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诊断与自我校正的路径和策略

2019-09-10詹莎琪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39期
关键词:学段习作文章

詹莎琪

【摘要】笔者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从“望·闻·问·切”四环着手,对作文进行合理“诊断”“对症下药”,通过自改和互改,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望·闻·问·切;作文指导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有十处提到修改,指出:“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笔者在2019年10月至11月为陆丰市小学语文教师作关于《部编语文教材解读及实操》的讲座,期间做了关于小学高年级教师批改习作现状的问卷调查。在168份有效答卷中,带一个班的语文教师占95.81%,班级学生在50人以内的占95.81%,师资与学生人数配备相对合理。32.93%的教师在三个小时内可以批改完一个班的习作,需要三个小时以上的占55.09%。可见习作批改占据了教师大量的时间。按每周一篇周记,每个单元一篇习作计算,教师经常处在“埋头苦干”当中。就“采用哪种方式批改习作”这道多选题,96.41%的教师选择全批全改,批改形式较单一,也导致批改效率低。高达91.02%的学生不会修改习作。高达56.89%的教师认为学生的习作水平不见起色,35.93%的教师对习作教学存在很多困惑,感到无从下手。

第三学段习作教学的调查对我们做好第四学段写作教学具有启示意义,我们的写作教学要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

传统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比较注重在课堂上的作文指导。为了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笔者对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63.16%的学生“喜欢写作”,50.88%的学生感觉无从下笔。作文教学仍旧存在“心中有话,笔下无文”的尴尬。大多数学生对教师批改完的习作看一眼评语就收起来了,直到下一次写作才又拿起作文本。教师的批改没有得到有效反馈,学生的进步也不够明显。《课程标准》要求:第二学段(3~4年级)“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第三学段(5~6年级)“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第四学段(7~9年级)“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教学生学习修改自己的作文,互相评改作文,是一项辛苦但值得的工作。教师应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逐步把修改作文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笔者运用思维导图,用“望·闻·問·切”四步法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此法注重将作文教学中“重讲解,轻修改”扭转为“巧讲解,重修改”,分阶段、分步骤地引导学生主动地分析作文,掌握修改作文的套路,化被动为主动,把自己当作是“读者”或“教师”,“对症下药”。

一、望:细心阅读,善于发现

学生要养成自我修改作文的习惯。要学会认真阅读自己的习作,善于观察,发现自己习作的问题,做到“四看”:一看版面,是否工整。“字好一半文”,字迹工整,卷面干净整洁,能为文章的第一印象加分,让读者赏心悦目,有看下去的欲望。引导学生写作时先打腹稿,想好了再下笔,让文章一气呵成,不要涂涂改改,影响版面美观。

二看标题,是否得当。从标题可以看出写作的主要内容、作者的出发点、甚至是文章的中心、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学生要重视标题,看自己设置的标题是否能很好地为文章服务?是否新颖,能让读者眼前一亮?比如,写关键词为“教师”的作文,我们不建议学生仅仅以《我的教师》或《我的语文教师》等为题,而是鼓励学生以《难忘师恩》《难忘的开学第一课》《老师,请收下我的这朵康乃馨》等为题,让读者从题目中生发感情。

三看字数,是否达标。有的学生因为心无感受无话可写,体验匮乏无从下笔,积累欠缺导致没有好词佳句,作文空洞乏味。教师在指导写作时可提醒学生“字数不够,心理活动或语言对话凑。”这里说的并不是随意凑字数,而是要联系实际,想一想,“我的真实感受是怎样的呢?我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作文的主人公不是打哑语,他们有静有动,有悲有喜,有笑有泪,应该有丰富多彩的语言,有沟通有互动,充满生命力。一个同学在《难忘师恩》中写道:“有一次,我没有完成作业,我以为詹教师会批评我。我去她办公室时,一言不发,一直低着头。”我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修改作文,他写道:“当詹教师把我叫到她的办公室时,我的内心充满了忐忑。我害怕她批评我,害怕她告诉我的家长。但是,詹教师只是温柔地对我说:‘昨晚你没有认真完成作业,我相信你是有原因的,老师希望你下次能克服困难,按时完成作业。’听到老师的话,我的心里暖暖的。我默默地对自己说:‘詹教师如此信任我,我一定要好好学习,认真完成作业,再也不偷懒了!’”对比第一次的写作,学生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语言丰富了,情感真切了,自然而然,“字数不达标”的问题也不存在了。

四看结构,是否合理。如果说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内容是“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学生常用总分总、对比、递进等方法来安排文章结构。修改时,要看是否分清了轻重主次,做到起因、结果、结果等结构完整,详略得当。

五看语病,是否存在。要改正错别字,修改病句,使得文从字顺。

二、闻:即听,善于分享,多听互学

我们倡导学生在主动交流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是大声读,大家听。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读给教师、父母、同学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分享作文时,可请让教师、家长或同学帮助发现问题。虚心接受听者提出的意见,再加以修改。和师长、同学分享作文,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潜意识里,学生会认为“我应当好好完成写作,因为我的文章将要和大家分享……”有大家的帮忙指点,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会感觉是在孤军奋战,可以在听众的指点下,改进作文。

二是交换读,互相听。学生之间互换作文,将自己由作者的身份变为读者。作为一个读者,审视别人的文章,听一听哪一句话写得好。哪一句话读不通顺,作为听众的作者也能很快听出问题,并及时反应“我应该怎么改”。交换作文的好处在于:写一篇文章,学习两篇文章,甚至是全班几十篇文章。当你在读别人的文章时,也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问:不耻下问,善于总结

学生写作前,多与教师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在写作前做到“胸中有数”“胸有成竹”。写作完成后,将作文拿给同学看,积极询问别人的意见或建议。“我的作文标题有新意吗?”“我的作文写得怎么样?”“有哪些地方写得比较好?”“有哪些地方有错误?”积极地发问,然后知不足,再进行文章的锤炼和修改。

四、切:细心诊断,对症下药

除了前面提到的“望,闻,问”,最重要的是要动笔修改。每一位学生要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自评自批,找出与他人的差距。但是,在修改作文的时候我们也会发现,每个学生的写作水平、阅读能力、生活阅历有限,如果只是自己修改作文,未必能发现问题。因此,鼓励学生小组合作,互评互改,更能发现问题。群策群力,合作批改文章,无疑是学生批改作文的可行办法。动笔修改要注意切中要害,对症下药。学生写作经常“记流水账”,要通读全文,将多余的文字大胆删除,使语言精练。诊断要描述问题,开出处方。要及时修改,及时反馈,趁热打铁。

旁批要有鼓励性、针对性。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将好词好句用波浪线划出来,用鼓励性的语言做批注,如,“你能恰当运用形象的比喻,让文章充满了生命力。”“排比句用在这里,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学生看到批语也会增加写作的信心。旁批要有的放矢,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具体办法。总批要有启发性、发展性和总结性。让学生能够从小教师的字眼中受到启发,举一反三,以一篇文章的总批联想到其他文章的写作该如何进行;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的作文;对全文章有一个总体的概括和评价。

陶行知先生说:“最好的教育是教学生自己做自己的先生。”作文如果未经学生自主交流和修改,则作文教学多是流于形式。如让学生成为写作的主人,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做“小老师”,充分地参与到写作文、改作文的实践中来,“写一篇作文,学N篇作文,改N篇作文,在不断修改作文中“取长补短”,学生的作文水平必将有更大的进步。学生可以自评自批,还可以小组合作,互评互改,群策群力,合作批改,提高批改作文的实效性。如能长期坚持“望·闻·问·切”四步法修改作文,学生就更容易發现自己和他人作文的优缺点,对作文进行再学习,获得再提高。

[注:本文系惠州市2019/2010年度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思维导图学习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研究”阶段性成果(立项编号:2019hzkt294)]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叶圣陶.如果我当教师[M].教育科学出版社.

猜你喜欢

学段习作文章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习作展示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