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激励机制 构建高效课堂
2019-09-10李秋玲
李秋玲
摘 要:激励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法,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在小学课堂采用激励评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关键词:激励机制;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激励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教育方法,更是一种教育思想。它强调主客体的统一,内外因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它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激发兴趣为先导,以开掘潜能为宗旨;着眼于学生学习动力系统及道德内化机制的完善,立足于他们主体性的发挥,从而促进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这是激励教育的实质,也是激励教育要达到的目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激励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途径,从而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一、发挥目标激励功能,点燃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在传统的评价环节中,教师理所当然成为学生学习目标是否达成的唯一判决者,即使学生对教师评价的结果有不满也只能被动接受。而新课改倡导的评价,学生已成为评价主体中的一员,评价的功能也发生着根本性转变,教师“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为关注的是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因此,笔者在数学教学中采用了目标激励的方法,开展“我的学习目标我来定”活动,引导学生针对个人实际情况制订自己的每周目标、每月目标和学期目标。在拟订目标之前,笔者设计了“数学学习与发展自评”活动。从学生稚嫩的童声中,能了解和关注到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动向(如对数学、老师和数学活动的喜厌程度)、态度取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信心、成功与自豪)、价值观指数(对数学学习的价值、数学学习与终身发展的关系的认识)等。通过开展这项活动,学生強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为学生学习目标的制订和实施提供了导向。每一个小目标的达成,都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满足感,成功的喜悦会不断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为达到新的目标继续努力。
笔者还定期开展“达标激励”活动,让学生进行“自我满意度测评”,对自我评价有进步的学生(如爱动脑筋、大胆发言、思考问题有创意、愿意跟同学讨论问题、认真完成作业等)及时奖励一个小印章“大拇指”赞的图案,累计5个可以在教室的“红花榜”栏上贴上一面小红旗,每个月进行一次全班总结,买一些学习用品奖励前五名,就这样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到学期末再评出“十佳小红旗手”,把他们的最美生活照贴在“明日之星”上,附上他们的目标及成长历程,让全体学生看看优秀同学的成长脚印,并从中查找自身的不足而自定努力的方向,从而以极大的热情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二、发挥语言激励功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
在评价时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提供给学生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机会,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自主创新。因此,适时、恰当、合理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不但能使学生的情感达到最佳状态,思维处于最活跃状态,从而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还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捕捉,做出中肯的评价。而这种评价并不是时下小学数学课堂上常用的那种让全班学生鼓掌,或者说两句“你真行”“你真聪明”之类苍白无力的表扬语,而是要让评价真心打动学生。比如对后进生,难得他能举手回答问题,应该优先请他回答并且要鼓励他。在鼓励的同时,教师要引导其认真听课和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优生要适当提高难度,让他们感到“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对思维灵活但缺乏认真思考的学生,教师既要及时表扬、呵护他们的创新积极性,又要对他们提出要求,及时引导、纠正。例如在复习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时,为了区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笔者就请学生给这些图形分类。大部分学生的分法都是分成两类:一类是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另一类是立体图形(圆柱体、长方体、正方体、球体)。但意想不到的是,有一位学生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体、正方体分为一类,把圆、圆柱体、球体分为一类。问他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原来他是按有直边和曲线来分的,挺有创意。这时教师先要表扬学生的想法,然后及时引导、纠正。像这样的例子在课堂上会经常出现,如果教师一听到学生答错就当头棒喝的话,无疑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反过来,如果长期坚持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自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完善小组激励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小组激励评价,就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激励性评价,激发起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快速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小组激励评价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激励、调节作用,除了因为它对每个小组、每个学生的合作过程进行激励评价以外,还由于它以竞争方式评价每个小组的合作结果,故而可以达到进一步激励学生的作用。
因此,学习小组的有效建立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我管理和控制的能力比较差,所以在分组这个环节要颇费心机。首先要考虑组员的分配方式,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配。然后要选好正、副小组长,对小组长进行培训,让小组长帮扶组内比较落后的同学,并在班里树立起他们的威信,要求组员听从小组长的安排。其次是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及时了解小组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忙想办法解决。笔者设置了这样的小组激励机制:1. 小组讨论时,无论哪个同学发言,其他成员都认真听的小组可以加一面红旗。2. 当小组汇报时由小组长汇报的可以加一面红旗,由其他组员汇报的可以加两面红旗,由帮扶对象汇报的加三面红旗。(这样做的目的是促使帮扶落到实处,让每个小组都想办法教会落后的学生,让帮扶对象来汇报就能获得最多的红旗。)3. 在当堂检测中按规定时间全部做对的小组可以加一面红旗。4. 每天按时交作业和及时更正作业的小组可以加一面红旗。5. 小组长每周选一次,由组内的成员推选,平时发言、倾听、书写等各方面表现好的人当选。每节数学课都评出纪律和学习汇报表现最好的三个小组,并登记在黑板旁边的表格里,每个星期总结一次,看哪三个小组最棒,并对这三个小组的全部组员进行奖励。
这样的激励措施,让每个小组之间互相竞争,各个小组的课堂纪律都不错,都能做到认真听同学发言,大部分学生能做到积极动脑、大胆发言、敢于汇报。这种面对面的生生互动能够培养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而且将个人之间的竞争逐步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巧用差异性评价,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告诉我们:“要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中有不同的发展。”教学评价也要从评价标准单一的误区中走出来,走向更为符合学生实际和个性化发展的差异性评价。因为学生的个性、气质、特点和学习水平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在评价时也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并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有针对性、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对评价的认同和把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中全力投入、尽情发挥、各有所得。
一般来说,在进行差异性评价时,对优等生要采用赞扬和鞭策相结合的方式,对中等生要多一些肯定和期盼,对后进生则要多一些宽容和鼓励,给他们更多的思考时间和表现机会。还要特别注意评价语言的运用,在不同的情境下,评价语言应该是有所不同的。对于学生的答题,教师也要实行分步评价,注重挖掘学生解题过程中的正确步骤,不能只看最后结果来下定论。
总之,激励性评价就像“兴奋剂”,不但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原动力,还促使师生关系更加平等、和谐。实践证明,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师灵活地运用激励性评价,不仅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真正构建起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