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教学法对《煤矿开采学》课程教学的启示
2019-09-10李金波杨长德李永武毛金峰
李金波 杨长德 李永武 毛金峰
摘 要:文章以新疆工程学院采矿工程人才培养为例,针对采矿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煤矿开采学》的教学现状进行了有效分析,结合世行贷款能力本位课程建设项目中积极教学法的学习培训,介绍了积极教学法及课程实施要点,阐述了积极教学法对《煤矿开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得出了一些应用实施的步骤和内容。
关键词:积极教学法;煤矿开采学;教学改革;能力本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8-0052-03
Abstract: Taking the training of mining engineering talents in Xinjia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aching status quo of the core course of mining engineering, "Coal Mining", and introduces the training of active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world bank loan capacity, active teaching method and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points, expounds the enlightenment of active teaching method to the teaching reform of "Coal Mining" course, and obtains some steps and contents of application implementation.
Keywords: Active teaching method; coal mining science; teaching reform; ability standard
教育部在2010年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首次提出“工匠精神”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1]。这些标语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明确并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书育人方面要突出能力本位教育与工程技术、技能培养。因此,有效传授学生丰富的煤矿开采理论知识和教会学生矿山开采生产技术、技能,是应用型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与关键。《煤矿开采学》是采矿工程专业的必修核心课程,其中,采煤方法、准备方式及采区设计、井田开拓及矿井开采设计、矿井常用开采方法等内容又是该课程的核心内容[2]。文章以新疆工程学院采矿工程人才培养为例,深度剖析了《煤矿开采学》课程的教学现实状况,探讨了积极教学法的内涵,阐述了其对《煤矿开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煤矿开采学》课程教学现实状况
新疆工程学院采矿工程人才培养历史可追溯到1958年建校初期的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但近些年来煤炭、地矿等艰苦行业“低迷不振”,生源多为95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加之受限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采矿工程核心课程《煤矿开采学》授课效果堪忧。笔者所在高校的《煤矿开采学》课程与升本之前相比大幅删减了课时量,按最新培养大纲设置为5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50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理论课教室容量近三年分布严重不均,2016年三个平行班大班120余人合堂上課,2017年两个平行班70余人合堂上课,2018年一个采矿井工班仅14人小班上课,而以目前现有班级生源推测,2019、2020年将恢复两个班、三个班大班合堂上课。班容量参差不齐,授课方式却仍以讲授式为主一成不变。教学内容枯燥、教学过程僵化、课堂氛围沉闷、教学质量降低、学习效果较差等灌输式教学的弱点暴露无遗。
二、积极教学法的内涵与要点
积极教学法定义来源于,以激活背景(active background)、培养知识(cultivate knowlege)、传授技巧(teach skill)、提高效率(increase efficiency)、验证策略(verify strategies)、评估效果(evaluate progress)为核心,以六个词组的六个首字母缩写高度概括的积极(ACTIVE)教学法[3]。积极教学法是一种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和“能力本位教育”的教育教学新方法。
(一)有效提问及教学实施
积极教学法定义的“有效提问”指的是有导向性的点名提问法。教学过程的有效实施详见图1。其“给定思考时间”环节给足了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的空间,而“先抛出问题再点名”的提问方式,与传统的“先点名再提问题”的方式相比,可以有效避免“先点名”后只有被点学生参与思考而其他学生观望这一问题,使得全班学生都能参与独立思考,达到有效提问的教-学互动目的。
(二)创建有效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宏观来讲涵盖学生、教师和客观环境三个方面,从积极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出发,有效学习环境的创建侧重点基于课堂教学范围内的客观环境,可小可大、无处不在。在传统教学观念里,很多师生不以为然的小点,恰恰是积极教学法有效学习环境创建的要点。例如手机的有效控制方法,在教室挂置手机存储袋(图2),课前师生一并静音或关机同时存放存储袋,可有效预防上课期间手机等通讯设备带来教与学的干扰;变分散坐姿为分组集中坐姿,可有效创建浓厚学习、讨论氛围,让独立思考与团队协作统筹兼顾;门窗、灯光、冷暖、空气质量等容易忽视的看似不可控因素,使用积极教学法理念积极应对、改造,可在一定程度上创建更为有效的学习环境。
(三)学习目标的有效制定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过程,教师开课第一件事往往会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写上“教学目标”四个大字,或者在靓丽的PPT首页打出“教学目标”。积极教学法给出了不同的要求:教案里可写“教学目标”,而展现在课堂供学生观看学习时则必须写成“学习目标”。一字之差,即可让学生在开课之前在心里上有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目标的有效制定涵盖三个层面,第一部分是可测量或可评价的动词,第二部分是具体任务、内容,第三部分是任务或内容的附加条件。其中前两部分是不可或缺的,第三部分是具体目标具体对待、可有可无的。要摒弃传统的“了解、理解、熟悉、掌握”等措辞。示例见表1。
(四)四栏教案的正确编写
传统教学法教案的编写往往在内容上注意到“课程导入、主体内容和总结”等要点,但却忽视了有效设计,积极教学法有效考量了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与所需资源四维关系,正确编制出四栏教案设计模板,详见表2。
(五)课堂检测的及时开展
传统教学课堂最后一个环节往往是总结这一堂课的重点并布置课后作业;积极教学法增添了课堂检测环节,即针对本堂课的学习目标及时检测,第一时间掌握教学效果,让课后作业更有针对性。
三、积极教学法对《煤矿开采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
以《煤矿开采学》第三篇第十五章“井田开拓方式”为案例,主要围绕“学习目标制定”与“四栏教案编写”两大内容,采用积极教学法对课程教学改革有所启示。
(一)“井田开拓方式”学习目标的有效制定
使用积极教学法对“井田开拓方式”内容制定有效的学习目標。
(二)“井田开拓方式”四栏教案的正确编写
用积极教学法对“井田开拓方式”内容编写正确的四栏教案见表4。
四、结束语
积极教学法在《煤矿开采学》课程教学中可进行有效尝试与应用,并根据不同授课内容和生源水平进行选择性使用积极教学法的多项实施要点。其应用实施的步骤分为授课对象水平调查-授课内容选择-学习目标制定-四栏教案编写-课前准备-课堂积极教学法实施等环节。积极教学法对《煤矿开采学》课程教学的启示可延伸推广到采矿工程所有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对采矿教学质量提升、人才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磊,等.基于积极教学法的“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J].亚太教育,2016,32:178-180.
[2]杨长德,等.采矿工程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的探索研究[J].高教学刊,2018,17:32-35.
[3]孙辉,等.导游学积极教学法新探[J].中国生态学学会会议论文集,2004:135-139.
[4]李强,等.积极教学法在地勘类高职高专教学中的初步实践和体会——以“矿床学”为例[J].科教导刊,2017,01:74-75.
[5]叶婷,等.积极教学法对会计教学的启示[J].科教导刊,2017,12:132-133.
[6]张爱文.等积极教学法在高职《化工单元操作》课程中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