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锻炼意识
2019-09-10康林
康林
摘要:锻炼意识是一个人对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的认识。锻炼意识是促使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动力。在不同年龄阶段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在儿童期主要受儿童好动、喜欢游戏、向往与同伴一起玩耍以及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在青少年期,受与他人竟争、与人交往、增强体质、崇拜体育明星等因素的影响。本文就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锻炼意识;小学体育;习惯培养
体育锻炼意识是指“以自我为主”的自学、自练、自评、自控的体育锻炼[1]。锻炼能力是指学生在无教师的情况下完成练习任务和进行身体锻炼的能力,是对学生锻炼的自觉性、锻炼的目标程度、锻炼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独立处理锻炼中出现问题的能力的综合衡量,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体现。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笔者就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与大家一起进行探讨。
自主锻炼意识在教育过程中的基本表现形式是“我要锻炼”。“我要锻炼”是学生基于内在的需求而产生的对锻炼的兴趣和欲望,它直接来自学生的主体。在学生内心的深处,把锻炼当成一种兴趣、一种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锻炼对他来说,不再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种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手段、一种愉快的体验。这种主动性的锻炼是促使学生不断进取的原动力。
独立性在教学中的表现是“我能积极锻炼”,即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在理想的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应该是促使学生的锻炼从依赖逐渐走向独立,培养学生独立锻炼的能力,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2]。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不断转化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独立学习的过程才是逐渐转化的过程,是一个由弱到强的过程绝不是教师完全放任自流。
重视体育课堂环境的改善和提高。场地的布置、器材的准备、周边的情况、努力营造良好的安全的体育锻炼环境是十分重要的。根据调查分析,在体育课堂中因为没有场地和器材导致了部分学生不愿参加体育锻炼,教师注意场地设置合理,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使学生兴趣倍增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课堂周围的现象和周围环境对学生注意力起一定作用,学生学习注意力是否集中对体育实践课教学影响较大,这也可以预防教学事故的发生。因而选用教学场地的时候应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注意周边情况的影响要尽量避免周边环境的干扰[3]。
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多元化,要灵活运用“教学有法、敬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科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小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目前由于受学校的场地、教学设施不足的限制,有很多教学内容无法进行,因此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创新。
教师的教是為了学生的学,只有重视学生的学,教才有针对性。例如:在大家一起跳皮筋的教学里,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练习中找出跳皮筋的动作规律和技巧,根据掌握的动作规律和技巧进行扩展,再巡视着指导。这种教学生学法的指导,对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锻炼的积极性。
根据小学好奇心强、好动、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兴趣的心理特点,在丢沙包的玩法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来创编沙包的玩法。学生兴趣很浓,在创编过程中,教师可以看到学生创编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玩法,同时教师也应参与到学生创编的活动中。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充分给与学生创新的遐想和创造的空间,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玩中求乐,培养学生一种积极、大胆地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要让学生养成热爱体育锻炼的习惯,教师也要从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入手。学生掌握体育锻炼的技巧,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然而学生倘若要真正地掌握这些技巧,就需要一个反复练习的过程[4]。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容易感到枯燥疲劳,因此教师需要调整教学的具体方式,采用更加富有情境化的方式来组织教学活动,让他们把体育技巧的学习当成一种快乐的游戏。学生有了兴趣,便会积极地参与进去。在快乐的游戏式的体育锻炼活动中,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技巧。同时,教师应让学生明白,仅仅通过课堂教学锻炼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始终是革命的本钱,只有健康身心,才有动力拼搏奋斗。在体育锻炼之中,身体素质增强,学习的劲头也更加充沛,从而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并且在体育锻炼习惯方面也能将好的习惯延展到自己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之中,从中得到更多的快乐。
总之,在小学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为核心,给学生更多的激励。
参考文献:
[1]浅析小学体育教学的学习评价策略[J].魏兆煊.学周刊.2019(11).
[2]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J].王洪静.黑河教育.2019(03).
[3]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J].魏兆煊.学周刊.2019(10).
[4]探析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办法[J].刘海涛.田径.2019(03).