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江西民歌《兴国山歌》的艺术特征

2019-09-10周倩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3期
关键词:艺术特征

周倩

【摘要】  江西兴国是著名的山歌之乡,而兴国山歌则是一种独具特色、又饱含客家民俗风情的山歌形式,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兴国山歌》刚健粗犷而清新动听,高亢激越又朴实平易;不仅在当地广为流传,而且凭借兴国山歌的接地气使兴国山歌传到了全国各地,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赞赏和喜爱。兴国县也因此成为了“山歌之乡”。本文以民歌中具有代表性的江西民歌《兴国山歌》为研究对象, 从它的音乐特点、歌唱法及歌唱审美等方面来探讨兴国山歌唱方法上的特点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  江西民歌 客家音乐 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3-163-01

一、《兴国山歌》的调式调性特征

兴国山歌通常采用的是五声调式,因为山歌大部分是即兴的,所以会出现时值比较短的偏音。兴国山歌主要分了徵调式和羽调式两种。不同种类的山歌用的调式也不大相同。兴国山歌的调式调性大部分是让人感觉朗朗上口的,因为当时的人习惯了欣赏羽调式,徵调式可以说是由羽调式发展而来的。羽调式的兴国山歌占了山歌的绝大部分。

演唱中有很多的经过音也是山歌的一大特色,经过音的作用更是即兴演唱用的比较多的。乐句“尧舜登基一百年”和“高山崠上开良田”的最后都落在了主音G羽上,而这两个乐句的跌板处(兴国山歌在落韵时结束在主音上,当地人称之为“跌板”)都用了切分的节奏,并且在音调上构成了小三度,再下行回到主音,使旋律稳定在羽调式上。

兴国山歌有时还会有别的调式调性产生,第一小节到第十四小节最后的音都落G羽音时,属于规整的G羽五声调式,而后旋律发生了变化,从第十五小节到全曲结束,调式由G羽五声调式转换成了G徵五声调式时,就是典型的同主音的调式交替。以五声音阶为主,以六声音阶为辅;以羽调式为主,徵调式为辅;以单一调式为主,调式互相的转换和交换为辅都是兴国山歌在调式调性上的重要特征。

二、《兴国山歌》衬词的特征

兴国山歌最早都是用的方言比较多,在之后的发展中慢慢有了很多首普通话版的兴国山歌来适应当下的社会需要。在兴国至今还流传的一句俗话:“两句唔(不)成古(谜语),三句唔成歌。”因此,兴国山歌多为七言四句,在一般4句体结构中是由4句歌词6个乐句构成。而《兴国山歌》头前都有一句特殊的客家方言中的感叹语气词作为发端语——“哎呀嘞”,这是“哎呀嘞”即是引子又是音乐动机。当演唱者唱出“哎呀嘞”的同时就意味着兴国山歌已经开始了。而歌曲想要表述的情感不同,它的语气音调也不同。歌曲中的衬词“哎呀嘞”就具有节奏开阔,音调明亮的特点,所表达的情绪也是热情奔放的,有强烈激动的感情色彩。并且通常来说在“哎呀嘞”的音调中,一定会出现节奏自由包含着全曲最高音的乐段,让人感受到歌唱者充滿了热情的演唱。

口头即兴编创是兴国山歌的重要特点,民间流传的几句顺口溜形象地概括了《兴国山歌》口头创作的特点:“开头一声`哎呀嘞…'大水抛浪浪奔腾。歌头一句或两句,见景抒情即兴生…”。这说明了兴国人民唱山歌的语言具有非常的即兴特征,同时又和兴国地方的客家方言结合起来在歌尾之前,有一句呼应语“心肝哥(妹)”,现多称“同志格”,与开头的“哎呀嘞”相呼应,“哎呀嘞”是《兴国山歌》的重要标志。它们通常由四种固定的音调和衬词组成,由此构成了兴国山歌与其它客家山歌所不同的音乐特色,因而,兴国山歌又有“哎呀嘞”的别称。

三、《兴国山歌》的演唱特点

(1)演唱的呼吸与共鸣

《兴国山歌》一般使用的方法是快吸快呼,是指在吃惊的状态下打开口腔,吸气但不深吸。这种演唱方法适合需要演唱一些明快的节奏的歌曲,带着兴奋的演唱。《兴国山歌》在对歌时情绪更为激动下而感慨出来的“哎呀嘞”就需采用这一呼吸方法。山歌歌手们都是看见美好的景色就放声歌唱来表达自己当时愉快的心情。很多歌唱者就有可能是耕作的农民,他们歌唱起来也是很朴实无华的,带着浓浓的泥巴味来歌唱,所以气息更是由情带气,用感情来带动气息。

根据兴国山歌不同的唱法和不同的体裁,它的歌唱共鸣可以分为高、中、低声区共鸣。

(1)高音区共鸣

如果到了室外需要放声高唱时,一般会用高音区的共鸣,来达到《兴国山歌》高亢嘹亮、激越豪壮的效果,一开口的“哎呀嘞”正是情绪表达很明显的方式,一般采用的就是高音区共鸣。

(2)中声区共鸣

指的是自然的口咽腔共鸣。民间歌手经常讲的“天堂走音”、“响在喉咙”所指的就是这种口咽腔共鸣,这是兴国山歌中最为常见的共鸣方式,因为传唱山歌的大部分是兴国的群众,没有歌唱功底,在中音区用的共鸣是较为多的。但是在兴国山歌中耳熟能详的歌曲也用到了这种共鸣。

如《红军阿哥你慢慢走》这首曲子,运用了中音区的共鸣,整首曲子的音调不高,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节奏比较缓慢。一声“哎呀嘞”道出了阿妹对红军阿哥深深地不舍之情和要离别的悲伤之情。

(3)低音区的共鸣

低音区共鸣是用胸腔震动来产生共鸣,低音区的共鸣都是比较浑厚有力的,低沉又清晰的,音区调整的共鸣也会有所变化,随着音区气息和胸腔震动的变化也随着变化,低音区的共鸣有时就像叹气一样自然。低音区的共鸣看起来简单其实在歌唱技巧上这种共鸣相对其他两种共鸣来说是难度更高的。歌曲在要用到低音区共鸣时,通常是在一首歌的结束句上面。而低音区作为表达歌曲悲伤低沉情感的演绎上在兴国山歌里运用的比较少,兴国山歌的根是方言,而兴国的方言来唱歌通常都不会整首曲子都是低音的线条。低音区共鸣用的最多的总的来说就是在衬词上面,比如说歌曲快结束的时候唱的“小阿妹”“阿哥哎”等等就会用到低音区的共鸣。

《兴国山歌》充分体现了江西民歌的风格与特色,又是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常具有研究价值。分析《兴国山歌》旨在宣扬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进而传播民歌的博大精深!

猜你喜欢

艺术特征
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与传承发展研究
电视摄像技术中的画面构图艺术分析
对话凡高
蘩漪和陈白露人物形象艺术特征浅析
广西贺州过山瑶尖头头饰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天趣自然 质朴归真
壮族传统服饰的艺术特征及创新应用
浅析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