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019-09-10王楚楚
王楚楚
摘要:以人民为中心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所有理论中,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二个基本方略。以人民为中心具有深厚的生成意蕴和现实旨归。同时,以人民为中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生成意蕴;现实旨归;时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2-0004-02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继续弘扬党的宗旨,坚决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的为民情怀,同时也彰显出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关键时期,多维度、多视角地分析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对于我们深入认识党的宗旨具有重要价值。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成意蕴
以人民为中心是在历史唯物主义、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等这些思想基础上产生的,是在依照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和汲取苏联亡党亡国的经验教训等现实依据上形成的。
(一)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哲学意蕴高度契合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突出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社会历史过程的发展所起的决定作用,着重阐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9世纪40年代中期,马克思和恩格斯与青年黑格尔派的代表鲍威尔兄弟进行了一场论战,其中就对他们的英雄史观思想做出了批判,并阐明了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正是广大群众。另外,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里也强调:“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壮大”。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倡导着唯物史观的这一基本原理,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且在多种著作里进一步论证和阐述了这一思想。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从三个方面对人民的主体地位进行阐述,分别为: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活动,而这一活动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类社会的精神文化产生于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实践等活动,來源于人民的生活。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时候,为了保持生产力的向前发展,人民群众会推动社会发生变革。
(二)与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价值意蕴高度一致
中国共产党一直秉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立足于党的历史的角度看:革命时期,在民族压迫、战火纷飞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中国共产党依靠广大群众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取得了胜利,并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群众促使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并促进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使人民能够真正当家做主。在社会主义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群众实现了温饱,让人民富了起来,使人民的生活质量大大提升。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进入了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即将实现,人民的幸福感日益增长。
立足于党的理论思想角度看:毛泽东非常注重群众路线的重要性,而且在党的七大上,将“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作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同志将“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各项工作正确与否的标准之一,并且认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而江泽民同志也强调党要“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并且认为“只有人民,才是我们工作价值的最高裁决者。”胡锦涛同志强调以人为本,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决策的根本依据”。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着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这为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提出提供了积极的价值导向。
(三)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文化意蕴高度呼应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虽有其阶级和历史局限性,但是其合理的因素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积极的价值和作用,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文化渊源。在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思想里,“民本”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如春秋战国时,孔子强调“仁者爱人”;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宋代的时候,程颢、程颐提出“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的思想。到明末清初,也有许多传统民本思想。其中,黄宗羲认为,君主的责任是“以天下万民为事”等等。这些传统思想都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宝库中的重要部分,都突出了人民群众的重要性,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文化源泉。
(四)对中外社会主义发展情况的现实意蕴的高度凝练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提出有其丰富的现实基础,其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和对苏联亡党亡国经验教训的总结为其提供了现实依据。
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角度看:在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今,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已大大提高,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二,我国的许多科学技术引领时代的潮流。但是,我国还存在着地区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等不平衡的现象,存在着发展不充分的问题。然而,人民关于美好生活的需要已表现出多样化、多层次的特征,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物质水平的提高。为此,我们必须坚决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需求,实现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更广泛的需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再一次强调,解决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从苏联亡党亡国的经验教训的角度看:苏联作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一些被列强压迫和剥削的民族的解放提供了经验,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但苏联高度集权模式的发展,严重脱离了人民群众,使党群关系变得恶化,党中央逐渐失去了民心。以致在苏联解体时,人民无动于衷,他们没有感觉到惋惜,也没有人进行反抗和斗争来保卫自己的祖国。为此,这一事实告诉我们必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现实旨归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地体现在经济社会各个环节,具体如下。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初心
当今,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大大提升,并且我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也在一步步实现。但是,我们走得再远,也不能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正如十九大报告强调的,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旨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此,我们要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坚定站在人民立场上,促使精准扶贫战略进一步发展,从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同时也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要积极发挥广大人民的力量,依靠广大人民的智慧,虚心拜广大人民为师,同时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把我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要一直把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为广大群众谋幸福的初心不动摇。
(二)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价值导向就是要满足广大群众各种生活需求,捍卫广大群众根本利益。主要体现在:经济建设方面,如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倡导新发展理念的贯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从而满足人民更高质量的生活需求。另外,党中央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创新和发展维护农民利益的方式和途径等,这些都体现了党和国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政治建设方面,要坚持人民当家做主这个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保证人民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进行对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文化建设方面,坚持文艺创作要扎根人民,深入广大人民的生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社会建设方面,强调要重视广大人民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教育、就业、脱贫和食品安全等社会问题,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补齐民生短板,让广大群众更多更公平地享受到改革开放的众多成果。生态建设方面,强调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解决好突出环境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坚持绿色发展,给广大群众提供美丽的生活环境。
(三)堅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旨在让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高更充实。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即实现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和贫困群众、贫困地区全部脱贫的小康,是我国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小康,也是我国十几亿人口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的小康。全面深化改革,强调要发挥广大群众的首创精神,要紧紧依靠广大群众,集中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改革顺利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旨在运用体现人民意志的法律治理国家,从而为人民的日常生活和个人权利提供保障,为人民建造了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全面从严治党,强调要净化党的政治生态环境,零容忍地打击贪污腐败,坚持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加强党和广大群众的密切联系。
(四)坚持五大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深刻认识经济社会运行规律的基础上,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体现。其中,创新发展解决的是发展动力问题,而这需要集中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因为人民群众具有强大的智慧和创造力,尤其是人民群众中的创新型人才,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协调发展解决的是发展不平衡问题。只有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城乡发展差距、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之间的差距,才能使人民群众更大程度上享受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成果。绿色发展解决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才能使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更美好,从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开放发展解决的是发展内外联动问题。我国自改革开放至现在,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大大上升,很多人由此摆脱了贫困。为此,我们应该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推动广大群众能够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共享发展解决的是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保证国家的各方面建设成果为全体人民所共享,在共建共享的过程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价值意义
(一)彰显了我们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在《共产党宣言》里,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就是要维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这一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确立和坚持党的宗旨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则与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相契合,是党的根本宗旨在新时代的创新和升华,也是党的宗旨在新时代对人民至上做出的新的诠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其实就是继承党的宗旨所强调的人民主体地位的价值取向,只有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党的各项事业中,我们伟大的党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二)彰显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认识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时,讲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拓宽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维度,坚定了社会主义本质的为民立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坚持新发展理念,以问题为导向,解决好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问题,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质量大大提高,增强我国人民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信心,要永远把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个人们最迫切的要求和愿望。
(三)彰显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的坚定
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立场,顺应广大群众的愿望和利益,并且适应我国人民群众利益要求的发展变化,想群众之所想,把历史唯物主义群众观落实到各项工作中,使党和国家的所有事业都围绕着为人民谋利益而展开,注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
(责任编辑: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