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党校青年教师的成长之路

2019-09-10贾娟娟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2期
关键词:党校成长青年教师

贾娟娟

摘 要:近年来,党校教育自上而下不断加强,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党理论知识的研究水平,也积极响应国家的人才强国战略号召,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以后投身到党校教育的工作当中来,为党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作为党校的老师,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如何做好党校教育和党课培训的区分;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如何明确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关键词:党校、青年教师、成长

近年来,党校教育自上而下不断加强,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党理论知识的研究水平,也积极响应国家的人才强国战略号召,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以后投身到党校教育的工作当中来,为党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但是作为党校的老师,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如何做好党校教育和党课培训的区分,能够明确自身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如何确定教学目标;如何明确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青年教师面临的身份角色的转变,从高校毕业进入社会工作,这种转变是人生不可避免的过程。每个人都将面对新环境带来的诸多影响,从而在心理层面上产生相应的兴奋,尴尬、紧张和恐慌的情绪。对于长期在大学学习和生活的青年来讲,这种角色的转变最直接体现在思想认识和专业技术的转化和再生上。与所接受高等教育相比,虽然基础理论与专业研究之间存在高度一致性,但党校的性质和教学对象以及研究成果的应用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如何尽快调整身份变化和环境差异,如何尽快将高校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是成为党校合格教师的关键。

一、区分教育和培训,明确职责

很多青年教师在上学时都有十多年的受教育的经历和学习,这么久的学习让学校的青年老师都有一种刻板的思维和行为的模式,这对他们的影响很大,因此这会使得他们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会将以往的经历投入到新环境里面。这种高校的模式不适合党校的教育,党校自己特有的性质使得他既与高校相同又和高校不同,这也成为刚进入党校工作的年轻人一个困惑的问题。党校的教育有自身培训的性质和特点,因此在党校,青年教师要思考如何鼓励学术和科研的交流,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使用既成的研究成果,而这种使用方式也得符合党校的学校特点。从本质上来说,党校的学习以轮训和培训为主,主要培训的是党员干部和党的理论骨干,这不仅是他们学习党有关知识的重要课堂,也是他们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阵地。教授的对象是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党的有关重大会议精神。因此,青年教师必须得熟悉这种区别,明确好自身的责任,才能做好党校的青年教师。

二、教學以“学员明白”为目标

明确好教学的目标,是开张党课教育的重要任务。党性教育是党校教育的核心,不仅因为它是党校学习的主要内容,而且因为它是精神和价值的培育和熏陶。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党的理论研究和党的素质的提高需要明确三个基本方面:第一,要明确中国实际国情和社会转型的历史背景,观察当前中国社会的具体变化,观察中国社会。变革的程序性和渐进性可以理解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的使命和责任。其次,要澄清执政党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当前社会思想的多元化和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年轻人对执政党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关系有着片面和错误的认识。事实上,只有通过比较和形成历史发展框架下党的形成和发展,才能深入了解当前的执政党和社会。为了理解现阶段我国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的选择,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未来社会的方向和轨迹;三是明确党员的工作职责和道德追求,从工作职责的角度出发,党校教师肩负着培养党员干部的一大部分责任,只有坚持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用党最新的发展成果武装自己,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从道德追求的角度看,青年教师应把实现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作为终身追求和奋斗的目标。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具体工作。只有学员明白这些内容,学懂学透,才是真正的党校教学的目标,也是党校青年教师应该追求的教学任务。

三、教学科研相互促进

青年教师遇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把教学和科研的关系理清。其实二者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因为无论是高校还是的党校的学习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而这两者不一样的关系是,对于高校的老师,教学的任务是要对学术和专业知识的不断打磨和促进提高,但是党校要求老师能够是在自己的方向积淀好,将学术研究的成果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去。这是因为学习对象的不同造成的,党校的学员是党员干部,他们的心理和经验都十分的丰富,因此在面对这样一些学员的时候,只有具备了较为成熟的科研学术体系才能够满足这样的学习群体的学习需求。另外除了丰富的学术水平还得有较为扎实的实践素材。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这是对党校老师的要求,同时也是党校青年教师应该追求的自身要求。

青年教师在身份转变中的角色定位不仅需要考虑到自身所面对的具体问题,同时也应当借助党校所具有的优势特征,共同完成自我的调适与身份的认同,更快、更好地投入进实际工作中去。

党校的工作要求年轻教师从实际情况和自我判断中获得“认知”理解。这种理解具有主动性,方向性和价值判断力,是一种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方式。一方面,通过实际工作理解党校内部制度安排和工作流程,明确党校的性质和纪律要求,并有自己的研究特色;另一方面,这种对工作过程的认识也是一种“自我认知”。正是通过对党校工作的研究,才能更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不足。从学生角色到党校教师角色的转变过程,必须经历实践锻炼,这样才有利于自我反思,调整心态,发挥其优势,改善不足。

参考文献

[1]刘博. 党校青年教师成长探索[J].党校之窗,2018(6)

[2]谭伟. 铁道党校青年教师成长路径分析[A].理论学习与探索,2018(3)

猜你喜欢

党校成长青年教师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党校人的忠诚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坚持“党校姓党”做好新形势下县级党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