施都要向社会开放,加强管理,提高使用效率,并且为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便利条件”。以及出台很多学校体育资源向社区居民开放的实施办法,推动社区体育发展。

3.3 社区体育工作中融入“体医结合”理念,共促全民健康发展

体医结合是指体育和医疗的相结合,体育学科主要提供的方法和手段,医疗学科主要提供的思路和路径,用医疗学科的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将常见的体育运动方法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使之处方化,让体育运动更加有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体育与医疗都是健康促进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是推动健康中国的共同动力,缺少体育手段的医疗和盲目的体育运动都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体医結合的主要实施目的就是“全民科学健身活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国家要加大资源投入到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而非疾病的治疗中,利用体医结合的知识方法制定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态的安全、专业、可操作性的运动健身方案,要防患于未然,推动健康关口前移,传播更多的“主动健康”理念,充分发挥体医整合成果对健康的促进作用。

3.4 激发市场活力,满足人民多元化的社区健身需求

政府的公共体育投入,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只能满足社区民众的基本需求,不能提供多元化丰富健身需求。而市场可以在资源配置中的起决定性作用,满足人民多元化健身需求。社区体育服务必须既要充分发挥政府在保基本、促均衡中的基础性作用,将财政资金投入体育场地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中去,又要充分激活市场活力,促进体育产业化发展,培育更多市场主体,激发民间资本借助公共资源开展体育赛事、组织活动、培训服务等活动,加强对基层对社会组织的指导,提供多元化丰富的体育消费活动。同时,社区自治组织也要引进竞争机制,引导具有自主品牌、创新能力的体育产业进入社区体育服务,增强社区健身的质量和品质。

3.5 建立健全社区体育管理机构,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

目前,我国社区体育发展地域差别比较大,发达地区已经配备相应的社区辅导站,有专门的体育指导员,体育社团组织相对健全,基本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而落后地区或城乡基层单位,没有专门的街道、社区体育指导员等,体育健身活动的组织大多是群众自发组织的,缺乏社区体育开办经验,开展的群众体育健身种类少、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无法开展一些形式多样、群众喜闻悦见、适合不同人群的活动。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社区体育服务,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健身,政府部门应建立健全社区体育的组织管理机构,加强对社区体育活动的管理与指导,搭建更多顺应时代发展、全民需求的健身平台和全民竞赛体系,继续做好每年的体育惠民工作,将社区体育纳入正常、健康的轨道,鼓励和激发更多的人民群众参加体育健身,进一步增强人民对健康获得的幸福感。

参考文献:

[1]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快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在全省体育公园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http://tyj.wuxi.gov. cn/doc/2017/05/31/1336873.shtml

[2]陈永婷等.“体医结合”健康服务模式在社区体育中的运用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04):152—153

[3]李金才.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08):72—78

作者简介:

刘燕(1982—),女,安徽合肥人,硕士,安徽工商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学训练学。

余丙炎(1980.10-),男,汉族,安徽霍邱人,体育学硕士,副教授,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经济学研究。

基金项目:2016年度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安徽省社区体育现状及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K2016B014)。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公共课教学部 安徽合肥 231131)

猜你喜欢

体医融合社区体育
2型糖尿病中医体医融合技术纲要
体医融合背景下高校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探究
关于体医融合人才培养的探析
“体医融合”下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体医融合背景下社区医疗与体育健康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体医融合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创新模式与路径选择
大学体育与社区体育互动研究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