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策略的应用
2019-09-10李石祖
李石祖
《物理课程标准》基本理念要求,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理解物理知识和掌握实验技能,体验获取知识的经验,旨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策略是指教学以学生个体为主体,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通过对物理现象分析、实验合作探究、小组交流讨论等获得对物理知识本质及规律性认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旨的教学策略。现以粤教版九年级上册《14.2探究欧姆定律》为例展开课堂教学。
一、新课引入
1.演示小实验引入
教师:演示实验:将一个小灯泡、滑动变阻器与电流表串联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阻由大变小,观察电流表大小及灯泡的亮度变化?
学生:灯泡由暗变亮。
学生:电流由小变大。
教师提问:灯泡的亮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学生:电路中电阻及通过灯泡的电流都发生变化。
教师:那么通过同一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三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我们这节课就探究学习《14.2探究欧姆定律》,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进入学习。
演示小實验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从而顺利引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学生依据导学案问题设计进行自主学习,感知新知,发现、质疑、思考问题,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批注、思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内容78到81页,并思考下列问题。
1.问题导学
问题1:实验探究方法是什么?
问题2: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量的关系,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怎样设计实验?
问题3:欧姆定律公式表达式?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观察并引导学生自学。
2.自学反馈
学生回答:
学生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学生2:需要测量电压、电流,可以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定量研究。
学生3:欧姆定律公式表达式I=。
根据最近发展区原理,围绕教学目标设计问题,带着问题自主学习,由于学生差异并非所有学生都能够独立完成,因此要通过点评、解说、反馈学习效果。
三、合作探究
为了突破学习重、难点,完成学习任务,倡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教师重在引导、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培养正确的科学实验探究素养。
在教学中,实验探究作如下设计:
实验一:保持电阻R不变,研究电流I随电压U变化的情况。
问题1.如何设计实验电路图?
问题2.如何保持电阻不变,怎样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问题3.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到什么位置?
学生进行实验,保持电阻R不变,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
实验二:保持电压U不变,研究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情况。
问题1.如何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
问题2.实验操作时,移动滑动变阻器,注意观察哪里?
学生进行实验,保持电压U不变,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
围绕实验目的设计问题,学生根据问题有效开展实验探究,由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差异,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互补实验设计、操作能力不足。
四、交流合作
交流合作环节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讨论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实验现象、数据,归纳实验结论。教师以引导,鼓励学生为主。
在教学中,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问题讨论如下设计:
讨论1: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动到什么位置,作用是什么?
讨论2:实验操作时,移动滑动变阻器,注意观察哪里?
讨论3:通过两个实验探究,得出什么结论?
经过学生小组热烈交流讨论后,学生代表回答。
学生1: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到阻值最大位置,作用是保护电路。
学生2:调节滑动变阻器,注意观察电压表,使电压达到开始选取的电压即可。
学生3:回答实验结论,得出欧姆定律的概念及表达式。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对实验现象、数据展开讨论、交流,在交流合作学习过程中实现认知、分析、归纳等能力的提升。
五、拓展提升
拓展提升是对本节课所学重点、难点知识进行点拨和提升,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主要对以下问题进行拓展:
根据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可把电阻R说成跟电压成正比,跟电流成反比。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通过问题分析,交流,归纳电阻与电压、电流的关系,解除学生认识误区,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当堂检测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当堂检测如下设计:1.欧姆定律表达式I=,其中U表示 ,R表示 ,导体中的U、I、R必须是 的电压、电流、电阻。
2.关于公式中R=,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体的电阻与随导体两端的电压增大而增大
B.导体的电阻与随通过它的电流减小而减少
C.导体的电阻不随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变化而变化
D.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V时,导体的电阻也为0Ω
3.已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12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2A,则导体的电阻为 ;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提高到24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 ;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为0v,则该导体的电阻为 。
当堂检测设计体现知识性、层次性、拓展性,促使学生利用新知解决问题,实现知识迁移,拓展视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发散思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粤教沪科版)教师教学用书[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