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实习基地的实践与探索
2019-09-10苏雪峰
苏雪峰
摘要:在高等院校专型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成为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结合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以校企合作方式一体化建设校内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模式,并以基地为依托深入开展项目合作,从而实现产教融合。最后,分析了校企业合作过程中面临的一些突出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与思路,以期从根本上保证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实训实习基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一体化建设
引言
在我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于2015年10月联合发布《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积极引导和指导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重新定位部分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规格问题,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学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对人才需求不匹配的矛盾。《指导意见》中提出了转型发展的十四项具体任务,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其中一项重要的任务。
我国从2001年设立电子商务专业以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有390多所高校開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作为山西省省级特色专业,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形成了校企共建实训实习基地的基地建设模式,以基地共建为依托开展各项校企合作,实现产教融合。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指导思想与原则
结合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现状,本着有利于专业发展、有利于学生培养、有利于教师成长、有利于学生就业的原则,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契机,实现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一体化建设。企业发挥其在产业、资源、平台方面的优势,发挥学校在政策、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教融合的方式在实训实习基地内搭建综合实训平台,为人才培养、项目合作、师资培养、实训实习等项目合作提供支撑。
2、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内容
实训实习基地由校内基地和校外基地两部分组成,两类基地共同为学习实训实习、校企业合作、教师实践煅炼提供环境。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两类基地的一体化建设,形成互为补充、协调发展的格局。
2.1 校外实训基地共建
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是指位于学校外部的服务于学生实训、实习和教师实践煅炼的场所。校外基地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企业主要负责场地、设备、资源等硬件方面的投入和建设,即“硬平台建设”;学校配合企业完成管理制度、文化等方面的规划与建设,即“软平台建设”。
2.1.1 硬平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在电子商务企业比较集中的电子商务产业园或工业园中,合作企业选择在园区中有一定影响力的电子商务企业或者是为园区中企业提供人才配套服务的企业。这些企业利用自身在园区中的资源和平台优势,搭建学生实训实习平台,一方面为学生实训实习、校企业合作提供服务;另一方面为园区内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服务。建设的内容具体包括:
(1)场所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的场所建设主要包括实训教学场所和实习场所两部分。实训教学场所主要服务于基地学生的岗前培训、岗位技能训练、学生毕业论文撰写以及其它形式的教学和实训活动。实习场所一般指的是学生进行岗位实践、实习的场所。合作企业能够提供足够实习岗位的,企业开展电子商务项目运营的场所就是学生的实习场所。合作企业不能提供实习岗位或实习岗位不足的,还需要寻找合作企业,在合作企业外部建立实习场所。
(2)团队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要有一定数量富有一线工作经验的实践教师队伍,负责学生实训实习基间的专业指导和管理。实践教师队伍以企业导师为主,学校教师为辅,共同组成教学与管理团队。足够数量的实践指导老师是学生实训实习取得实效的根本保障。
(3)平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要为学生实训实习和企业人才需求搭建平台。一方面使学生找到合适的实习岗位,并能在实习过程中得到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其快速成长;另一方面为企业寻找和培养适合的人才,推荐更多优秀人才到企业,助力企业发展。
2.1.2 软平台建设
校外实训实习基地是校内实训实习基地的延伸,是“企中校”,兼具学校和企业的属性,所以在管理上要遵循企业与学校的规律,在管理上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为基地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1)管理制度
学校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的需求,结合企业管理的要求,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主要包括《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管理办法》、《校外实践指导教师管理办法》、《学生校外实训实习管理办法》等。通过这些办法规范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实践指导教师团队建设、学生实训实习期间等方面的规范与流程,明确企业、学校、指导老师、学生、实习企业等各方的职责,以及各种合作项目的实施流程。
(2)文化建设
学校要利用好校外实训基地这一平台,将其作为学校与企业沟通的窗口,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文化交流,一方面增加学校的影响力和知明度,为学生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将行业和企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技术即时的引入学校课堂,实现更深层次的产教融合。通过长时间交流,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独特文化,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注入持续的活力和动力。
2.2 校内实训基地共建
校内实训实习基地是服务实验实训、顶岗实习、社会培训校企业合作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场所。校内基地以学校建设为主,学校投入场地、资金,企业可根据自身资源情况投入设备、软件等。在双方明确各自的投入、权力与义务的基础上,制订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学校根据实施方案完成基地建设。校内基地建设要与校外基地进行一体化建设,应该选择同一家企业进行合作,便于将学校教学与企业的经营融为一体,推进产教融合。某种意义上讲,校内实训实习基地就是一种“校中企”。
2.2.1 基地建设
校内实训实习基地以满足实验、实训、实习教学为根本目标,在满足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创设形式多样的实训实习环境,使学生在校内就能在各种岗位上进行实践。实验室是校内实训实习基地的载体和具体形式,在布局、硬件、软件建设上,首先要满足日常教学的需求,其次兼顾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展。在管理理念上做到开放、合作、共享、共赢,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情况下,为合作企业在校内开展各项合作提供更为宽松的政策和有效的帮助。
2.2.2 合作方式
项目合作的根本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更多更真实的实训实习机会和环境,弥补学校在实训环境、实践教师、实践教学等方面的不足,实现教学过程与企业经营过程的融合,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保障。
(1)课程置换
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框架内,企业发挥自身师资优势开设特色实训课程,通过课程置换、开设公选课等方式与现有人才培养方案相衔接。参与置换的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要与被置换课程相似或相关,保证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不走样。如企业开设的实践课程《跨境电商项目运营》可以置换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跨境电商实务》,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相近,教学方法、侧重点不同。置换课程的门数不超过5门,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企业开设的其它实践类课程一律纳入到学院的公共选修课中,供全校学生选择,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2)项目合作
企业利用自身的人才与资源优势引入电子商务运营项目,在基地内开展项目运营,向学生和学校教师提供客服、美工、运营等岗位。学校对入驻基地的电子商务项目进行必要的审核与管理,并制订相应的配套制度,使项目能够顺利进行。
除了电子商务项目运营外,随着合作的深入,双方还可以开展其它形式的校企合作项目,进行校企协同创新,比如共同开发课程、开发教材、研发产品等深度项目合作,以市场化思维将合作的成果产品化、市场化,一方面提高教师的实践和社会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基地和电子商务专业的影响力。
(3)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做到工学结合、学做一体化,定期轮流分派学生到不同的岗位上进行煅炼。顶岗实习是基于真实商业项目为基础,在企业导师或项目负责人指导下的实践。基地项目合作的顺利开展是顶岗实习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为保证顶岗实习顺利有序的进行,基地需要成立相关的管理机构,负责项目管理、岗位设置、人才选拔、轮岗等具体工作;学院各相关部门需要制订相关的配套制度和措施,既要保证项目运营的正常运转,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煅炼机会。岗位设置要与人才培养方案相统一,不能脱离人才培养的总目标。顶岗实习不能与正常教学相冲突,在保证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学生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实践。
(4)社会培训
以基地为依托,发挥基地在设施设备、师资、项目运营等方面的优势,承担政府部门、相关企业、行业协会组织的面向社会人员(待业大学生、在岗进修人员、创业者等)的电子商务培训(包括公益性培训),既满足了学员的就业创业需求,同时学员的口碑相传以及媒体传播也为学校带来了很好的社会影响力。
3、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校企业合作、产教融合是高等院校應用转型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高等院校供给侧改革,培养更多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必经之路,而实训实习基地是企业合作、产教融合的主要载体和平台。但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实训实习基地的过程中,仍然面临很多困境。
3.1 面临的主要问题
3.1.1 根据理念的冲突
学校与企业有着本质的不同,企业的根本目标是赢利,学校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这就决定了二都之间在合作过程中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在校企合作时,企业首先要考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学校在在做决策时首先要考虑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培养,这就导致两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逻辑的巨大差异。
3.1.2 制度不健全
2005年全国职教工作会上就提出了“校企合作”办学,在高职类院校中也进行了十几年的探索,但如何实现校企业合作在国家层面仍然没有明确的可操作的制度,各个院校只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制度。
对于普通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开展要落后于高职院校,企业合作的主要形式是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但共同出资建设实训实习基地,在普通本科院校中还是新事物。目前各级各部门还没有比较完善的流程和制度,在没有制度可循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多次不断的沟通才可能形成共识,使得项目的推进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共建基地必然会涉及到企业与学院共同管理的问题,主要包括资产管理、企业人员的管理、实验室管理、合作项目管理等方方面面。在没有经验可循的情况下,完善相关制度可能需要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
3.1.3 产教深度融合困难
“产教融合”是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通过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对接,是融教育教学、生产劳动、素质养成、技能提升、科技研发、经营管理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行为或过程[31。如何实现教学与产业的深度融合,面临理念、制度、技术三个层面的困难,理念与制度的问题前面已经进行了探讨,技术的困难主要是指在操作上,如何实现融合,企业哪些环节或哪些层面可以融合到教学中,学校如何为企业在智力、人力资源、知识产权等方面提供帮助,助推企业发展。
3.2 解决的对策
3.2.1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学校要解放思想,积极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寻求合作企业,发挥自身在场地、人才、政策、科研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为校企合作创造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校企业合作中。改变以往以企业为主的单体互动格局,根据人才培养的需求,主动寻找合作企业。学校管理人员在思想上要转变“学校与企业无法相容”的观念,“校中企”、“企中校”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才是学校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3.2.2 创新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
学校应制订校企业合作规划,明确校企业合作的目标,合作原则与合作模式,明确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使得各专业在规划的框架内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校企业合作和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学校应成立专门的机构,对合作企业和合作项目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学校还应制订相关的配套制度,对校内企业员工、共建实训实习基地、校企合作项目等各个方面进行规范和约束。建立合作企业淘汰机制,制订针对合作企业的考核办法,对于不遵守学校各项制度、未履行合作协议、没有达到预期合作目标的企业应解除合作关系。
3.2.3 提高自身实力,主动融入企业
学校应加大力气提升自身的实力和影响力,努力提高教师的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质量。只有自身强大,才能为企业解决更多更深层次的问题,为企业提供更多优秀的人才,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企业才会为学校提供更好的资源和更多的机会,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层次融合和可持续发展,为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提供根本保障。
学校应制订相关制度,通过轮岗的方式指派相关教师到校内或校外基地中,在企业重要岗位任职。一方面对学生实训实习进行指导,保证实习实训的质量;另一方面,使教师真正参与到企业电子商务项目运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教师将在企业遇到的问题转化成研究课题,通过研究形成企业成果,并最终把科学研究成果应用到企业经营过程和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帮助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提高了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促进了教学水平和学生能力的提升。
4、總结
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的重要任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是转型发展和重要途径。山西大学商务学院将校企业合作与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有机结合,形成了校企共建校内和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模式,并在基地共建的基础上形成了一些合作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合作过程中还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学校、社会、企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来解决,各方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国家和学校应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服务于校企业合作;学校应努力提升身实力,主动与企业进行融合。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学校能实现转型发展,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从根本上解决人才供需的矛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D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511/t20151113_218942.htm1,2018-12-10
[2]刘红军,张英彦校企深度融合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34(03),63-66
[3]李永生,牛增辉.论产教融合及其深化内容[J].北京教育(高教),2018,(05),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