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2019-09-10彭锦桃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148期
关键词:计算习惯计算能力

彭锦桃

【摘要】整个小学阶段数都是以计算作为最基础、最重点的过程。在每个年级的教学过程中都会发现个别学生的计算能力比较薄弱,计算基础差,要记住的计算法则混淆不清,越往高年级越暴露出这样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怎样改变这样的现状,更好地贯彻新课标对计算教学的要求,需要我们一起研究并提炼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算理教学;计算技能;运算定律;计算习惯;巧用错例;计算能力

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思考能力的有效方法,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它贯穿于小学阶段的教学之中。如何利用有效的方法,更好地贯彻新课标对计算教学的要求,让学生在学习中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实现知识、技能与能力间的转化。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进行探讨、反思。下面就浅谈一下有关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重视算理教学,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

教学时老师只注重计算结果,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算对和快的层面上。不明算理而教,教而不明的现象层出不穷。在新课标中对于算理教学也有明确的要求: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理解计算的步骤,更要学会如何去说。说不仅要掌握如何计算,而且要把计算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下面谈谈在教学中是如何进行算理教学的。

1.动手操作,理解算理

动手操作是最直观演示,可以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在计算教学中,恰当地组织学生开展操作活动,不仅能有效转变教师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教与学的方式,而且能将较为抽象的算理通过动手操作后变得简单易懂。

2.寻根究底,弄懂算理

教学中教师都停留在算法“相同数位对齐”这个层面上,而为什么要“相同数位对齐”却不那么明确。只有明了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减的道理,学生才能反思错位相加减的错误根源,才能有效避免错位相加减的错误算法。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寻根究底,弄懂算理所在。如果明确相同计数单位才能相加减,也就明白了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本质,从一个较深的从层面沟通了这三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

3.几何建模,突破难点

新课标指出:我们可以利用几何直观描述、分析问题,把复杂的熟悉额问题变得简明、形象,借助几何直观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所以,几何直观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理解计算的算理。教学低年级时借助于摆图形、小棒能直观帮助进行分析,理解计算过程,突破数学理解上的难点。

二、重视计算技能的训练,提高计算效率

计算需要技能,技能是课标的要求。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对计算都有技能的要求。如果一节课仅仅是达到了理解算理,明确了算法,却老半天算不出一道题,这就很难达到教学目标了。因此,明白了算理,还需要把道理落实到操作层面,这样正确计,这样既明理又熟法。

1.口诀与常数须熟记

在中高年级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在低年级的计算能力往往直接影响后续的计算学习。因此,20以内加法式题、表内乘法口诀,一定要求学生能做到烂熟于心,倒背如流。这样既可以提高计算速度,还可以提高正确率。

2.口、视、听算要强化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低中年级持之以恒的课前2分钟的口算训练真的能帮助学生找到成功的机会,激发计算的兴趣。现在,课前的1分钟听算接龙比赛和2分钟笔算小测已经成为我在高年级计算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环,其起到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

3.估算意识重培养

估算是检验计算正确的方法之一,也能提高计算正确率。估算为口算、笔算结果是否合理提供依据,有效的估算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速度。

4.堂上达标训练要保证

新授课只要求掌握基本的技能。因此,保证8分钟的学生练习时间。当然,教师及时巡视,了解掌握情况,普遍的、突出的问题集体订正、强化训练,个别问题单独解决。

5.梯度练习巧设计

练习是促使学生牢固掌握、灵活运用知识的一种手段,通过练习旨在达到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练习设计要突出灵活性和多样性,既要基于教材,又要高于教材,既要关注基础,又要着眼发展。在简便运算的运用阶段,我会适当安排一些“变式”练习,这样能有效防止学生产生思维定势,锻炼其计算思维的灵活性。

三、理解掌握运算顺序,合理、灵活使用运算定律

1.加强“规则意识”教育

运算法则就是加、减、乘、除及其混合运算的规则。在做题时,学生经常会出现违反规则的行为发生,自认为怎样简便就怎样算,主因是他们的“规则意识”淡薄。为了改变这样的现状,笔者认为,首先要加强学生的“规则意识”教育,数学和生活一样,都是要讲究规则和秩序的,不能为了方便计算就违反运算的规则。

2.熟练掌握计算法则

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些运算顺序容易出错,有时学生会被假想所迷惑,导致有些运算顺序、简便运算方法用错。针对此象,教学时要很有必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并熟练掌握计算法则,运算性质,运算定律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

3.合理、灵活选择简算

计算方法的选择是计算能力的根本。而受思维定势影响,很多不能熟练地变换运用。在教学时应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式子中数字、运算符号的特征,选择合理的方法计算。让学生了解方法,根据计算式子的特征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更有效训练思维能力。

四、规范要求,严格落实,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我们要追求的远不止于计算结果正确理,应让学生优化计算方法有更深远的教育目标,学生在获得计算方法同时,也能提高数学的思维及数学素养。而且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一观、二思、三计算”的计算习惯

这个习惯必须从低中年级九开始着力培养。首先是一看:看数据特点,看运算符号,看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二想:想运算顺序。三算:确定想法后再动笔计算并验算。

2.培养学生善于打草稿的习惯

在计算时学生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为了贪图快,都不喜欢打草稿。在计算时,有的同学过分自信直接口算,有的随意在其它本子上写竖式。这样马虎应付往往导致出錯率比较高,造成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计算正确,大多数学生未能正确计算。因此,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草稿本就非常有必要了。

3.培养学生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

学生对于完成的计算,从来没有养成验算的习惯,所以要经常提醒学生养成计算需要验算的习惯。验算是数学严谨性的要求,因此,我要求学生注重验算,并会用多种方式验算,从而增强验算意识,减少计算错误。学生计算完毕,首先要进行仔细的检查,检查的内容包括:数字、符号有没有抄错;运算顺序是否出错,运算结果是否正确等;最后还要通过检验和验算验证结果是否正确。

五、寻根究底,巧用错例,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在计算教学中可以安排一些专门的“错题会诊”课。例如,个人会诊、集体会诊、针对“病因”开出“处方”、针对错误类型进行题组练习等。另外,多年来我也要求我的每一个学生必须设立一个“题不二错”错题档案本,让他们记录做错的题目,分析错误原因,通过这种做法将知识内化。发现学生的错误后,让他们把错误和正确的进行比较,在对比中说明错误的原因。

总之,一切的教学都要以学生的“学”为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去思考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提炼出更多能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策略。

猜你喜欢

计算习惯计算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中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进阶式培养策略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生数学计算能力
浅谈怎样更好得开展小学计算教学
浅析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
探析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孩子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