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2019-09-10陈源德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48期
关键词:动态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陈源德

【摘要】课堂教学属于动态持续发展的一个过程,存在着不可预测与灵活多变的情况。生成性的资源因具备互动性、主体性、丰富性与开放性及真实性等特征而被人们所认知。在地理的课程当中,生成性的资源是于地理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所生成,可进一步促进有效生成知识动力的资源。针对一名初中地理老师而言,怎样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开发及利用动态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值得探究。

【关键词】初中地理;动态;课堂教学;生成性資源

课堂动态生成性的资源指的就是于课堂教学的现场,随教学的过程所出现的可促进教学进程各类的教学因素与教学条件。叶澜教授曾经认为学生于课堂活动当中的状态包含了学习的兴趣、合作的能力、注意力、表现出的观点与意见、错误回答及争论和提出的问题等,都属于教学过程当中动态生成性的资源。地理课堂动态生成性的资源是于实际课堂教学的情境当中,经师生动态的教学过程所生成的一项资源, 在课程中属于关键的一个资源。初中地理老师于教学当中对动态生成性的资源加以开发及利用,能够确保有序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

一、课堂教学中开发与利用动态生成性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存在的问题

师生间的互动性不是很强,学生于课堂中有效的参与度较低,在不分课堂中还是出现了我讲你听、我写你抄及我给你收和我问你答等情况。偶尔与局部的互动使得课堂上丢失了许多能够有精彩生成出现的机会。对于预设问题全盘的推翻,使得部分无效互动生成出现,小组间的合作学习仅存在着形式,为了对课堂当中学生的生成加以刺激,部分老师的每堂课和每个问题均是开展小组合作的讨论,这使得小组合作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形式。动态的生成性资源受到预设因素制约,其主要的表现是老师消极的回避,老师对于学生生成并不重视,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上出现困难或者是词不达意的时候,通常老师是急于给其提示和帮忙及让学习好的同学来代劳等,从“满堂灌”变为“满堂问”,由一个极端往着另外的一个极端发展 。

2.存在问题的原因

(1)学生独立思维的习惯较弱

缺少个性化学习的品质,探索的欲望较弱,其关键的因素就是课堂的教学机械化与程序化及主观化。在学生学习中生成新学习资源的时候,教师缺少深化整合有效的措施,无法抓住重要点,指引学生往最近的发展区而发展,仅对规定知识加以学习,如此极难达到学生求知欲望的要求。

(2)部分学生有思维惰性

地理学习较差的同学基本上对学习地理没有兴趣。部分同学认为学习地理较为枯燥和抽象,需记忆住的知识点较多。然而部分老师通常是对于学生这一反应消极回避或是熟视无睹,这对学生的学生造成了一定的打击。

(3)互动生成只存在于形式上

伴随新课改不断深入,大多数的初中地理老师想着对自己教学的观念加以改变,也都大胆的尝试过,选择诸多方法,争取把课堂还给学生。比如,将学生分为各个合作组来开展小组的活动 ,尽可能的做到学生多讲,老师少讲, 尽可能的使老师和学生、学生和资料及学生和学生间围绕着目标,采取合作与讨论及探究等的形式来处理问题。然而,因受到老师本身地理知识的结构和实践的经验及对课堂的驾驭能力、教学评价的方法、学生适应度等相关的因素影响,使得部分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如人意。

(4)老师的生成意识较弱

部分初中地理老师教学的观念较传统和守旧,并未与时俱进,认为老师对教案加以执行的过程是课堂教学的过程,优秀的一节课就是突出难点和重点,教学阶段根据预先的设计,其完成的过程好比行云流水。此模式必然不会有动态生成性的资源出现。

二、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及利用的对策

1.紧抓课堂的亮点并尽责的回应

课堂的亮点属于珍贵资源,老师可经预设性的资源来对亮点加以突出,还可于课堂的教学当中,从学生困难与兴趣及差异当中来寻找亮点。学生突然的一个问题和突发的事件及无意间的一句话等均有可能变成课堂的亮点。老师发现了亮点以后,可对教学的措施及时加以调整,紧抓亮点并加以放大,让全部学生来对此亮点加以学习,推动形成动态生成性的资源,并且对其充分的加以应用。针对课堂上有可能会出现的存在着价值的资源,老师不但应懂得捕捉,并且还要尽职尽责的加以回应。这于一定的程度上是取决于老师自身意识与能力,这对于老师有了更高要求。老师并不是权威与知识代言者,而属于指导和倾听学生者。老师务必要对传统的观念加以改变,在不断完善和提升自身专业知识水准的同时,要善于对学生心声加以倾听,善于由此发现当中的亮点,对学生所提出的所有疑问积极的进行回应,并且追求艺术的回应方法,应用美育来对其进行提高。比如,在《地球的形状》课堂教学当中,在讲述到人类认知地球当中有麦哲伦环游世界这个阅读的材料,学生们感到很有兴趣,并提出了诸多的问题,发现学生的反应这么强烈,赶紧的趁热打铁讲述麦哲伦此次环球航行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情感态度的价值观进一步得以提高。

2.掌握差异,对学生已知与未知加以预设

新课程的观念是课程不但是知识,而且还是经验,属于老师与学生一起了解和探索新知识的一个过程。在课程教学当中,老师一定要对学生可能了解了什么,了解了多少,还有哪部分是不了解的做到心中有数。所以,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需存在弹性的区间,给学生主动参与预留下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对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多做出假设。如此,在上课时,老师便能够按照课堂的实际状况来对课堂教学的方法及时加以调整,有效提高课堂的效率。比如,在地理《人口》教学当中,因事先了解了初二某班学生的知识面较广,其基础比较扎实,所以,于导入阶段,要求学生用“人口”构成短语,进而得出了中国的人口较多,在后面对人口是否需大规模的迁移至西部去进行讨论的时候,选择辩论这一方法,全班同学分成正方与反方,探讨东部人口是否能够大规模的往西部迁移。而于另一个班级当中,了解到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因而选择问答这一方法来完成教学。

3.设计问题并创设开放式教学的情境

在精心的预设基础上,不可对设计问题有所忽视。提问的方式与合理与否将会对提问效果造成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于设计问题时还需对问题层次性加以思考,比如各个班级内层次不相同的学生和层次不相同的班级,进而达到更好教学的目标和要求。此外,对问题进行巧妙设置,可激活学生的思维,并对学生在情感方面的体验加以丰富,可指引学生不断的在教学中探索,如此课堂的教学其生命活力十足。创设上开放式教学的情境可以使得学生去大胆的思考和畅所欲言等,这便很有可能会出现精彩实时的生成。比如,在学习“板块运动”的时候,可先预设上问题,全球海陆未来分布的格局:红海有可能消失吗?地中海面积有可能越来越大吗?世界上的第五大洋会出现在东非的大裂谷吗?这时,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很大,然而无人敢举手讲出自身观点,这时老师先做出一个预言,预言他们当中的几名学生此时的猜测,在未来某一天可能会实现,鼓励学生按照平时所学的知识大胆的去猜想,这样能激发起学生们发言的欲望,猜想结果都很大胆,有许多的想法极为新奇。

4.提升资源的利用并适时的点评

由生成性的资源方面而言,在教学当中的学生所出现的节外生枝与灵机一动及独具心裁等,均有可能会出现动态生成性的教学资源,使得在课堂教学中出现动态生成性的资源而变成可能。这由于在学生思想当中,有着各自见解和独具一格的创造等,能够超出老師思维,因此,根据学生的动态所生成的资源便彰显的更加珍贵。然而因其认知的结构年龄与阅历以及思维的方式等相关因素制约,对于理解和应用问题方面还存在着局限性,部分生成性的资源并未经选择准确方法来加以合理有效的应用。面临此状况,老师应对学生指点迷津,并准确的指引和适当的点评,使得学生可以于错误当中生成新观点,进而推动教学过程不断优化和完善,使得教学更具价值。于生成性的教学当中,通常学生自身观有对也有错,对于错误问题需进行纠正,不可总是用有道理和好的等来回应,使学生认为所有观点均准确,不可随意把一个观点当成是结论。学生属于学习主体,而老师适时点评可以发挥出画龙点睛的效果。比如,在学习“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这一节当中,让学生展开讨论,并提问,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来了解其掌握的程度,提醒学生可与我国北方实际的情况相结合,针对北方特色的民居于形成的条件和保护的措施等方面加以探索思考与分析,将自身对于北方聚落方面问题的看法概括出来等。

三、结束语

在初中地理课堂的教学当中,动态生成性的资源无处不在,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具备强烈意识,对真正存在价值的资源加以捕捉和利用,使得教学的活动能真正的服务于学生发展与学习。与此同时,相关的老师务必对教育的理念加以强化,提高教学的艺术,促使初中地理课堂焕散出更多魅力与活力。

参考文献:

[1]杨静.初中地理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捕捉与利用[J].地理教育,2017(03):103-105.

[2]张俊凤.初中地理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策略的研究[J].大观,2018(04):167.

[3]蒋恒.动态生成,让地理课堂更精彩—浅谈地理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创造及利用[J].新课程(中),2019(10):144.

猜你喜欢

动态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