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
2019-09-10王芝
王芝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02-165-01
一、感受名著人物形象,為人物描写铺垫
1师:同学们,咱们古代的名著流芳百世,其中刻画了不少鲜明、生动、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下面,老师出示几个关键词,你们能不能猜出他是谁?
1)头戴凤尾紫金冠,身披锁子黄金甲,足登藕丝步云鞋,手握如意金箍棒。他是?
生:孙悟空《西游记》
师:这一段是什么描写?外貌描写
2)“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他是?
生:晏子。这是语言描写
3)人称“花和尚”,倒拔垂杨柳,拳打镇关西,惩恶扬善美名扬。他是?
生:鲁提辖《水浒传》
师:这一段是什么描写?动作描写
师:看来咱们班的孩子还真读了不少书。名著里的人物形象因为使用了各种手法进行刻画已经深入人心。老师要伸出一个手指头表示对你们的赞赏。你们猜猜,老师会伸出哪个手指头?
生:大拇指。
师:是的。大拇指就是对人的一种赞扬。
今天,王老师还要带大家认识一位新的人物,他的名字叫——严监生,(PPT人物图片),大家请看图,图中的严监生怎么了?(生:要死了)你说得很直白,课文里对于“要死了”有个稍微委婉点的说法,是怎么表达的?
生:临死前
师:是的,我们今天就一起去看看这“临死前的严监生”,(板书课题:临死前的严监生),生书空,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大家课前都读过课文,读过两遍以上的同学,请举手。猜猜,老师要伸出哪两个手指头?(随机)请你来为大家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
指名读书,正音。
监(读第四声)生:明清时期在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的人。这种身份是可以用钱买到的。
茎:jing第一声两次根的意思
挑:tiao第三声用条状物或有尖的东西拨开或弄出来。
2.读过课文,我们从哪里看出这位严监生“临死”了?
生体会病重,指导朗读
“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久病不起,不见起色
“诸亲六眷都来问候”:见最后一面
“到中秋以后,医家都不下药了”:病入膏肓,无药可救
“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有气无力
“喉咙里的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命悬一线。
3.你们读出了严监生临死前奄奄一息的样子,真好。老师请你们做个判断题:严监生是个穷光蛋。
生:错
师:严监生不是穷人,你从课文哪里看出来?
生:(蓝色方框)“在小说里,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
师:课文里还有一些细节能不能让我们感受到他是一个有钱人?
生:家里丫鬟很多,医家说明医术很高的人。
师:种种迹象都表明,严监生是一个有钱人。(PPT出示)他到底多有钱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指名读)
PPT:他家有十多万银子,钱过百斗,米烂陈仓,仆僮成群,牛马成行。良田万亩,铺面二十多间,经营典当,每天收入少有几百两银子。
师:按照现在的行情算,一两银子约人民币500元。这样算来,严监生可是实实在在的千万富翁啦!所以,他是个有钱人。这样一个有钱人此时可谓命悬一线,气若游丝。屋子里一盏油灯忽明忽暗,跳跃着灯火,五个侄子来了,诸亲六眷来了,管庄的家人都来看严监生最后一眼。此时的严监生却伸出了两个手指头,这可引发了家里人的一连串猜测,大家怎么猜测的呢?(梳理文章脉络,相机板书)
(生思考):大侄子——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师:猜对了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生:摇头
师:二侄子猜成了什么?
生:两笔银子。
师:猜对了吗?
生:还是不对,还是摇头。
师:奶妈猜成了什么?
生:两位舅爷。
师:猜对了吗?
生:还是不对,他闭眼摇头。
师:三位亲人都猜错了。如果此时严监生能够开口说话,他会说什么呢?
生1:哎呀,你们怎么回事呀!都不能懂我的心思。
生2:你们真是太气人了……
师:然而此时的严监生却已经病入膏肓,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你是从哪些句子读懂他的心情的呀?
4.生汇报
5.师:是的,我们可以通过刻画人物的具体动作和神态,从而表现出人物心情。这就是这便是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的魅力所在。不仅如此,朗读者的声音也是富有魅力的,你能通过朗读,读出严监生当时这种心情吗?
生自由读,指名读:
指导朗读,随机点评
师:你们的朗读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此时的严监生几乎都绝望了。这时,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机,在哪里?
生:赵氏猜出了严监生的心思。“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师:赵氏猜对了吗?
生:对了。“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师:严监生终于放心地“走”了。故事就此落幕,你们觉得严监生是个怎样的人?
生:小气。抠门
吝啬:当用而舍不得用,过分爱惜自己的钱财。
三、课外延伸激发阅读兴趣
师:你们看,一个千万富豪在临死前,不顾念家里的亲人,不顾念钱庄的生意,却因为“多点了一茎灯草”而垂死挣扎。作者吴敬梓为了表现出严监生的吝啬,用了大量的笔墨放在他的动作和神态描写上,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个中国古代“吝啬鬼”的形象。读起来让人发笑,可笑过之后却又觉得这样的人可悲。像这样的人在《儒林外史》这本书里比比皆是。
看看,临死前的严监生和临死前的葛朗台有什么共同之处?又有何不同之处?
生比较:描写手法人物特点。
[ 参 考 文 献 ]
[1]刘春梅.临死前的严监生[J].教师,2012(31):96-97.
[2]杨谡.《临死前的严监生》教学设计[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7(32):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