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
2019-09-10潘雪
潘雪
摘 要:学生的纠错能力与学生对数学知识、解题思路的了解程度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其中数学解题教学是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进行题型的归类、知识的梳理以及解题思路的抽离。在本文中,笔者将主要通过三各方面来探究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学生的纠错能力的建立与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解题教学;纠错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其教学内容主要划分为数学原理的教学以及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其中数学解题教学是对数学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并且在解题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解题思路的训练,更要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纠错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明确解题思路,清晰解题路径
在数学问题的背后往往有着多种已知条件、未知条件以及相互关系,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进行题型的归类、知识的梳理以及解题思路的抽离。学生的纠错能力与学生对数学知识、解题思路的了解程度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夯实解题以及纠错的知识和技能基础。首先,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做好习题类型的归类。尽管数学问题具有多种类型以及变换的形式,但是归根到底根据知识点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基础性的母题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子题。通过习题类型的规整,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总结以及运用数学原理以及解题思路。
其次,教师需要在提升学生解题能力以及纠错能力之前,帮助学生梳理以及记忆现有的数学知识以及原理,帮助学生夯实解题的基础。例如,在初中数学知识梳理的过程中,主要包括有理数和实数部分、代數部分、方程部分、函数部分、几何部分等。教师需要帮助学生了解上述部分的定义、知识点以及结构、学习重点以及难点。对此在知识梳理以及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形象化的知识树或者图谱的设计和应用,从而更好的借助数字、文字、图片等多样化形式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例如,在对几何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中,几何部分涉及许多定理、证明,比如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两个内角的和、勾股定理(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平方)、三角形面积(任意一底边乘以该边的高均为三角形面积,这三组运算对等)、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有固定的相似比等等。对此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学习特点以及记忆情况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讲几何有关知识进行排列、串联,在相互联系以及关系中提升对公式、定理、定义的理解和运用。
最后,教师可以进行答题思路的总结,将答题的方式以及技巧模式化,从而帮助学生在数学答题初期提升自身的运用能力,通过常规化、固定式的答题步骤方式提升自己的纠错能力以及检验能力。例如,在初中数学解题中,代数化的解题方式应用最为普遍。不管是代数题目还是几何题目,将未知量用代数式表示。比如应用题中未知数,几何题中的未知边长等。同时寻找相等变化,建立方程关系这种答题技巧也是数学练习中常用的解题思路。学生通过利用学得的各种等量变化,建立方程,如完全平方公式、几何中的相等变化等,把相等关系找到后,并用上述方法得到的代数式,建立方程求解。
从习题类型的规整,到知识框架的构建,再到解题技巧的教育与练习,学生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解题能力、纠错能力以及检验能力。但是学生的纠错能力并非是定量化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因此教师在完善上述的习题教学流程的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需要探究多样化的、创新化的教学形式以及内容。
二、小组合作学习,创新练习模式
在数学教学课程中,教师一般通过例题讲解、习题演练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做题能力。但是学生在习题练习中的纠错能力并没有被有效锻炼以及培养。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创新化习题教学的模式,提升学生的自我纠错能力以及小组成员相互之间的纠错能力。利用学习小组能够充分利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从而起到相互学习、相互监督、相互纠错以及相互鼓励的良好氛围以及局面。
首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小组的划分,使得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共同性。其次,教师需要规定好小组数学学习的目标、内容以及形式,保证在自我学习过程中能够控制小组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在习题练习以及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需要相互进行讨论,明确出多种的解题思路、形式,并在相互纠错以及自我纠错中提升习题练习能力以及纠错能力。最后,教师需要对小组的习题学习以及纠错成果进行总结。教师需要及时收集、发现小组在学习过程中的共通问题,并因地制宜的进行讲解、举例以及教育,帮助学生深化、完善小组学习的成果。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自我纠错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通过数学笔记的形式帮助学生对错误习题、自我成长等内容进行记录和总结,从而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以及回忆中提升纠错能力。
三、运用数学笔记,做好习题整合和纠错
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往往忽略对数学习题的记录以及反思,从来不利于学生有效的自我思考以及提升。对此在数学解题教育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纠错能力,教师需要运用有效的数学笔记形式来帮助学生提升对习题的整合和纠错能力。首先,学生并不需要记录所有的错题,而是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归纳同类项,整合重点、难点的习题信息。其次,学生需要将习题的演算过程、计算原因、错误原因以及思路等记录下来,将错误的内容与正确的内容进行直观比较,从而加深印象和记忆。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中,学生需要从变量关系的梳理、方程式的表达、方程式的计算等内容进行步骤梳理,从而清楚自身的解题思路与正确、规范思路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在对比和梳理中提升做题时的纠错能力。在纠错能力训练的初期,教师需要规定好数学笔记应用的形式以及内容,并通过作业的形式对学生形成行为上的约束,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养成错题记录以及思考的良好习惯。
四、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解题过程中,教师需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自我成长、持续成长。因此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纠错能力培养和锻炼至关重要。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规范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形式以及丰富教学工具等途径提升学生解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杜明霞.试析如何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培养纠错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20):140-141.
[2]王丽英.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纠错能力[J].名师在线,2019(05):25-26.
[3]杨学文.初中数学解题教学之我见[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8(18):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