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动化科学与技术发展方向

2019-09-10张顺超

今日自动化 2019年2期
关键词:智能系统发展方向自动化

张顺超

摘要: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大学都设有自动化专业,由此可见,自动化对社会发展有着绝对的推动作用。文中通过介绍自动化科学与技术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并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对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方向做了一定的展望。

关键词:自动化;智能系统;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487(2019)02-0170-02

0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自动化逐渐遍布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减少了人类在脑力和体力方面的负担,不但辅助人类用于工作和生活,而且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研究自动化科学技术发展的方向,对于推动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定义

从自动化科学与技术诞生以来,对其概念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并且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在定义范围上也在逐渐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对于自动化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始终就一个目标,那就是通过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研制出能够辅助人类或者代替人类生产的设备和系统,在此基础上减少人类的体力劳动,并且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保证生产质量。从自动化研究和应用的目标来看,自动化将应用于社会的各个行业、各个角落。因此,研究自动化科学与技术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特征

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主要是为了减轻人类的脑力劳动或者是体力劳动,辅助人类作用于生产。因此,对于自动化的研究涉及到计算机技术、通信工程、控制工程、数学技术等等诸多学科,并且自动化应用的领域之广泛。因此,自动化科学与技术有着符合现代化的显著特征。

2.1学科交叉性

前面提到自动化科学与技术涉及到诸多学科,并且应用到较多领域,因此自动化具有明显的学科交叉性。在研究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过程中,凡是涉及到理论基础方面,比如说建模、系统控制、优化方法.等,都必须需由计算机技术、数学、物理等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交叉,才能形成完整的自动化理论[2]。

2.2学科的使能性

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建模、系统控制,自动化进行所需要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技术,是必须具有严格的仿真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预测和控制,最终实现自动化技术。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使能性主要体现在,自动化无论是在理论基础上还是技术上,它都是为了帮助其他学科进行建模、仿真研究和分析,或者是进行智能化控制。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是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发展和优化。

2.3系统性

与前面所讲的交叉性和使能性相比,系统性是自动化的一个重要特征。确切的说对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研究,主要就是从它的系统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在自动化研究过程中无论是建模、控制还是优化问题,都是要通过系统进行信息反馈,然后通过反馈结果进行控制,最终形成一个反馈控制系统,从而达到自动化科学与技术应用的最初目标[3]。

2.4广泛性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自动化技术无论在任何行业,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大量减轻了人类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准确性。自动化的广泛性首先表现在研究对象方面,它的研究对象可以是固定不变的设备,比如说工厂的生产机械设备;可以是可以移动的设备或者机器,比如说机器人:可以是人与设备共同参与的系统,比如说一些单位的管理系统、。这些都是从研究对象上来说,自动化的广泛性。另外从应用领域方面来讲,自动化也具有广泛性。比如说自动化科学与技术应用到工业、农业、商业、医疗、交通等等,社会的各行各业都可以见到自动化的身影。

3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自动化科学与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在自动化方面的一些相关基础研究,已经能够与世界发达国家相媲美。从自动化研究的整体水平来看,我国在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研究与实践,不仅为我国,而且为世界的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随着科技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自动化的发展方向上也必然会有一定的改变。

3.1智能化方向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发展的需要,人们对生产和生活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些必须的基础设施系统,比如说工业、交通、水资、教育等等这些基础设施系统,都实现了智能化和网络化。由此可见,社会的发展对智能化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那么自动化作为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的交叉技术,在自动化的发展中,不断完善智能化,是现代社会的需要[4]。

3.2绿色化方向

自动化在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运用到生产方面。在科学技术的引导下,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也逐渐由半自动化向全自动化发展。在全自动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系统能够智能感知设备生产条件的变化、适应设备的设定值、控制设备的运行状况等等,并在此过程中能够实现远程控制。但是这一系列的实现都要建立在绿色化的基础上,因为生产的实现要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在自动化进程中只有确保绿色化,才能确保长期发展。

3.3高效化方向

前面提到过,自动化的研究和实践,主要是为了减少人类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实现设备和系统的智能化,说到底就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最终得以高效化。所以说自动化科学与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一定要能智能地感知设备的运行情况,能够使设备实现远程监控和异常报警,并且还能进行自我优化控制、自动排除异常。最终能够实现制造流程的整体优化[5。因此,自动化的发展一定要以实现企业的高效化生产为发展方向。

3.4实时安全化方向

在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实现实时安全化,主要是针对可移动的设备或者机器而言的。在这些可移动的设备和机器应用自动化的过程中,需要设备能够实时准确地感知外界的环境信息,在此条件下,才能完成肩负的多样化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才能使机器或者设备真正成为智能化自主体,能够完全适应陌生环境的不确定性。

3.5自主化

在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实现自主化,主要是针对运载工具而言。因为运载工具在自动化系统的智能决策与控制一体的情况下,能够自我准确地感知所在环境的真实信息,实现自主学习、自主检测,在此基础上完成自我优化。自动化运载工具在能自我优化的条件下,才能快速、可靠、安全地完成所肩負的任务。并且及时准确地搜集信息、反馈信息。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是为了实现现代社会的生产制造,以满足人类的需求。在自动化系统发展过程中需要依附五大系统,它们分别是智能化控制系统、优化控制系统、优化决策系统、自优化系统和虚拟制造系统。只有在这五大系统的支持下,自动化才能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法人安全,做出更多的贡献。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自动化科学与技术是我国乃至全世界发展的需要,自动化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主要是因为自动化科学与技术,无论在基础理论上还是实践应用方面,都具有极大的广泛性,为社会各学科、各领域都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自动化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方向也必要发生变化,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实时安全化、自主化的自动化科学与技术也未来社会的需求。希望自动化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志祯,张玲玲.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应然分析:教学自动化的必然与可能[J]中国远程教育,2019(1):25-35.

[2]张红斌,吴志力.基于SMART准则的配电自动化建设效果评价体系研究[J]电网技术,2016(7):2192-2198.

3]王新野,李苑.自动化信任和依赖对航空安全的危害及其改进[J]心理科学进展,2017(9):1614-1622.

[4]孟庆海,朱金猛.基于可靠性及经济性的配电自动化差异性规划[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6(16):156-162.

[5]李丽坤.计算机技术应用下的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分析[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8(12):94-97.

猜你喜欢

智能系统发展方向自动化
依托智能管理技术 提高玉米生产能力
基于ibeacon的首都机场智能出行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AGV小车在白酒行业自动化立体仓库中的应用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配电室无人职守集控站在京博石化的运用
配电线路运行资料管理自动化的探讨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