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学研究

2019-09-10赵兴仙

学理论·下 2019年2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赵兴仙

摘要:历史虚无主义借助网络技术大肆传播,妄图否定和推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颠覆我国的人民政权,这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通过将课程内容同历史虚无主义否定我国理论、制度、道路、文化自信对应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青年学生的四个自信,是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必要措施。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2-0150-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旨在引导大学生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来吸取教训、反思现实,帮助大学生深刻理解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客观必然性,树立四个自信,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做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但当前在我国学术界弥漫到社会思想领域的各个角落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借助网络新兴媒体进行扩散和渗透,对《纲要》课提出了巨大挑战,我们必须认清历史虚无主义的脸孔,并提高教学实效性,指导青年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来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这也是《纲要》课的责任与使命。

一、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

习近平提出,历史虚无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历史虚无主义为了达到它的目的,主要围绕打击中华民族的“四个自信”来否定我们民族的文化、历史、制度、道路、理论,妄图颠覆我国的政权和道路。

(一)打击理论自信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明确将马克思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但找到指导思想并不意味着就能指导中国革命顺利进行。在吸取中国革命两次失败和两次胜利的经验教训后,中国共产党逐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只有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在不断探索的实践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基础上,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历史虚无主义将毛泽东以及毛泽东思想全盘否定,否定毛泽东对中国和中华民族所做的伟大贡献,甚至企图抛弃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去世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拨乱反正,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并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历史虚无主义借口改革开放是向西方国家学习,编纂出中国改革开放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二)打击制度自信

历史虚无主义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不是马克思提出社会主义制度,而是一个什么都可以往里装的筐,早就失去了马克思提出的社会主义的属性,甚至有人提出这是打着社会主义的幌子走资本主义道路。“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得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有人说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三大改造结束后,我国确立了无产阶级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三项基本制度来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历史虚无主义却决口不提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政治制度中的腐败问题,而将中国的腐败现象归咎于“是現行政治体制导致了腐败”。

(三)打击道路自信

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人民被人奴役被人压迫的历史,中华民族从此屹立于世界之林。通过三大改造使得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后我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实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翻天覆地的成就。历史虚无主义却提“殖民有功论”“侵略有功论”,提出中国的进步归功于资本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和“殖民”,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倒行逆施”,是“阻碍社会进步”,主张中国不应该革命,而应该像日本一样走全盘西化的道路。

(四)打击文化自信

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华民族动荡屈辱、战乱频仍的近代史的序幕,资本帝国主义以经济掠夺、政治控制、军事侵略、文化渗透的方式瓜分中国领土、掠夺中国资源、强占中国市场、奴役和残杀中国人民,用“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践踏中华民族的尊严,使得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迅速崩溃。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来,文化自卑的倾向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并深刻影响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从胡适等人主张全盘西化到“西方的月亮都比中国的亮”到最近中国留美大学生喊出的“美国的空气都比中国的甜”等将中国传统文化看得一文不值的态度和现象。

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同《纲要》课的衔接

“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的斗争非常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有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政党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吸取教训,透彻了解中国的历史及奋斗历程,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一)《纲要》课程中贯穿着理论自信

中国近现代史贯穿着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对中国出路和理论的探索过程,从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试图引进西方的洋上帝来创立“拜上帝教”号召中国人民起来斗争,到地主阶级主张在不改变中国原有的社会制度基础上学习和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来挽救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学习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来奋发图强,革命派主张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来挽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极力宣传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和科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怀疑和放弃,诸多努力最后均以失败告终,说明这些旧的理论无法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后,经过探索,中国共产党将其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取得巨大进步。与此相反的是,当时复制别国经验、照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国家最终招致了亡党亡国。历史的经验教训时刻在警示我们,只有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才能继续推动中国的发展。

(二)《纲要》课凝聚着道路自信

《纲要》课贯穿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都在走一条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道路,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鉴于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曲折和错误,毛泽东强调,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坚持走自己的路。到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的都是前无古人的中国特色的道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试图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一场埋葬社会主义的葬礼,唱衰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舆论也此起彼伏、经久不衰,“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时至今日,中国不仅没有崩溃,反而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建设不断完善。而那些苏联解体后全盘西化的国家和民族,由于未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现在是政教矛盾、党政纷争、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人民流离失所。实践再次向我们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中国。

(三)《纲要》课体现着文化自信

《纲要》课程从上编综述中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肯定开始,呈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他具有别的民族的文化不具有的优越性。在一系列反帝爱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凝聚起来的并和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能够激发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感以及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精神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不断以新的形式发挥了巨大作用,形成伟大的红船精神、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为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精神动力。

(四)《纲要》课浓缩着制度自信

1840年以来,中国各阶级阶层为挽救民族危亡展开了诸多探索,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这些失败告诉我们资本主义制度无法挽救中国。继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促成国共合作取得北伐战争的胜利,积极联络国民党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在国民党背信弃义的情况下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最终建立新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的过渡时期后最终确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制度。1978年,为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实事求是的提出了改革开放的策略,经过40年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四、《纲要》课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策略

第一,抓住课程主线。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但只有近现代史能够给后人提供更多错误的失敗的教训,任何一个民族都没有比从自身失败的教训中来得更彻底的反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主要讲述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因闭关锁国的腐朽政策导致落后挨打,遭受外国列强侵略的过程,从中贯穿了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制度、道路、理论的自负、自省、自卑、到自强、自信的主线,抓住主线,让学生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的脉络,才能深刻领会近代以来中国的发展进程。这是高校大学生树立四个自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前提。

第二,利用实践教学。《纲要》既要发挥理论课的特性,也要利用实践课的优势,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实践课可以是以课内研讨、革命情境再现等主题为主线的课内实践,也可以是以红色文化为主线的参观考察等社会实践。通过课内实践,打破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由学生通过书籍、报刊、文献等搜集、了解、分享更多的课本之外的信息和知识,学生通过分享,让教师了解到学生更多的想法,既可以提高教学实效,也能够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及时的引导。通过围绕并充分利用红色文化展开的社会实践教学,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印象,又能够让学生切身去体会革命先辈们付出的艰辛与汗水,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也有助于学生对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制度、道路、理论的自信。“红色文化是近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胜利的精神总结。”

第三,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互联网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历史虚无主义不断呈现出传播途径网络化及受众低龄化的趋势,高校大学生因其环境的特殊性和自身的特点,成为历史虚无主义毒害最严重的群体。历史虚无主义假借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途径通过一些“新颖性”“个性”“否定性”的歪曲历史,丑化中华民族,诋毁英雄人物的“标题党”特别能迎合青年大学生标新立异、追求个性、性格叛逆的特点,以此动摇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将其引向错误的方向。甚至有主播、网络“大V”、各种自媒体等为了迎合大众口味吸引公众眼球,以哗众取宠的方式及低俗化、庸俗化、媚俗化、娱乐化的方式调侃、丑化、侮辱革命先烈,《纲要》课程教学要将互联网同课程内容结合起来,通过微博、微信、QQ等社交软件及时同学生就热点问题、热门话题、社会现象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并做及时、正确、积极、正面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发动学生的力量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恶劣影响。

(责任编辑:李鹏飞)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人物说史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正确树立唯物史观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