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2019-09-10李朝菊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全面开展,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不断推进,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亟须完善,重视改进,全面落实。本文分析了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存在的普遍问题,针对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内部控制;事业单位;体系建设
一、引言
事业单位是我国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运行和经济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为了使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规范严格,服务有效,2015年财政部下发《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各级各类行政事业单位在2016年度全面完成内控建设及实施工作,要求2020年基本建成于国家治理体系相适应的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自此,各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在全国拉开了正式的序幕。在初步建立和实施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存在诸多问题及弊端,严重制约了单位职能履职目标与服务社会公众的治理水平。基于这样的考虑,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责任重大。
二、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相对薄弱
内部控制,是一把手工程,需要全员的有效参与。但实际的执行情况却是内部控制并没有引起单位负责人应有的重视。特别是领导层的内控意识淡薄。
1.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不够
“一把手”缺乏对内部控制知识基本了解,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的认识不足,片面地认为内部控制建设是财务部门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意识不到内部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将内部控制的实质性工作流于形式,错误地认为建立好了规章制度就是建立健全了内部控制建设。
2.忽略财务人员及财务工作在内部控制建设中的重要性
目前,绝大多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牵头部门设置在财务部门,内控日常工作大多由财务部门负责。大部分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存在人手不足情况,财务人员一人多岗,部分岗位不相容无法分离,无法进行轮岗;财务岗位存在随意安排分派工作,未考虑任职安排是否符合岗位要求,是否具备相应的资格和能力,耽误内控正常工作;还有财务人员日常工作繁杂,对额外再承担内部控制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严重影响单位内控建设质量。
(二)各业务层面认识不清晰,摸底不清
1.预算业务方面
事业单位预算工作一般是提前半年进行,开展预算工作大多也是由财务部门牵头执行,在预算编制过程中,认为预算编制仅仅是财务工作,业务部门不参与,致使编制的不科学。预算要求中的零增长,导致经费编制不足,难以足额编制,也是事业单位预算中的一大难点,难以保障单位正常运转。
2.收支业务方面
收支岗位设置不合理,不容岗位未分离,导致错误和舞弊的风险;因财政保障不足,部分事业单位为解决单位的正常运转,弥补单位资金缺口,存在未按照许可开展收人业务活动,存在违规收取的风险;支出事项未事前申报。支出范围及开支标准不符合规定。报销票据审核不严,存在使用虚假发票套取资金的风险;票据公章管理松散,存在收入资金流失的风险。
3.资产管理业务方面
在资产管理环节,存在缺乏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以及信息系统,导致资产闲置,浪费以及。缺少定期或者不定期清查盘点的机制,存在账外资产,账实不符现象严重;资产管理不善,未及时办理资产出人库手续,登记卡片账等,甚至有遗失的情况。资产处置不及时,资产处置方式不恰当,低估资产;处置程序不合规,没有严格执行审核审批程序。
4.合同业务方面
合同是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形成的契约,是单位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合同有利于防范和控制相关法律和业务风险,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
在合同管理中,存在未明确合同签署权限和妥善保管合同专用章,对合同缺乏统一的管理和监控,导致某事单位存在擅自以单位名义签订合同或违规签订合同的情况发生,造成合同收人流失或产生法律纠纷。存在未能恰当的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或者发生合同纠纷时处理不善,造成经济损失并影响单位声誉。
(三)监督力度不够,内部审计失效
内部审计监督的实施主体一般是内部审计部门,有些事业单位规模较小,因人手不足,力量薄弱等原因,没有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有的单位财务人员兼任内部审计,出现岗位不相容的情况,导致审计受限于财务部门;有的由纪检部门的人员兼职,缺乏专业的审计专业知识和技巧,不能完全胜任内审工作。这些问题都制约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导致单位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职能无法有效履行。
三、如何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完善单位的内部控制,离不开领导的重视、组织机构的合理配置、完备的制度、完善的决策机制,从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双管齐下,将单位层面内部控制和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相互融合,共同筑造单位整个内部控制体系。
(一)提高内部控制意识
事业单位负责人应高度重视并带头支持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将内控工作作为单位的工作重点之一,做到全单位人员能够积极参与融入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中。对单位的人、财、物做出准确定位,完善单位制度建设。完善内控人才队伍建设,合理设置内控关键岗位,加强内部授权审批控制,明确岗位责权范围与审批程序,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机制和会签制度。
(二)加强会计控制
对会计工作模式做出优化,以进一步提高其在内控方面职能作用。合理设置会计岗位,权责明确,条理化岗位职责范围,确保会计人员正确行使责权,以促进财务各岗位人员间的良好合作;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构建细化的会计核算流程,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保证各财务数据的真实、精准。
(三)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确保内部控制执行有力
事业单位应在现有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将制度的建设与优化评价工作变为常态,逐步实现制度的稳定性,并不断优化执行,让手册、制度、流程等落实到位,使制度化建设工作实现规范化、流程化,真正适应单位的需求发展。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内控工作的起步阶段,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和维护才是发挥内部控制作用的核心环节,事业单位要将“立规矩”转变为“见成效”,开展一系列的测试,通过流程测试、表单测试、成果修订等来测试确保现有建设成果中的业务流、审批流、控制文档等运行是否负荷内控规范要求。
四、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制定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定期实施监督,必要时可聘请三方机构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监督,遵守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分析缺陷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方案,提出内部控制改进意见和建议,立查立改,并出具单位内部控制内部审计报告。
五、结语
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能够促进事业单位各方面行为的进一步合理化、提高單位管理质量和水平,最小化安全风险。事业单位就需要将内部控制建设落实到地,还需要强化信息化建设,将内部控制的每个环节通过信息化建设融入起来,才能快速完备内控制度体系,以充分强化事业单位管理质量和能力。内部控制的持续运行是没有终点的,内部控制永远在路上。
参考文献:
[1]万垚.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6(4).
[2]蔡欣.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初探[J].现代国企研究,2017(20).
[3]张庆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原理与操作实务/北京国际会计学院与风险管理研究所系列丛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李朝菊,重庆市健康教育所,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