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微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2019-09-10张妙爱
张妙爱
【摘要】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开展相应的课堂微实验。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应的物理知识;通过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物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科目学习,取得更好的成绩。本文就课堂微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课堂微实验 高中物理教学 作用 分析探讨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3-054-01
微实验简单来说就是实验的微型化,通常指的是一些取材方便,操作容易的实验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不需要精密的设备,操作过程也较简单。这种实验可以是教师开展、学生观察的演示实验,也可以是学生自主进行、相互配合完成的实验。
一、在合适的教学环节应用课堂微实验
课堂微实验都比较灵活,可以安排在相应的教学环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或将微实验设置为课堂传统实验的补充部分,与传统实验进行相互呼应,构成一个有机的教学主体。高中物理教学中很多教学环节比较枯燥,部分物理知识通过演示的方式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在合适的环节安排微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
举例:必修一第3章是对力的学习,需要让学生充分的认识常见力,以及力的合成分解原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常见的玻璃瓶、铜丝做放大微小形变的演示让学生认识形变;通过沙子、书本交叠做摩擦力演示;通过小车、塑料板等演示力的合成分解,让学生认识到力的产生原因、作用效果、合成分解原理。通过这种方式还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创新能力。
二、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通过与学生互动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很多学生难以在课堂上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一般来说教师在进行传统实验演示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不会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中,更不会参与到设计过程中,更多是通过观察来了解实验的结果。所以很多学生对于实验的意图和过程都是一知半解,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得到的反馈信息都是表面化的。而微实验由于实验时间短、效果明显、方案新颖,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借此机会与学生进行互动,增加学生对实验方案设计、操作的参与度,活跃课堂气氛。
举例:平抛运动的教学教师可以放弃传统演示实验,就地取材用粉笔的运动引入,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展开观察运动形式、測量运动时间等活动,在这一过程中进行记录,让学生们讨论如何记录运动过程中的信息,采用什么器材和方法记录,并且在记录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平抛运动形式,甚至熟悉运用描述运动的公式,从而更好的进行运动这一章节的学习。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展课堂微实验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很多物理概念都比较枯燥,在长时间的学习之后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将课堂微实验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能使课堂教学过程变得更加丰富,通过开展实验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学习的过程能够具备足够的兴趣。通过学生动手实验的方式引发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举例:自由落体运动:一种特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直接灌输概念看似非常节省课堂时间,但直接进行套概念的运算是非常枯燥的,学生很容易走神,也对这个概念没有学习兴趣,导致一知半解,容易出错。生活中累积的重的物体下落快的前概念也并没有被纠正。我们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设计实验来证明自由落体到底是种什么运动,如采用不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粉笔或其他现有的物体观察下落时间。学生讨论设计并实施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会非常好奇到底是什么影响了物体下落的速度,从而更加主动的进行学习。
四、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
开展课堂微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观察、触摸等这些都是人体的一种感性认知,物理虽然是一门自然学科,但也需要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感性认知来分析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微实验让学生多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并且对一些常见的现象进行分析和探讨,使其积累更多的知识应用到物理学习中。
举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一内容就可以让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两个同学手掌相对互相推,两块磁铁互相吸引或排斥等,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对其产生原因以及产生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存在一个正确的认知。还可以让学生之间小组合作讨论拔河的输赢如何决定:在课堂上来一次小型的拔河比赛,特意挑选身材力量明显悬殊的两队同学进行,明显处于弱势的一队同学该如何获取胜利?让学生认识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和判断条件,对易错易混淆概念有清楚的认知。同时使得学生积累相应的经验和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感性认知,并且对实验的过程存在一个直观的感受,使得学生能够直观深刻的认识这一概念的本质。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开展课堂微实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训练,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相应的基础知识,锻炼学生自身的能力,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等。因为这种实验比较小,在开展的过程中受到的限制少,具有更多的优势,可以应用在合适的教学环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开展课堂微实验的过程中,还可以营造一个更加的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在这种氛围中更好的学习。
[ 参 考 文 献 ]
[1]许文文.高中物理仿真实验与真实实验的比较[J].物理通报,2019(05):83-85.
[2]秦海霞.课堂小实验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22):68-69.
[3]孙洋.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高中物理教学设计研究[D].宁夏大学,2016.
[4]窦衍花. “教学案一体化”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究[D].鲁东大学,2013.
[5]张冬梅. 高中物理演示实验的设计方法研究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8.
[6]黄胜胜. 运用实验突破高中物理教学难点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D].西北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