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和启示

2019-09-10杜丽丽

学习与科普 2019年27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杜丽丽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作为重要的改革创新发展指导理论,除了给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发展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之外,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提供了科学指导。由此可了解到,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讲,是否能够取得理想成果的关键,还是在于是否能够做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国情的有机整合。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与启示

前言:基于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了解到,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的有机整合应给予足够重视,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当代化、民族化的协调统一发展。在此过程中要体现出与时俱进原则,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与路线,以此来促进中国化主体力量的全面增强。由此可见,坚持实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能够促使我国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不断丰富理论指导。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曲折发展

首先,1949年至1956年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成立新中国之后,我国共产党人面临着带领广大人民从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渐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艰巨任务。在经济层面,应始终坚持公私兼顾、城乡互助,以及内外交流等政策。同时,对于新民主主义政治与文化纲领的实施也要做出充分考虑,以此来确保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间能够始终处于相适应的状态。三年之后,在完成恢复国民经济这一任务之后,中共中央又提出了改造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加强对农业、手工业等方面的积极领导。到1956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之后,中国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推行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中国国情做出了充分考虑,针对资本主义、个体经济,以及民族资产阶段制定出了正确的方针政策[1]。同时也明确了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等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其次,在1956年至1966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给予深入探索的时期。在此阶段,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加强独立思考,重视、完善马列主义基本原则、中国革命建设实际情况的有机整合,充分明确该怎样进行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从总体上对这一时期的中国政治经济发展轨迹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左”倾错误的产生,主要原因还是在于中国共产党对本国的基本国情,以及社会主义本质,还有建设方面的客观规律未做到清楚认识与把握。同时,易受到诸多教条、经验主义的束缚,未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发展特征的有机整合[2]。

最后阶段,中国共产党内虽然依旧存在周恩来、邓小平提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确趋向的健康力量,但一些激进的理论不符合发展要求,逐渐呈现出与其各类观点背道而驰的现象,进而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

而经过着三十年的探索,不论是对于取得的成就还是经历的挫折,或者是获得的正面、反面教训来说,都在一定程度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实现带来了促进作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新历程

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落实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以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一步强调、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的有机整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拓展出了更新颖的发展前景,并逐渐开拓出了具有自身特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

首先,其理论成果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得到了进一步丰富与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实践陆续落实过程中,党的理论也随之得到了不断丰富与拓展,陆续创立了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构建完善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一体系不仅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发展,更多几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广大人民不断探索、实践完善的心血,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能够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提供有力的思想基础。另外,其各种理论发展成果经过一系列实践也证明了,是中国革命、建设的经验总结,以及基本理论原则,其所有共产党人智慧的集中体现,能够为马克思主义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其次,一系列艰辛探索,不仅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能够为当代中国发展提供有力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成立新中国之后,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艰辛探索逐渐形成的,从某一层面来讲,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有机整合中,中国共产党人做出的历史性选择。成立新中国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背景下,中国共产党也在积极带领广大人民不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快速前进,且不论是中国经济、政治建设,还是文化与社会建设都取得了显著成果。由此可见,就我国当前国情来看,只有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够为我国拓展出更理想的发展前景,才能够真正做到振兴中国。同时,也只有在此背景下,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目标,以及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目标才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最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成功实践,能够为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推动提供有力支持,使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可以获得新的生机。基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这一层面来讲,通过重视、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不仅能够为其运动的成功奠定坚实基础,在全球政治生活中占据的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虽然在发展中也遇到过一些挫折,但发展至今,经过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已经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且不论是中国人民还是中共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成立新中国之后,通过成功实践马克思主义,已经完美的回击了“社会主义已经失败”“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等诸多荒谬的论调。邓小平同志曾强调,世界上积极推行马克思主义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多,因为这一理论是科学,即使国家面对着诸多曲折,社会主义受到了一定的削弱,但在经受诸多锻炼之后,人民一定可以从中得到诸多启示,推动社会主义朝着更健康、理想的方向发展。尤其是对于兴旺发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讲,其不仅能够帮助社会主义真正摆脱各种困境,拓展出更理想的发展前景,还能够从不同角度来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也能够在不同程层面,为那些发展中国家,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现代化道路发展经验,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推行带来的积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结语:综上所述,在深入认识、不断实践社会主义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经历了既辉煌又曲折的发展过程。而在此背景下,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禁言教训的思考总结,不论是对我国对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坚持、创新发展,还是对理论创新的不断推进,带来的理论、现实意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此,为了取得更理想的发展成果,给今后的改革探索提供有力支持,应从不同角度来对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和启示做出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高清.新中国成立6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及基本经验[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9,11(06):16-19.

[2]赵扬.新中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经验与意义[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05):7-11.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探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阈下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专业学生应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现代化
传统文化的“两重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及对策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浅谈科协组织如何在区域发展战略中发挥其作用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基本原则与推进路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