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2019-09-10杨秀忠
杨秀忠
摘要:在当今的教育形式下,初中教育体系也在不断的优化和变革,数学作为初中重点教学的一门学科,教师一定要给予更多的重视和关注,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为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计划,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基于此,本文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意义及实施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
引言:
初中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过渡阶段,教师一定要在此阶段特别注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核心,在这个核心基础上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在当前的教育形式发展趋势下,教师一定要认清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上,在数学教学中一定要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样学生才能通过亲身参与来体会学习数学的魅力的价值,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影响下主动探究数学的奥秘,并且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初中生正处于爱玩爱闹的年纪,如果教师强制性教学,那么学生很容易产生抵触的情绪,这不仅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而且會影响师生之间的关系。
1、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意义
首先,有利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想要对学生开展有效教学,就必须要让学生有参与感,学生如果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教学,那么就会感受不到数学学习的魅力和乐趣,导致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差,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来了解数学的价值,并且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其次,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想要进行有效数学教学,一定要对学生有所了解,教师只有通过与学生之间科学合理的交流,才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薄弱的地方针对性的辅导和教学,因材施教,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
2、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
2.1 利用问题教学,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年龄阶段,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定要善于借助学生的好奇心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要在教学中多向学生提问,用问题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求知的欲望,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针对教学内容的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思维,让学生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例如:在湘教版《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抛出问题。比如“现实生活中我们见过哪些圆形的事物?这些圆之间有什么异同?”之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寻求问题的答案,并对小组讨论的结论进行记录,发现并寻找圆形的特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参与讨论,发散思维,既能增加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能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其树立团结协作的学习意识。
2.2 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尽可能地丰富教学方式,将晦涩难懂的的数学教学变得富有趣味性,可以举办一些小组竞赛或者小组表演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可以组织班级学生进行一些数学竞猜游戏,对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表现欠佳的学生也要进行鼓励,鼓励其下次做的更好,给学生信心。这样在好胜心的影响下,学生都会积极主动地预习,可以在学生之间营造一种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要知道环境对人能够产生深刻的影响。
2.3 合理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内容,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在布置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或者活动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程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的教学任务来布置相应的学习活动,并且要选择合适的时机来开展活动,要真正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开展活动,要明确开展此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目标和意义,不要做浪费时间精力的事。例如:初中数学教学中,有一些重点难点学生是很难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来理解的,比如在湘教版《反比例函数》的教学,这一教学知识点教师就要先进行统一的讲解,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在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巩固学过的知识点,进一步挖掘数学知识深层的内涵,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自身的思考和努力来发现数学学习的魅力和乐趣,从而真正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的发展下,新课程改革对于初中数学教育体系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教师要注重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的转变,一定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意义,并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将其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价值,才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潘良杉.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化策略[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52):195-196.
[2]王荣国. 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15):16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