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授课五步自主导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019-09-10林桂梅
林桂梅
【摘要】新课程标准强调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更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習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学生主动深入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然而,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究不能是漫无目的的“过去式”,教师应该做好自己的工作。为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踏入教室,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关注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结合经验建立一个“有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笔者总结了一套教学方法——五步自主导学模式,旨在实现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创建适合学生操作、探究、提问、交流的课堂,促进学生不仅学习,而且会思考、会拓展、会终身学习。
【关键词】初中教学;五步自主导学;课前热身;小组讨论;课堂检测
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课程改革给课堂带来了生机与活力。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在我校的每个角落都得到了贯彻,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活动也在稳步开展。基于此,作为接受知识的黄金时期的初中教育必须积极应对当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做出变革。在这个改革中首要考虑的就是课堂教育模式的革新,改革中一定把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重点被考虑。现代教育思想是教学应该充分发挥课堂主体——学生的能动性,尽量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融入课堂、参与教学,让学生在乐学、爱学的环境里提高学习能力,让学生有探索知识的愿望。在过去,“复习——介绍新课程——讲解实例和讲解——练习——巩固练习”似乎是一种不变的教学模式。目前,这种教学思想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如果仍是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那么这种教育一定是失败的,也一定不能培养出来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受到限制和阻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呈现出封闭的局面。综上观点,笔者认为只有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提高学生学习接受知识的兴趣才能成就高效课堂,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更加全面的定义,它不仅仅包括成绩高低,还包括了组织概括能力、逻辑思考能力、团队创新能力等。学习知识是通过课堂上的教学来实现的,知识也被作为学生努力出来的结果。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五步自主导学模式。 “五步”是指: 课前热身,情景引入→小组分工,合作交流→教师指导,课堂检测→交流汇报,课堂小结→课后思考,扩展延伸,教室遵循教学过程和学生认知发展的进步的步伐,推进教师和学生教与学之间的交互。既发展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发展了学生的多元智慧,从而达到最佳的教与学的教育效果。这种模式把教室完全还给了学生,把时间还给了学生。它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开放性、思维空间的开放性、教学评价的开放性,使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一、课前热身,情景引入
所谓的数学课堂课前热身和情景引入的教学手段,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建或介绍了一个实际的或者虚拟的情况,根据教学的需要,使学生自然地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导致学生精神状态和情感体验。这样,在课堂上,数学背后深远的文化就被恰当地渗透,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而不局限于现成的、枯燥的公式定理。所以要正确选择情景介绍方法,导入方法不能千篇一律。一般来说,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来说,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在他们准确学习的时候会有一定的认知困难。因此,在数学概念课的教学中,创设的情境应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并在学生熟悉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来重构这一新知识,这不仅适合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的规律,并且生活中的一些实例也会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和探索数学。
二、小组分工,合作交流
分小组学习在学校课程改革中被非常重视,它也被看做提高学生知识的重要法宝,它在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同时也提升了自主思考的能力,因此,目前其应用非常广泛。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以便在课堂上教的知识不仅停留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在组内成员之间和学生与老师之间就会由于交流讨论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搞活课堂气氛,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及积极性。目前的小组分工、合作交流模式在日常教学的应用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改善。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这种模式下的小组要有以下几点特点:分组结构合理、学习的知识要确切、组内分工要科学。学习时使用这种分组进行有效实践。
让学生通过小组进行例题的讨论和思考,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展示,培养学生归纳分析能力。练习题是学生的辅助学习工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将知识点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扩大知识面,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和创新应用。通过团队合作和探索,仍有一些共同的问题无法解决或产生疑问,特别是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疑问,有必要组织一次“大型演出”。在每个小组展示学习结果时,教师的任务就是仔细聆听,认真思考,在学生出现理解偏差时要及时作出指正,然后让学生进行思考其他组内成员的纰漏之处。所谓引导,就是引导学生提问,耐心引导。老师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的认知的不足,需要老师来帮助其学习,避免学生因为错误走弯路,使应有的课堂效果没有实现。所谓点拨就是在遇到困难时抓住机会,要积极善于集中同学们的智慧来解决疑惑和疑惑。为了让学生准确地找到难题的关键,老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疑问,所谓的评估就是学生陈述的结尾。在学生做了关于例题中的思考展示后,老师要对于他们的表现做出合适的评价,借用留问题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探索知识的愿望,在评价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评价方式要时刻注意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价值。如果学生在向大家展示期间出现了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要能够向学生提供合适的建议,提建议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并且给他们勇气多进行练习,紧紧把握学生努力的方向防止偏差,让学生的思考得到更深一步的挖掘。要坚持教师与学生互相评价。在课堂上,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把握展示的时间,注重展示技能的培养。
三、教师指导,课堂检测
讲解在学习中的难题。这是一种师生共同讨论分析的新模式。它强调师生在课堂上的合作参与,采用协调互动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习积极性。学生在教师帮助的基础上,理解是不断升华的。在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专注于教材的重难点内容,并且理清思路,做画龙点睛的角色。
四、交流汇报,课堂小结
不仅要意识到课堂开始的重要性,还要注重课堂小结的重要性。良好的课堂总结能帮助学生清晰地强化本课的重点知识,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自我反思能力,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情绪,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此外,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近似心理学理论都表明,课堂总结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和记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堂总结是课堂的必要组成部分,如果你处理得好,它将成为一个帮助教学金手指,让学生学习更高效。
五、课后思考,扩展延伸
事实上,课后思考问题是教学的总结部分,也是知识内容的本质。如果你运用得当,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学习是有方法可循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课后思维练习,帮助学生提问,乐于总结,让学生在意识上注重问题的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
六、总结
“五步自主导学法”已经成功应用,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和好评,并在部分领域得到推广应用。形成了独特的“五步自主导学”风格。也就是说,在案例学习的指导下,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对教材进行点评,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合作学习注重交流和展示,体现优势互补。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充分发言,展示自己的知识和对知识的理解,避免弄虚作假,做到有效取其精华,在知识的理解上形成共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创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满祎.信息化技术对初中教学改革所起的作用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2):164-165.
[2]仲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7):91.
[3]梁伙群.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应用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3):25.
[4]陶积英.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探究[J].教育观察,2019,8(15):40-41.
[5]杨珺.微课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石河子大学,2019.
[6]杨景.初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J].名师在线,2019(11):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