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

2019-09-10廖彩芳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39期
关键词:健康心理良好习惯行为习惯

廖彩芳

对于儿童教育的目标,西方家长认为是“快乐”,而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家长则认为是“成功”。教育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育模式。中国的儿童教育目标决定了中国家长认为孩子最需要的教育就是上重点小学、上重点中学、上重点大学,接受最权威的教育,接触最优秀的名师。尤其是城市的家长,他们超前的竞争意识决定了他们对孩子的教育也是超前的,孩子们小小年纪就得进各式各样的培训班,学音乐、学美术、学奥数、学英语、学舞蹈……任何一位家长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至于孩子们的习惯和健康问题,家长倒是考虑得不多。

事实上,这样的教育观念已经引发了一系列不良的教育后果,其带来的种种隐患更是令人担忧。笔者从自身的成长经历,以及目前教育存在的众多问题使笔者看到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健康心理培养的重要性。李嘉诚在汕头大学为学生演讲时提出:“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从中我们看到习惯与命运的关系是那么紧密。笔者坚信,我们的孩子最需要的教育应该是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健康心理的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健康的心理是孩子们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拥有这两样财富就拥有了幸福的人生。

一、良好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行为习惯即是一个人的素质所在,一个拥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必是素质较高的人,而个人素质在很大程度上直接体现民族素质。可以说个人素质的一小步就是民族素质的一大步,而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是教育。近年来,中国国民素质引起世界关注,有社会学家下了这么个结论:经济的发展与国民素质的提高呈严重的反比例状态。如果这个反比例继续增大,中国将是他国的“砧上鱼” 。我们且先看看外国人不喜欢我们的哪些行为:1.礼仪之邦缺礼仪。中国的交通给老外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一片混乱”。机动车比行人牛,不让行人,尤其是宝马等名车;乘客上公交车不是鱼贯而入,而是蜂拥而入,气势如蛟龙入水,场面似打群架,只是为了霸占好位子;2.自私自利,不管别人。外国的孩子从小接受这样一个教育原则:你不能麻烦别人。但在中国,不乏一些人给别人添了麻烦时并不会轻易向人道歉,只顾自己舒服,不顾他人感受;3.不讲卫生,环保意识淡薄。新加坡是个通用英语的国家。其公共设施的标语大都是用英语。但有关环境卫生的标语却是用中文,诸如“请带走你的垃圾”“请勿随地吐痰”“请勿攀折花草”之类的。一个中国校长参观完问起缘故。解释员说道,犯上述错误的大都是中国人,因此专门用了汉语提示。那个校长回国后对他学校的师生说:“不讲文明也是一种国耻!”国民的文明素质直接就是民族人文精神的体现,而一个民族的人文精神是那么的重要。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先生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而如果没有优秀的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

上述问题归根到底是习惯的养成问题。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哪来良好的素质。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放在教育的首位。道德教育永远是一个太不轻松的话题,永远是教育的重头戏。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又是道德教育的重头戏。良好习惯包含的范围很广,对于孩子来说,如,早晨起床自觉刷牙、洗脸、吃早餐的生活习惯;过马路走天桥、斑马线,看红绿灯,上公交车排队,在车上让位给有需要的人等社会生活的规则;与老师、同学见面主动打招呼、问候等人际交往的礼貌习惯;爱护花草树木、讲究卫生的环保习惯;每天坚持预习、复习、写作业的学习习惯…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良好习惯。而不好的习惯也是很多的,如,走在大街上呼唤乱叫;上公交车你推我挤;打架、骂人、说脏话、吸烟、占小便宜;不顾他人感受、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见到老师、同学不理不睬…这些都是很没素质的行为。可见良好的习惯是孩子生活方式健康的表现,它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品德,有利于孩子自身健康的发展,更有利于社会的文明。小学生还未成年,是养成好习惯的最好时期,也是坏习惯养成的最容易时期。好习惯将终身受益,坏习惯将危害人生。因此,作为家长,作为老师,作为校长的,都必须非常重视孩子习惯的养成。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孩子习惯养成的培养工作呢?重任落在家长和教师的肩上。家长和教师必须紧密联合起来。而习惯的养成无非就是多次重复的结果。因此,概括一句话:家长和教师必须紧密联合起来坚持不懈的、脚踏实地地去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孩子的习惯可以归纳为六大点:1.认真学习,勤于思考;2.自理自立,科学生活;3.文明礼貌,遵守公德;4.团结同学,待人真诚;5.热爱劳动,勤俭朴素;6.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这六个方面是紧密相连的,共同组成良好习惯的系统。

二、健康心理的培养

目前,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尤为令人担忧。近年来,有很多中小学校频频发生校园暴力事件。今年五月初,济南市一初三学生用菜刀砍死了她的同班同学。类似的事例还很多。惨案的发生让我们看到了孩子的心理存在着众多的缺陷。在第28界心理学大会上,美国心理学专家琳达·卡姆拉斯在她发表的《中美儿童发展》文章中显示:与美国儿童相比,中国儿童发生内向、孤僻、焦虑和社交问题的比例分别高出92%、31.3%、138%;调查显示,中国目前约有20%的兒童出现抑郁症。中国儿童教育的症结集中地体现在大包大揽和高期望值上,这两点可以归为父母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和宠爱。

针对这样的状况,孩子的身心健康问题就必须引起父母和教育者的高度重视。父母和教师都应该主动积极地去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和心理需求。只有在摸准了孩子的心理后才能更好地对孩子实施教育。

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一切问题,好的坏的,都可以从家庭教育中找到根源。家庭成员中的不良嗜好,如赌博、酗酒、不和睦和单亲家庭,对孩子心理健康影响最大。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留出足够地自我空间,要以平等地方式多与孩子交流;多给孩子一些微笑,少发几次脾气,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纪伯伦这样教育家长: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小,要像对待成人一样尊重他。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大,要像对待婴儿那样爱护他;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而作为教师,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充分尊重孩子,关爱孩子。特别是对那些有心理缺陷的孩子,教师尤其要关爱。此外,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民主上进的班集体也是很重要的,孩子生活在这样的集体中,会格外的快乐。

对于孩子的习惯,总结为一句话:行为优秀不是优秀,习惯优秀才是真正优秀;而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笔者也总结为一句话:健全人格、健康心理的培养比谋生手段、竞争能力的培养更根本,更重要。

猜你喜欢

健康心理良好习惯行为习惯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辽宁省盘锦市注重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如何培养“优秀生”的健康心理
加强班级教育有效管理,激发学生追求幸福指数
小学体育教学中良好习惯养成策略探究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浅谈寄宿制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健康心理
马斯洛理论与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健康心理养成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